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理论 图书编号:20376038
 
《疾病与微循环》
作者:杨惠洁 主编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1
ISBN:9787530843628 定价: 96.00元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了微循环的基本概念,相关基础知识,临床常用的微街环检测的方法和指标,微盾环障碍的分类方法,微循环与免疫,微循环的药理、病理生理相关知识,典型病理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如休克与微盾,炎症、水肿与微循环,肿瘤与微循环,烧伤与微循环,糠尿病与微循环等,按系统介绍了临床,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微循环变化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同时,书后附有典型疾病的微循环变化的彩色图片供读者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微循环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微血管的分类

    第三节 微血管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第四节 微血管的通透性

    第五节 常见的微循环障碍

    第六节 临床上发现微循环障碍的方法

    第七节 血液流变学常用的几种测定指标和方法

    第八节 人体微循环研究方法及应用

    第二章 微血管的受体及其在微循环障碍中的意义

    第三章 甲皱微循环的病理生理

    第四章 微循环与免疫

    第五章 微循环的药理

    第一节 抗血小板药

    第二节 a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三节 莨菪类药物对微循环障碍疾病的某些作用

    第四节 血液流变学指导“血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

    第六章 典型病理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

    第一节 休克与微循环

    第二节 休克时某些体液因子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意义

    第三节 炎症、水肿与微循环

    第四节 肿瘤与微循环

    第五节 烧伤与微循环

    第六节 糖尿病与微循环

    第七章 冠脉循环及其缺血性心脏病与微循环

    第一节 心脏急症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心力衰竭

    第三节 心肌梗死及心绞痛

    第四节 主动脉瓣狭窄

    第五节 主动脉缩窄

    第六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

    第七节 高血压症

    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九节 肥厚性心肌病

    第十节 老年病的微循环观察及防治

    第十一节 雷诺病

    第十二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十三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与微循环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低氧及高碳酸血症对甲皱微循环动、静脉比例的影响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四节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五节 肺血栓栓塞

    第六节 小儿肺炎

    第七节 急性肺水肿

    第八节 慢性呼吸功能衰竭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与微循环

    第一节 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二节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第三节 急性胰腺炎

    第四节 小儿腹泻病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与微循环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与微循环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第四节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第五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十一章 血液病与微循环

    第一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二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微循环改变与治疗

    第三节 高黏高凝综合征

    第四节 溶血尿毒综合征与血流变学改变

    第五节 缺铁性贫血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微循环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微循环是直接参与细胞、组织物质交换的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循环动态,单细胞生

    物和开放性循环的低级动物,其细胞、组织可以直接和外界或血液淋巴进行物质交换,这一阶段没有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微循环。动物进化至脊椎动物,开放性循环分化为闭锁性循环,血管壁分隔血液和组织、细胞,淋巴管壁分隔淋巴组织、细胞,使两者都不能直接接触,此时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只有通过血管壁,淋巴管壁才能完成。大动脉、小动脉、大静脉、小静脉及小淋巴管管壁,一般物质都不能通过。在循环系统中,只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毛细淋巴管壁便于物质通过,适于向组织细胞提供氧及其他营养物质,输出“产品”和废物,进行物质交换,因

    此就循环系统来说,只有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统称微血管)、毛细淋巴管属于微循环的范畴。

    讨论微循环必然涉及四个方面:①血液,淋巴液及组织液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及流变学特性;②微血管,毛细淋巴管的分布、构型、结构及其功能、调节;③微血管、毛细淋巴管周围组织如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各种纤维、基质的结构、功能和代谢;④微血管前的心脏、大小动脉以及微血管后的大小静脉的功能结构等。上述四方面功能、结构、代谢的完整是保证正常微循环的条件,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异常都会相互影响,导致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研究微血管、毛细淋巴管、细胞组织间血液、淋巴液、组织液

    流动的一般规律,管壁和体液的相互关系;②研究脏器微循环的特点以及它和脏器特殊功能、代谢的关系;③研究炎症、水肿、出血、过敏性休克、肿瘤、烧伤、冻伤、放射性损伤等基本病理过程中微循环改变的规律及其在发病中的意义;④研究各种疾病外伤时微循环的改变及其在诊断疾病,分析病情方面的意义;⑤研究微循环改变对确定治疗方针,选择救治措施中的意义;⑥研究微循环在发掘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方面的作用。因此微循环观察能辅助疾病的诊断,而非某一疾病诊断的特异指标。微循环研究的目的在于从一个侧面阐明生命现象、认识脏器功能、结构的特点,了解发病机制,客观地监测和分析病情,广开治疗思路、提高疗效、为防病治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