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家教方法 图书编号:20375841
 
《也许不是孩子的错-如何当好父母》
作者:谢华 主编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1
ISBN:9787500840947 定价: 22.00元
        编辑推荐

    总想“怎样教育好孩子”,为什么不常想“怎样当个好父母”呢,“做孩子的好父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当今之中国,做父母比做儿女要难得多。怎样教育孩子和如何当好父母虽然是一对看似相同的问题,但是其中也有不同的内涵。考虑“怎样教育孩子”的父母们,他们的视角是从孩子出发,把孩子放在了这对矛盾的主体位置上;而实际上,看完本书的人就会受到一个很重要的启发,那就是改变自己的视角,要把父母放在矛盾的主体位置上,视角要改变为从认识父母自身开始。这样的改变是一个实质性的改变,是一个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有了这个质的飞跃,再加上本书逐一指导的各种方法,读者一定能够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成功。

    内容推荐

    本书的主题为“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应当如何改变自己”。

    本书从孩子的生理及心理成长的规律及心理需求出发,告诉父母应当如何去爱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并学会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创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是非观,真正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学习爱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的意志

    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孩子

    用平等的心去理解孩子

    花时间陪伴孩子长大

    要正确地爱孩子

    第二章 了解孩子成长的历程

    建立依恋情感和对环境及他人的信任感

    尊重自主要求促进语言发展

    良好的自我认同和正确的性别认同

    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兴趣

    伴随孩子度过成长的关键期

    第三章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积极倾听的魅力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正确表达非言语信息

    抽出时间和孩子共处

    第四章 培养有责任心有自信心的孩子

    珍惜孩子的成长机会

    订立家规 教孩子懂得界限

    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学会赏识 给予夸奖

    第五章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给孩子成长创建第一个良好环境

    树立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

    问题儿童后面的问题父母

    不要把孩子带入离婚的旋涡

    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什么容易出现不良偏差

    第六章 做孩子的好父母

    要诚心地爱孩子

    父母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健康人格的培养

    要将积极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写在后面的话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学习爱自己的孩子

    世界上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孩子和父母血肉相连,当孩子还在腹中孕育的时候,做父母的就开始设计孩子的人生了,想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幸福、最优秀的。母亲辛勤地劳作,父亲拼命地赚钱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确实,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很多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成为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他们是那样的不听话,那样的不懂事,甚至和自己疏离,不好好学习,离家出走。焦虑、失望、无奈、愤怒缠绕着这些父母们。为什么他们的爱心换不回自己想要的孩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认识。孩子弱小不懂事理,需要我们的照顾和教育,但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是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的个体。因此,孩子可以和我们不一样,和我们对他的设计不一样,他们会有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会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其实,孩子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亲密的过客。为此,为人父母的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爱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有独立意志的人;要无条件地接纳他们,允许孩子犯成长中的错误,同时也要知道爱中的责任——帮助孩子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尊重孩子的意志

    因为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个体的事实,就会把“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期望认为是对孩子的爱。因此许许多多的父母会全身心地投入,把他们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儿女身上,以为这都是为了孩子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父母的美好愿望没有实现,还使自己的孩子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可爱的孩子们被父母的期望压垮了,而且亲子之间还出现了隔阂,孩子觉得父母不可理喻,父母也觉得是孩子不理解父母的爱心,不努力、不上进。

    父母对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但又惧怕孩子遇到挫折,所以父母们特别怕孩子犯错误。当孩子捅娄子或学习成绩不如父母意或被老师点名批评时,父母首先就受不了,火气一触即发。父母的潜意识中就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犯错误是自己无能,为此非常自责,也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犯错误、学习成绩不好让自己没面子,这些想法也会促使父母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于是父母们糊里糊涂地以爱的名义将所有的情绪发泄在孩子的身上。

    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实现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为孩子好”的目标,很多父母都有“强迫”孩子学习的经历:替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英语班、奥数班、数学强化训练班等;替孩子买各类名师名校出版的习题辅导书;每天吃完晚饭就什么也不做,紧紧地盯着孩子完成所有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不做完不许出去玩……母亲刘颜的经历就很典型。案例:这样逼孩子有效吗?

    刘颜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小县城,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她没读过什么书,但她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在这个大城市里站稳了脚跟,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刘颜深知那种因为没有学历而被别人轻视、甚至要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才换来如今的一切的痛苦经历,所以在小孩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给孩子报了英语班和数学班。在她看来,英语是将来不可或缺的世界性语言,数学是一切理科和逻辑学的基础,孩子学会了这两门,就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甚至一度非常得意于自己的先见之明。

