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影响力心理学》 |
作者:(美)津巴多,利佩 著,邓羽,肖莉,唐小艳 译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9/1 |
ISBN:9787115185907 |
定价: 36.00元 |
|
编辑推荐
理解孩子的成长(第4版)
自我: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
管理决策中的判断(第六版)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继《心理学与生活》之后的又一力作!
内容推荐
《影响力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是本书第一作者津巴多教授继畅销书《心理学与生活》之后的又一力作。?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你是如何影响他人,反过来又是如何被他人和其他系统性力量所影响的。本书包括了社会影响的所有内容:说服,依从,从众,认知不协调和自我归因,条件反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卷入,偏见,非言语交流,甚至阈下影响。
作者简介
菲利普·津巴多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由于他在心理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美国心理学会特向津巴多教授颁发了Hilgard普通心理学终生成就奖。由他开创的《心理学与生活》这部经典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心理学工作者,
目录
中文版序
作者简介
前言
第1章影响力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1?
社会影响的过程和情境 2?
关于影响——来自“名人堂”(“恶人堂”)的故事 4?
人际影响:皈依和个人接触 4?
交流与说服:“山姆,再说一遍” 10?
大众媒体的影响 18?
影响的ABC:态度、行为和认知 26?
态度系统 27?
一个正在形成的主题:变化导致变化 29?
建立在态度中心角色基础上的其他主题 29?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影响 31?
随后各章预览 32?
小结 33??
第2章直接的影响力:从众,服从,互惠和承诺 35?
行为得以强化时的学习 36?
工具性学习与列联强化 37?
社会学习理论 38?
侵犯行为的模仿 42?
榜样的阴与阳 43?
认可与不认可:社会奖赏的力量 45?
从众:保全面子与赢得体面,获得知识 47?
从众的成因 49?
从众:好事还是坏事 55?
服从:权威下的行为 56?
米尔格拉姆的脚本:如果希特勒叫你电击一个陌生人,你会服从吗 56?
从寻常人的角度来解释不寻常的行为 60?
启动不服从的退出按钮 64?
膝跳反射心理学:由直觉形成的影响 66?
互惠规则 66?
承诺规则 69?
起点:当内部改变源于外部影响 73?
小结 73??
第3章先改变行为,后改变态度:当行为成为信念 75?
归因与自我归因 77?
归因理论 77?
自我知觉与自我归因 82?
自我说服与角色扮演 88?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舞台……而我们只是演员 88?
再论自我说服:电视是否施加了影响 90?
自我辩解心理学:认知不协调理论 93?
影响认知不协调程度的因素 94?
认知不协调与理由不足效应:越少越好 95?
降低认知不协调的模式 102?
认知不协调与不道德的商业决策 105?
认知不协调、自我归因以及自我肯定:相似性与独特性 106?
过度合理化 106?
不同过程的相似性 107?
自尊的确认 108?
结论 108?
小结 108??
第4章请相信我:通过说服改变态度 111?
寻求影响:社会比较过程 113?
相关特征的相似性 114?
观点的相似性 116?
相异性作为比较的基础 116?
成为影响的对象:说服诉求 117?
说服过程的阶段 118?
最初和最后的阶段 119?
呈现与曝光 120?
观念的过滤 120?
媒体观点的管理 121?
注意 124?
屏蔽 125?
接受和屏蔽 127?
理解 128?
接受:最大的障碍 130?
认知反应:有意义的思考 130?
接受的捷径:使用直觉而不是系统分析 132?
电视播送的形象 137?
系统加工的客观性和偏差 141?
通往持久性说服的暂时障碍 143?
小结 143??
第5章如何使说服更持久 145?
播撒保持的种子:形成强烈、明确且极端的态度 147?
适度的曝光 147?
复杂信息的重复 153?
保持:让说服经得起时间考验 155?
再次一次,反复而更强烈地 155?
系统分析:主动的头脑产生持久的态度 157?
态度:自发的从属者 158?
首因与近因:我第一还是我第二 162?
将态度转化为行为:最终的说服 163?
超越态度的情境力量 163?
当态度屈从于行为:一致性的条件 166?
对说服的奖赏来之不易 171?
小结 172??
第6章小心!别受那些你不需要的影响 174?
顽固的头脑:抵制遵从和选择性遵从 175?
结构的效力:坚定性的认知基础 176?
卷入状态:抵制说服和接纳说服的动机基础 180?
克服抵制:解放极权主义的自我 187?
正视(可解释性)的作用 188?
唱反调的人是无罪的 188?
问题指向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即使自相矛盾 190?
击中适当的心弦 192?
另一个极端:说服是轻而易举的事 194?
缺乏抵制:相关的案例 195?
形成抵制的能力 197?
引导压力转向有利的方向 200?
偏见:一种致命的态度 201?
从现在来看 201?
从历史来看 202?
社会心理学对偏见的关注 203?
偏见态度的起源 204?
最后提示:做一个开放而不人云亦云的人 206?
小结 208??
第7章有时你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在改变你 210?
对影响的觉察与意识 213?
觉察、联想与情绪 214?
觉察和“更高层次”的心理过程 220?
向自动化转变 222?
非言语 (且不一定是有意识的)信息 224?
观看:通过声音和表情形成印象 227?
情感与谎言的视觉与听觉 232?
说服与非言语沟通 237?
非言语行为的自我知觉:我点头了,因此我是同意的 238?
阈下刺激:难以察觉的影响 239?
利用阈下“视觉”改变心理的可能性 240?
阈下音频信息与嵌入式印刷信息:不太可能的影响 244?
影响的伦理道德——觉察之外和觉察以内 247?
觉察与意识:结束语 248?
小结 24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