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中医学 > 针灸 推拿 图书编号:20360281
 
当代名老中医经典《新针灸学》
作者:朱琏 著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9/1
ISBN:9787807630999 定价: 50.00元
        编辑推荐

    《新针灸学》总结、整理了祖国传统针灸医学知识,是首部融入神经学知识的中医学著作,也是为数不多的得到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题词、作序的中医学著作,被称为我国现代针灸医学的经典。

    作者及其学生在大量临床治疗案例的基础上,精选了典型的病例进行症状分析,同时对治疗方案、治愈效果等作详细说明,极有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针灸治病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琏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科学理论,积极探寻针灸治病强身之科学原理,率先提出了神经学说理论,她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来丰富、完善这一理论,并著成《新针灸学》一书,为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为弘扬祖国医学精华并造福全人类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成效卓著。

    《新针灸学》于1951年由人民出版社初版发行,随后经历多次修改再版,深受读者欢迎。作者在书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针灸治病的原理,是通过激发和调整人体神经系统,尤其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书中还强调了针灸治病的适用范畴以及独特的朱氏针灸手法操作要点,并在古人治病心得的基础上提出了1 3种针灸治疗时出现的“针感”,描述具体生动形象;同时引入现代医学临床操作规范,在实践中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书中收录的临证治验的部分医案很有参考价值。

    《新针灸学》在临床、科研和教学三大实践中,都将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目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针灸的由来和现状

    第二章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针灸

    第三章针灸不是万能

    第二编 针灸治疗原理

    第一章针灸为什么能治病

    第二章针灸治病的三个关键

    第一节刺激的手法

    一、抑制法

    二、兴奋法

    第二节刺激的部位

    第三节刺激的时机

    第三章手法和“补泻”问题

    第三编针灸术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施术时医者的态度

    第二节施术时患者的体位

    一、卧位

    二、坐位

    三、上肢取穴体位

    第三节针灸前的准备

    第二章针术

    第一节针的种类

    第二节针的制造和修理、保存

    一、针的结构和规格

    二、针的质料

    三、针的制造

    四、针的修理和保存

    第三节针感

    一、针感的种类

    二、针感出现的大体规律和基本要求

    第四节针刺的方向

    一、定针刺方向

    二、正确掌握针刺方向

    三、直刺、斜刺和横刺的应用

    第五节选穴局部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针刺的深度

    一、根据诊断和症状定针刺深度

    二、根据患者年龄、胖瘦定针刺深度

    三、根据针刺部位和针刺方向定针刺深度

    四、根据患者针感掌握针刺深度

    第七节进针法

    一、缓慢捻进法

    二、快速刺入法

    三、刺入捻进法

    第八节进针后的手法

    一、进

    二、退

    三、捻

    四、留

    五、捣

    第九节起针法

    一、轻捻提出法

    二、平稳拔出法

    三、迅速抖出法

    四、起针时注意事项

    第十节安全留针法

    一、安全留针的由来

    二、安全留针操作手法

    三、安全留针实例

    第十一节针治时注意事项

    一、晕针

    二、断针

    三、禁针

    第三章灸术

    第一节灸和灸法

    一、灸

    二、灸法和种类

    第二节艾卷灸的由来

    一、改革艾炷灸等灸法的原因

    二、艾卷灸的临床应用过程

    第三节艾卷的制作

    第四节艾卷灸法

    一、执艾卷手势

    二、正确掌握艾卷温热强度

    三、艾卷灸操作方法

    第五节灸治的长处

    第六节施灸时注意事项

    第四章点按术

    第一节指针

    一、指针的优点

    二、指针的手法

    三、指针操作方法

    四、指针注意事项

    五、指针实例

    第二节圆头针

    一、圆头针的形状

    二、执针手势和针刺方向

    三、使用和操作方法

    第四编孔穴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经穴与孔穴

    第二节定穴与尺度

    第三节配穴的原则

    第四节配穴的方法

    第五节配穴的处方

    第二章各论

    第一节头部和颈部

    第二节背部和肩胛部

    第三节胸部

    第四节腹部

    第五节上肢部

    第六节下肢部

    第五编简易取穴法

    第一节头、面部取穴

    第二节颈部取穴

    第三节肩胛、背部取穴

    第四节胸、腹部取穴

    第五节上肢部取穴

    第六节下肢部取穴

    第六编治疗

    第一章传染性疾病

    一、血吸虫病

    二、感冒

    三、麻疹

    四、流行性腮腺炎附:继发性腮腺炎和慢性腮腺炎猩红热、丹毒等病继发的腮腺炎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六、传染性肝炎

