|
|
|
《中国民间火熨术》 |
作者:刘光瑞 著 |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9-1 |
ISBN:9787536464315 |
定价:14.00元 |
|
内容简介
中国民间火熨术主要汇集了巴蜀民间医、草药医、少数民族医的火熨技法和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常用火熨之法。刘氏医家世代传承刺熨绝技,善于融通民间技法,并深得火熨治疗之巧,获取火熨精华之绝,独树刘氏医家绝技。刘氏医家经连续五代世袭传承,形成较完整的火熨疗法理论体系。《中国民间火熨术》就是在刘氏刺熨疗法原创和传承中,经整理汇编、提炼锤打、循证实践而成的。本书共分三章,主要介绍了火熨术探源、火熨术的基本知识和火熨术的运用。
作者简介
刘光瑞,中医副研究员,幼年随父习医,擅长中医药民间绝技的研究。发明创新获世界大奖4项,国内科技奖、发明奖28项。热爱中医药文化,创办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拥有数万册古籍医书,获重庆市“十大藏书家”称号,创新专利数十项,获重庆市“十大发明”称号,医术独特、医风淳朴,获重庆市“名中医”称号。历任四川省基层卫生协会委员、重庆神农中医药研究所所长、重庆科普作协理事等职。
目录
第一章 火熨术探源
第一节 历史传承
第二节 民间习俗
第三节 地理环境
一、寒凉霜冻
二、湿地雾气
三、疾风漫雨
四、夏热冬寒
五、低凹潮地
第四节 古今探索
一、火灸直言
二、辨析熨理
三、灸经实录
四、热熨难经
五、刺熨求真
第五节 刺熨口诀
附:刘氏刺熨绝技传承口诀
第二章 火熨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民间传统火熨术的种类
一、滚蛋法
二、烧灯火
三、扑灰碗
四、趟热敷
五、滚药包
六、黄蜡灸
七、火酒法
八、艾灸法
第二节 火熨术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火熨术的准备程序
二、火熨术的诊断程序
三、火熨术的辨病程序
四、火熨术的温熨程序
五、火熨术的猛熨程序
六、火熨术的辅助程序
七、火熨术的综合程序
八、火熨术的善后程序
第三节 火熨术的常用工具
第四节 火熨术的常用组方及辅料
一、常用组方
二、常用辅料
第五节 火熨术的人体穴位及部位
一、十四经脉
二、常用人体部位
第三章 火熨术的运用
第一节 头部
第二节 颈部
第三节 肩部
第四节 背部
第五节 腰部
第六节 胁部
第七节 皮部
第八节 肉部
第九节 筋部
第十节 骨部
第十一节 上肢
第十二节 下肢
第十三节 前胸
第十四节 中脘
第十五节 小腹
第十六节 阴窍
第十七节 眼部
第十八节 耳部
第十九节 鼻部
第二十节 口部
第二十一节 咽部
第二十二节 面部
第二十三节 体部
第二十四节 心部
第二十五节 肝部
第二十六节 脾部
第二十七节 肺部
第二十八节 肾部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火熨术探源
第一节 历史传承
火熨术,由古代的针灸疗法中的灸术演变而成,其历史源远流长。在人类初期,火的发明及运用,从一开始就同治疗疾病相关,有史记载《周礼•冬官考工记》的“凡试庐事……灸诸墙,以视其桡之均也。”其意为将准备制作戟矛柄的杆条放入墙壁中,周围加温观察其柄的弯曲程度及防止弯曲变化的一种方法。烤也称之为灸,如“灸烩佳肴”等。《黄帝内经》借用此字之意,将凡用火烧烤治病的方法则称之为灸法。如《灵枢•官能篇》所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
《素问•血气形志篇》“是为五脏之俞,灸刺之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自此,“灸”字便成了医学的专有名词,也是古代火熨、火灸、艾灸、针灸的主要语意的一个重要依据。
《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记述了灸法的来源:“北方者,天地
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螨者亦从北方来。”
《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镌石针艾治其外也。”叙述内病用药及针火外治的作用。
《灵枢•背腧》篇载;“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其中谈到补泻两种灸法,是指不用口吹艾火,或让艾火自燃自灭,可以反映出艾火对皮肤的损伤程度。《针灸资生经》记述:“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