    每逢周末的早上,刘颜就将睡眼惺忪的孩子拖出被窝,送他到教室去上课,下了课,就让孩子在桌子前做练习题。有几次,孩子不听话还没做完习题就跑去玩玩具,刘颜就非常生气地将玩具摔个粉碎,然后强摁着孩子坐在桌子面前。每次看着孩子在桌子前做题的时候,刘颜眼中都充满了爱,她觉得只要将来孩子有出息。她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那天,当刘颜再次强迫孩子做习题的时候。孩子挣脱了她的手,用充满愤怒的眼睛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摔门而出。刘颜猛然间醒悟了:原来自己一直在逼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其实高学历从来都不是孩子的愿望,而一直都是自己的期望啊,自己只是一味地在爱的名义下将自己所缺乏的东西“补偿”在孩子身上。刘颜突然觉得自己很自私,她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从此,刘颜再也没有逼迫过孩子参加任何额外的辅导,只要他按时上学,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就行,其他时间随他自己支配。事实证明,孩子的成绩此后一直都很稳定,并且还学会了合理分配时间。

    其实,刘颜的行为只是为了弥补自己心中的一个遗憾:没有高学历。她将孩子当做自己的翻版,一相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忽略了孩子的想法,最终使得双方都不愉快,引起亲子间的冲突。假如父母不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理想,将时间交给孩子自己分配,孩子在被尊重、被无条件接纳的氛围中,不仅能够保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还能合理地分配剩余时间。父母首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善的,重要的是父母如何提升扩大孩子的优点使孩子更优秀。

    父母自己没有上成大学,就把一定要上大学的愿望强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在目前的高考制度的压力下不少父母将爱的目标都集中到孩子考高的分数上,结果是“好心”的大人剥夺了孩子欢乐的童年,却使孩子难以理解父母的这份爱。

    案例:李南为什么在家骗父母,在学校骗老师

    李南,12岁,今年上五年级,家庭条件较好。父母有自己的工厂,每天工作比较繁忙。据母亲讲述:孩子谎话连篇,经常不完成作业,在家骗父母,在学校骗老师。父母一旦听到孩子学习比较差,或者是没有完成作业,就气得头疼,好话歹话说尽了,也不管用。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就采取老师一通知就暴打的办法。结果发现,孩子不仅没有屈服,而且撒谎更加厉害了,经常在父母面前说自己如何表现好,如何认真学习;在老师面前时常说自己父母比较忙,请父母也没有时间来,请老师原谅。李南的成绩不断地下降,考试后,他就把成绩好一些的试卷给父母看,不好的就不拿回去,甚至悄悄撕掉。

    因为李南经常说谎,父母便带他来咨询。经谈话得知:孩子每次说谎是为了逃避挨打,因为每次老师只要是把孩子情况告诉父母,他得到的就是严厉的打。所以一旦不好就不得不说谎,而且由于父母比较忙,就趁着父母不知道作业的具体情况而不断撒谎。

    在单独和母亲谈话后了解到,这位母亲因为自己原来的学习成绩不好没有上成大学,就期待着儿子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来满足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可儿子又不争气,从来就没有认真学习过。现在自己开工厂做了老板,在客户之间见面难免会谈及各自的孩子,每当说起各自孩子的学习成绩,母亲自己就觉得很难堪!所以一听到老师反映孩子学习有问题,她脑子就大,有时会“嗡”的一下。母亲在和咨询师谈话的时候,泪流满面,其愤怒和无助都写在了脸上,她表示丢不起这个人,有这么个孩子太丢人了!另外,李南的母亲还感到内心很不平衡,觉得自己给孩子这么好的条件,而孩子不仅不好好学习,还总是不讲实话,欺骗自己。母亲觉得自己不辞劳苦地工作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却得到如此糟糕的回报。

    李南的父母因自己没有上成大学,就希望孩子能圆自己上大学的梦,尤其在目前严峻的升学压力面前,父母们都把对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一旦孩子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或名次排在了后面,就会和老师联合起来对付孩子,而很少问孩子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他的学习:是情绪问题?是方法问题?是能力问题?还是遇到了什么使他分心的事情?老师和父母都会认为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肯定是孩子不努力。认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又不努力,这和父母期望孩子上大学的心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父母必然会产生焦虑。

    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前途都抱着美好的憧憬,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为了孩子生活得好,为了自己的理想仍然在勤奋地工作。绝大多数父母为了孩子付出一切也是心甘情愿的。可是当付出的结果与付出者的期望差距太大时,就会产生内心的不平衡。父母往往会认为自己为孩子做出了付出,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当这样的因果关系没有实现时,这位母亲就感到极大的失落进而愤怒。

    当焦虑、失落、愤怒、丢面子的感觉主宰了父母时,这些负性情绪会使他们采取打骂孩子的行为,从这里可以看到打孩子绝对不是爱,而是父母在宣泄自己内心的负性情绪。父母的抱怨和打骂行为又会促使孩子学会逃避责任,学会在父母面前隐藏起事情的真相。要知道,孩子的坏习惯有时候就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当孩子的学习出现不好的变化时,父母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孩子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是否需要父母的支持帮助和理解。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明白,挫折是提高和成长的机会,然后帮助孩子澄清学习出现问题的原因,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对孩子在解决问题中的努力、勤奋、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孩子就会朝表扬的方向不断发展。

    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中,孩子常常会成为一个条件和筹码,在离婚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孩子本人的期望,对孩子的处置会按父母的意志而进行安排。本来父母离婚孩子同样会受到伤害,假如这时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就会加重孩子不良的心理反应。

    案例:慧慧为什么老坐不住?