    七、痢疾

    八、流行性斑疹伤寒

    九、百日咳

    十、霍乱

    十一、疟疾

    第二章内科疾病

    第一节消化器官疾病

    一、食道炎

    二、神经性食道痉挛

    三、食道扩张

    四、食道狭窄

    五、食道麻痹

    六、急性胃炎

    七、慢性胃炎

    八、胃、十二指肠溃疡

    九、幽门狭窄

    十、胃癌

    十一、胃扩张

    十二、胃下垂

    十三、胃神经痛

    十四、胃酸过多症

    十五、胃酸过少症

    十六、急性肠炎

    十七、慢性肠炎

    十八、肠结核

    十九、肠绞痛(肠痉挛)

    二十、便秘

    二十一、胃肠神经官能症

    二十二、黄疸

    二十三、肝硬化

    二十四、慢性腹膜炎

    二十五、腹水

    第二节呼吸器官疾病

    一、急性支气管炎

    二、慢性支气管炎

    三、支气管哮喘

    四、小叶性肺炎

    五、大叶性肺炎

    六、肺结核

    七、肺气肿

    八、胸膜炎

    九、胸膜粘连、胸水、气胸

    第三节泌尿生殖器官疾病

    一、急性肾炎

    二、慢性肾炎

    三、肾盂肾炎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五、膀胱炎

    六、膀胱痉挛

    七、膀胱麻痹

    八、淋病

    九、遗精

    十、阳痿

    十一、男性不育症

    第四节循环系统的疾病

    一、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四、心绞痛

    五、心脏神经官能症

    六、阵发性心动过速

    七、心包炎

    八、高血压病

    九、动脉硬化

    第五节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

    一、贫血

    二、红血球过多症

    三、淋巴结核、淋巴腺炎

    第六节内分泌腺疾病

    一、突眼性甲状腺肿

    二、单纯性甲状腺肿

    三、黏液性水肿

    四、尿崩症

    第七节新陈代谢疾病

    一、糖尿病

    二、痛风

    第八节肌肉与关节疾病

    一、肌肉风湿病

    二、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

    三、风湿性关节炎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五、结核性关节炎

    六、关节神经痛

    第三章神经精神科疾病

    第四章外科疾病

    第五章产科疾病

    第六章妇科疾病

    第七章小儿科疾病

    第八章眼科疾病

    第九章耳鼻喉科疾病

    第十章口腔的病

    第十一章皮肤科疾病

    第七编医案选录

    跋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针灸的由来和现状

    针灸这一门医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根据我国古代书籍有关记述,用“砭石”治病,就是针灸治病的起源。

    用“砭石”治病,就是用有尖角的石片以及磨成锥形的石针在患者身上扎刺以治病。据传说有这样一个偶然的故事:古时有一个人,头痛剧烈,长时间医治未愈。有一次,他在路上蹒跚地走着,突然摔倒,被路上的石头尖碰破小腿流了血,头痛病就好了。从此,他遇见头痛的人,便叫他用尖石头来碰撞小腿出血,以治头痛。这个治法便相传开来了。随后又有人用石头磨成石针,后来石针又发展为骨针、竹针和陶针。在使用金、银、铜、铁以后,又逐步发展到用金、银、铜、铁(指马嚼口上用过的铁。古说这种马衔铁柔纯无毒,不易折断)等金属制成针。这才有了金(属)针。使用金属针的时候,同时还有用砭石的,直到现代用碎陶瓷片扎刺治病,还是砭石的方法。所以,我国古时常把“针”和“砭”合称“针砭”。

    灸法治病,是以火为主,因而它的应用是在人类用火以后。根据当时社会条件与一些治疗方法的发现的偶然性来说,灸法的创始,必然与针法的情况相似。可能因身体上某部位偶然被烧烫后,原有的什么病症就减轻或消失,以后反复试用,收到效果。于是,把用燃烧一定的物体以烧灼或温热皮肤,作为一种治病的方法,即成灸法。从燃烧的各种物体中,又体会到艾的优越性,尤其是陈艾的优点,因而有7年的病,要用3年的陈艾才更有效的说法。以后又在艾的剂型、配伍和应用方法等方面,不断有所改进,并从灸后起泡发展到不用艾的灸法,即用蒜和其他物质刺激使皮肤起泡,以达到与火灸有相同效果等灸法。这都是历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积累的经验中逐步发展而来的:

