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心理疏导 图书编号:20367947
 
《驱散迷雾,拥抱阳光--青少年问题行为和异常心理的矫治》
作者:李智勇 主编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1
ISBN:9787564112455 定价: 9.80元
        编辑推荐

    ——读懂成长的心,唱响快乐的歌。

    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的知识都是科学家们经过长期努力探索出来的心理发展的规律。我认为。如果青少年朋友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能用科学的知识引导自己。就能使自己的心灵得以更好的成长,使自己的精神得以提升,使自己的人格得以发展——这也正是编撰这套丛书的目的所在。我由衷地希望《开启阳光心扉——青少年成长心理辅导》丛书能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朱小蔓,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开启阳光心扉——青少年成长心理畏导》丛书将心理学的理论和青少年生活与学习中常见的心理现象联系起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学习才更有效率,怎样培养自己的能力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如何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我相信这套丛书一定能给关注自身成长的青少年和无限关爱孩子的父母们以切实的帮助。

    ——叶浩生,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推荐

    本书从学习、情绪、适应、品行和青春期等方面分析了在青少年身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当然,其中很多的所谓问题未必真正是问题,而只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坎坷,是心理上泛起的一丝波澜。看看心理学对此的研究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在这套丛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尽量做到把深奥的心理学理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对于重要的心理学概念,都配以小贴士予以说明。在体例上,除正文外,还综合运用了事例、名言、插图、表格、专栏、心理学实验等形式,阅读起来非常轻松。

    虽然本套丛书主要以青少年为对象,但对父母或学校老师而言,同样也有阅读的价值,因为了解心理学对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认识青少年心理的特点,掌握分析心理问题的方法,对父母及老师来讲同样是重要的。

    目录

    总序

    心灵寄语——百合花的故事(前言)

    第一篇成长的足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

    1 星星知我心

    2情绪哆(口来)咪

    3行为指南针

    第二篇哈哈镜和反光镜——青少年常见问题行为的矫正

    1 校园本应是我家

    2追星的路上

    3不羁的青春

    4 那时花开

    5 “逃兵”OR“追梦少年”

    6 铁窗外的思考

    7 匹诺曹的长鼻子

    8 自我毁灭的三只手

    第三篇切线和圆——青少年特殊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防治

    1 都是网络惹的祸

    2 薛西弗斯的巨石

    3 走出内心的“樊笼”

    4 打开心灵的“黑洞”

    5 分儿,分儿,并不是命根

    6 生命不该像叶子一样飘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篇成长的足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

    1 星星知我心

    看着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父母最幸福的事,但随着孩子的长大,你会发现他们开始有了烦恼,不再像只黏人的小猫那样时刻跟随你了,他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去何处?”——这是孩子开始觉醒,产生自我意识,逐步走向自我探索的表现。那么,什么是“自我意识”呢?

    自我意识是一个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婴儿刚出生时,并不知道自己是谁,以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个整体;大约1岁半左右,开始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并不是母亲的一部分,开始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这是最初的自我意识;3岁左右,随着其语言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幼儿有了更进一步的独立行动,试图摆脱父母的控制,自我意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进入青少年期以后,孩子的注意力由对父母转向了对自我、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自我意识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他们开始注意到有关“我”的许多方面和细节,如“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等,这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在其心中。曾经有心理学家问过一个15岁的女中学生:“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是比较现实的?”她回答说:“我自己!”可见,青少年对“自己”的发现其实正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收获。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方方面面,但最突出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独立意识和成人感的形成

    随着身体发育的渐趋成熟,青少年开始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体态越来越像成年人了,独立意识随之觉醒。他们竭力摆脱大人的管教,不希望大人还把自己当做小孩看待,对老师或家长的“苦口婆心”感到反感,希望受到尊重。同时,他们把过去的自己看成是“幼稚的小孩子”,力图和“过去的我”一刀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