    慧慧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两门不及格,母亲说她近来老坐不住。上课听讲听一会儿就在座位上动来动去,在家做作业也坐不住,显得急躁、没耐性,总爱发脾气。

    慧慧的父母离婚半年了,慧慧说她喜欢跟母亲在一起,可母亲是售票员,收入不高,又得照顾姥姥姥爷,经济能力不允许她带着慧慧一起生活。她被判给了父亲。平日里,父亲就对慧慧不冷不热的,现在父亲又面临失业,没心思照顾慧慧,于是把慧慧寄养在爷爷奶奶家。

    慧慧表现出的焦虑,与她的家庭环境有关。10岁的孩子,对父母是比较依恋的,然而,父母离了婚,各自忙自己的事,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缺乏安全感和支持,自然会分散她学习上的注意力。

    这家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父亲的想法是慧慧可以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母亲的想法是父亲能照顾好慧慧,而慧慧自己的期望是能和母亲一起生活,所以,由于父母没有认识到慧慧也有自己的意志,他们没有想到要问问孩子自己想被谁照顾。在家庭发生变故的时候,有关孩子的安排父母应该听听孩子的想法,尽量按她的要求来做,即使不能达到孩子的希望,也需要把不能做到的原因给孩子讲清楚,想办法在其他的方面给以弥补。当大人在没有征得孩子本人的意见又没有加以说明时,孩子就会感觉无所适从,没有方向感,甚至会有被遗弃的感觉,认为是自己不好,父母不爱自己了才会是这样的结果。慧慧的好动实际上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接纳和关心。可父母常常认为我保证孩子吃饱穿暖,有人照看就可以了。但是这些父母不知道,孩子不是小狗小猫,也不是用来实现父母愿望的学习机器。作为父母不仅要负责孩子的衣食安全,有责任帮助孩子学习知识,更有责任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心理健康的基础就是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关注,就是无条件的爱。

    现在的父母都是谈早恋色变,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这上面出问题、犯错误。下面是一个正面的案例,希望小明父母的做法会给其他父母一个很好的启示和榜样。

    案例:小明的父母真棒

    小明是个男孩儿,那年14岁,正值青春期。九月份,也就是农历七夕,在他初中二年级即将开学的时候,社会上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情人节热潮。商场、影院、街头巷尾,到处都在鼓噪着情人节气氛。还在假期里闲逛的孩子们,用情人节的宣传语相互开着玩笑,彼此取乐、打闹着,青春期的萌动在这种看似无心却有心的游戏中扩展着。

    一天,小明与小伙伴儿们出去玩,回家时跟母亲闲聊:“妈妈,情人节正好是开学的第一周,说不定一开学我就能收到礼物呢。”

    “哦?是吗!”母亲很惊奇。心想:儿子居然开始留意情人节了,他也到了吸引女孩子的时候了。

    “会是什么礼物?”母亲问得不动声色,但心里却开始打鼓。

    “可能是巧克力。”儿子从他屋里向外高兴地喊着,带着得意。

    “是真的!”母亲心里一沉。接着又觉得好笑:“这不是一件秘密事吗?儿子竞大呼小叫,真是个孩子!”母亲稍稍松了口气,想起儿子小时候就像生活在童话王国里,母亲常常扮演儿子要求的那些角色,连说话举止也得惟妙惟肖。母亲想到这里,也学着他的语气大声向他屋里喊着说:“那可得让我也尝尝!”儿子知道母亲酷爱吃巧克力,没有感觉出母亲的些许异样,非常兴奋地答应:“没问题。”好像往常得到母亲的认可和赏识一般。

    开学了,儿子兴致昂扬,对新学期充满了希望。母亲察言观色,静观事态。每天儿子回家,母亲都要询问学校一天的情况。虽然开头几句仍像从前那样问问有什么开心事没有,但心里总惦记着儿子与那个女孩子的关系,希望他赶快说到他们的进展。母亲希望那件事仅仅是小明开的一个玩笑、是个童话。

    可是,没过几天,小明放学回家,一进门,真的就从书包里掏出了一块巧克力,不用说,这就是那个女生送的。“妈妈看!”小明很炫耀地把巧克力递给母亲,好像他出外打猎得到的战利品。这一片童心多么纯净啊,母亲心中早已准备好的教训和指责之词顿时逃之天天,既然那天已经答应“尝一尝”,那么这个童话还得接着演下去。母亲接过小明手中的巧克力,来回来去翻看着,同时心里反复叨念着一句话:“女孩儿送的巧克力”

    ……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