    对于针灸的起源年代、地理方位,虽然记载不少,但它究竟产生在古代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却无法肯定。远古时代主要是由“巫神”用符咒来治病,即后来所谓的“祝由科”。当时,用“砭石”、“毒药”治病是附带的。后来,这附带部分逐渐发展,“巫神”就被人称为“巫医”了。在医术进一步发展以后,巫、医才分了家。随后,针灸和药物治疗又发生分化,不过这回分化是不明显的。现将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关针灸医学的发展情况,简略作个介绍。

    1.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末年左丘明撰写的《左传》,记载有晋国的景公患病,请当时秦国的名医缓诊治,缓为景公诊脉后说,这病已到绝境,灸不可以,针不能及,药力也达不到,不可挽救了。不久景公病死。根据年史查考,这年是公元前581年。

    汉武帝时司马迁著的《史记》中的《扁鹊列传》,曾记述战国时代(公元前480年~公元前221年),有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名叫秦越人,即扁鹊。他具备有医学各科的知识和经验,擅长针灸。相传《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一书是由他著的。他治病时,有的单用针灸,有的先用针灸后用汤药。虢国太子病危,已经失去知觉,神志昏迷,大家以为太子已死,准备办理丧事。可巧扁鹊路过虢国,以切脉法诊断太子为尸厥症,当即用针法进行急救。不久,病人苏醒,又用熨热法和药物敷贴下腹部,病人即能起坐。随后用汤药调养20天,完全治愈。从此,人们都说扁鹊是个能“起死回生”的人。但扁鹊谦虚地说,他并不能够使人“起死回生”,主要是患者的病还未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2.秦汉三国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265年)

    秦代和汉代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是《黄帝内经》。现在公认这部书是公元前的作品,但具体撰著年代已查考不清。有的书上说在西汉初期,有的书上则说在战国末年。它是采取以轩辕黄帝和歧伯问答的形式编写的,内容非常丰富,叙述了人体的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学理。在治疗方面主要讲的是针灸,所说的针已是九种形状的针,所说的灸已是艾炷的灸法。《黄帝内经》是由《素问》、《灵枢》两部书组成的,每部书9卷,共18卷。《灵枢》记载的针灸治疗学更为详细,所以又叫《针经》。

    西汉初期,用针灸治病的医生已经很多。当时有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姓淳于名意(生于公元前3世纪),擅长针灸和药物治疗,而且对于何病宜针,何病宜灸,何病宜药,何病宜针灸药物互相配合,有许多独特的见解。

    三国时代,也有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约公元141~203年),精通针灸和方药,并且擅长麻醉术和重大的外科手术。当时人们都称他为“神医”。关于针灸治疗,他讲究手法操作,主张取穴不在乎多,而在乎精,因此他针灸时每次不超过几个穴位。

    3.两晋和南北朝(公元265~589年)

    西晋初期,著名针灸学家皇甫谧(公元215~282年)总结了秦汉以来的医学成就,撰著《甲乙经》一书,共12卷。这部书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专门论述针灸的著作,并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同一时代,又有用来表现针灸部位的图,这是针灸学术的一大进步。自《甲乙经》问世以后,针灸专科著作逐渐增多起来。在六朝时竟达到十几种,其中还有专论灸法的著作。

    4.隋唐和五代(公元581~960年)

    这个时代初期,著名针灸学家有甄权(公元541~643年)。据说他对针灸的穴位作了一番整理,对统一针灸穴位起了一定的作用。可惜他的著作已经失传。其后又有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撰著了很多医学书籍,其中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共60卷,一直流传到现在。在这60卷中,有一部分是专论针法和灸法。所用针灸的部位则是根据甄权的《明堂人形图》,但也加入了他自己的见解。大体上自南北朝以来,灸法已很盛行。在唐朝已有专用灸法的医师。到7世纪时,又有人撰著《骨蒸病灸方》(1卷)。这是专门讲究灸法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书。其后又有王焘写的一部方剂学,名叫《外台秘要》(公元752年),其中特别提倡灸法。

    唐朝时,针灸学术更为盛行,并建立了培养针灸医师的教学制度。当时有针博士、针助教、针师、针工、针生等职称。针博士的任务,主要担负教授针灸的穴位和诊断,以及使用九种针的治疗方法。所以到了唐朝,针灸已专业化,被列为医学里面的一门专科。

    5.宋代(公元960~1279年)

    10世纪末叶,吴复珪撰著《小儿明堂灸经》(1卷),这是专论灸法在小儿科应用的一部重要著作,可惜这部书的原著未能广泛流传。到11世纪前期,针灸疗法有了很大的发展。1026年王惟一首先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对以往针灸的部位进行了考查和整理。这部书由当时的政府在国内广泛发行,成为当时全国的统一教材。1027年,王惟一又设计制成针灸铜人模型,这是中国最早创制的针灸铜人模型。宋朝还有很多针灸的重要著作,这里仅举几例。例如,专论灸法在外科学领域应用的《外科灸法论粹新书》,专论灸法用于急救方面的《备急灸法》,以及专门讨论背部膏肓穴灸法的著作,名叫《膏肓腧穴灸法》等。

    6.辽金元时代(公元1115~1368年)

    辽时,有位著名针灸学家直鲁古,曾著有针灸书,已经失传。13世纪,有位窦汉卿,擅长针灸,著有许多著作,尤其是采用歌赋形式撰写的书,便于后人学习和记忆,这是他的一大特点。后世很多书籍,往往也引用他的歌赋。元朝有一位蒙族针灸家,名叫忽泰必烈,著有《金兰循经》(1卷)(公元1303年),书中绘有脏腑与经络图两幅,但已失传。元朝时又有滑寿(滑伯仁),在《金兰循经》的基础上作了一番整理,提出了“十四经”的名称,对各有关的细节都作了解说,写成《十四经发挥》(3卷)(公元1341年)。

    据说元朝时,对宋朝所创制的针灸铜人模型,曾进行过补修,而且制了仿制品,但至今下落不明。

    7.明代(公元1368~1644年)

    明代针灸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名的针灸家和针灸著作都很多。例如在1530年,汪机撰著了《针灸问对》(3卷),是以问答形式编写的。他根据临床治病的体会,对于“补泻”手法提出了批判性的见解。1529年高武著有《针灸聚英》,并分别铸造了男、女和小儿三个铜人模型。

    1601年,杨继洲编著的《针灸大成》,是当时最有名的针灸专著。他把明朝以前许多针灸书的主要论述,都收集在一起,并且加以注释和发挥,还整理了许多他自己的临床治疗的记录。这是一部总结性质的针灸著作。在这部书刊行的同时,还刻印了两幅表示针灸部位的大挂图,一直流传到现代。这对于我们研究明朝及其以前历代针灸的发展情况,有很大帮助。明朝制有专供针灸医生考试用的铜人模型,每个穴位都有孔眼,并刻有穴位的名称(图版1)。据说考试时,铜人穿着衣服,考生寻穴时,必须隔着衣服刺中穴位的孔眼。

    8.清代(公元1644~1911年)

    清代的针灸著作有《刺灸心法要诀》,它是1749年编的《医宗金鉴》的一部分。1798年,有李守先编写的《针灸易学》(2卷);1817年,又有李学川编写的《针灸逢源》(6卷)等。当时也铸造了大小不等的针灸铜人模型,然而针灸的发展则不如明代,这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认为针灸时脱衣解带,有违礼节,加以轻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针灸和其他祖国医学一样,受到了歧视和摧残。公元1822年,清代统治者下令取消了太医署针灸科,使针灸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针灸疗法的优越性是抹煞不掉的,人民群众非常欢迎它,所以它仍能广泛地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并有所发展。在太平天国的队伍中,针灸即非常盛行。

    9.辛亥革命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公元1911~1949年)

    这个时期,由于军阀割据,国民党反动统治,加上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祖国医学遭到了严重的摧残。1929年,国民党反动政府居然通过了废除中医药的反动提案,妄图消灭中医,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政府严重摧残民族文化学术遗产的面目。但由于祖国医学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当时就立即激起全国中医药界和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坚决反对,遭到社会公正舆论的强烈谴责,他们的罪恶目的,终究未能得逞。当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中医药和针灸则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医工作作了多次重要指示,针灸这一宝贵医学传统,在解放区得到了发展。

    10.新中国成立以后

    新中国诞生后,在党的中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针灸医学和其他事业一样,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解放初期,在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的直接领导下,设立了针灸疗法实验机构,开展了治疗、研究与培训工作。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时,扩大成为该院的针灸研究所。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的医疗预防部门和医学院校,也相继开展了针灸的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许多省市先后设置了针灸研究机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针灸的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都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1958年,广大医务人员解放思想,在针刺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开创了针刺麻醉,为镇痛与麻醉开辟了新的途径。得到了国际上的极大重视,现仍在做进一步的研究。

    11.针灸传到国外的情况

    针灸这一宝贵医学很早就传到国外,公元6世纪初期就传到了朝鲜;公元562年吴人知聪携带《明堂图》和《针灸甲乙经》等书东渡,把针灸学介绍到日本;约在公元608年,日本又派留学生来我国学习。明末清初(17世纪末叶),针灸又传到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日益频繁,我国派往国外的医学代表团和援外医疗队,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留学生和医学家先后来我国考察和学习,这都使我国针灸医学更广泛地介绍到其他国家。现在,对针灸的学习、研究和临床实际应用已遍及全世界,不少国家成立了研究机构,还出版了针灸书刊,国际性的针灸学术交流会,历年来也常常召开。从而使我国这门独特的针灸医学为更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服务。

    从以上针灸医学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针灸是我国很古老的一门医学,在它的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学理上和方法上都是在不断地发展的。不仅历代有许多医家苦心钻研,加以提高,而且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成为人民群众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我国广大城乡,以古代医学为基础的针灸医生有很多,对针灸的继承和推广,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针灸在国外也开花结果,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展望未来,针灸必将在医学科学上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章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针灸

    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针灸有许多独特的长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第一,针灸治病的范围广,疗效好。它对不同年龄与性别的很多急慢性疾病,都可以治疗。有些病症用针灸治疗,收效迅速,胜于其他疗法。某些病即使需用特效药或行外科手术,配合施用针灸,可以减轻症状,增强抵抗力,从而起到促进治愈的作用。也可减轻或消除原治疗的副作用。它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起保健的作用。

    第二,使用方便。针灸治病的工具简单,医者只需带几根针,带些艾卷、酒精和棉花,无论在城镇或农村、工厂车间或耕作田头、行军作战或外出旅行,都可以随时随地取出治病。常常仅以一针一灸,甚至单用指针就有奇效(如对晕厥、中暑的治疗),非常方便。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第三,节省药品。1946年,我们在华北老解放区的两个医疗单位,实验用针灸治病。仅据内科方面的统计,经针灸治愈的病人占百分之六十五强。药品方面统计,从1946年春到1948年秋的两年半中,不仅兴奋剂、镇静剂药类用得很少,吗啡一类的止痛剂几乎没有使用,补血强壮药剂也极少用。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山东济南时,冀南区支持前线的民兵担架队,其中有一队的医生不懂针灸,有一队的医生会药物治疗也会针灸。结果,兼用针灸治疗的这一队所花的药费只占另一队药费的三分之一强;后者药用完了,还请会针灸的医生去帮助治疗。如果针灸能被普遍采用,就可节省大量药品,也有可能使我国的药品制造工业,集中力量制造特效的和最急需的药物。

    第四,安全。只要注意针刺的消毒,按规定的针灸法操作,无须有不安全的顾虑。

    第五,针灸有时能帮助诊断。1946年我在河北省邯郸遇到一位姓薛的女同志,她一天到晚尽想瞌睡,经过很多医生检查,有的说是贫血,有的说是神经衰弱,有的说是内分泌腺有病,诊断没有确定。她注射过很多药剂,内服药也用了不少,始终不见效。后来经针灸试治了一个星期,发现她的左侧头部和右边上下肢,对针刺始终没有感应,而右侧头部和左边上下肢,则有较强的反应。这种交叉感觉丧失的情况,病变是在脑桥左半边。这一定位诊断是针刺的结果确定的。这位病人继续针治两个星期,直到头部和肢体两侧都对针刺有一致的感觉,瞌睡病也好了。

    此外,对于一种病是单纯的神经机能关系,还是器质变化,针灸在鉴别诊断上也有很大帮助。例如,急性阑尾炎、肠套叠等急腹症,一次针灸治疗,只能临时减轻痛苦,要控制病情发展,必须进行多次治疗;对胃神经痛和肠痉挛等无器质性病变的腹部疾病,往往一次针灸,就可使病人立即痊愈,或在较长时间内不再发作,从而鉴别了疾病的性质。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