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 图书编号:20332924
 
《现代骨伤科流派名家丛书-岭南伤科肖劲夫》
作者:萧劲夫 编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1
ISBN:9787117103930 定价: 26.00元
        内容推荐

    萧劲夫,祖籍湖南,少时随父母旅居香港,20世纪50年代回广州求学,深受何竹林、蔡荣等骨伤前辈的教导,吸收广东骨伤各家之长、岭南骨伤科特色,奠定了他的学术思想基础和技法风格。本书主要介绍骨伤岭南流派的学术思想以及临床治疗手法、用药特色。

    本书适合骨伤科的临床工作者,教学科研人员及相关临床工作者阅读。

    作者简介

    萧劲夫,男,祖籍湖南,1939年12月出生。幼时随父母旅居香港,20世纪50年代回广州求学,196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任深圳岭南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荣誉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终身理事。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院长、深圳市中医院院长、深圳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伤科分会创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深圳市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二届政协常委。

    萧劲夫在广州中医学院就读期间受到何竹林、蔡荣等老师的教导,从医后不断学习,吸取了广东地区各医家的特长及岭南骨伤科特色,奠定了他的学术思想和技法风格的基础。同时,他于20世纪70年代参加全国骨科医师进修班,得到天津医院专家有关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的指导。此后在国内外的观摩、学习和交流活动中,也受益匪浅。这些经历为他在岭南骨伤科流派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南北融汇提供了条件。

    他先后主持国家、省级科研课题15项,独立撰写专著10部,主编《深圳市中医诊疗规范》。获国家及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及著作奖共12项,专利3项。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 萧劲夫,男,祖籍湖南,1939年12月出生。幼时随父母旅居香港,20世纪50年代回广州求学,196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任深圳岭南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荣誉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终身理事。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院长、深圳市中医院院长、深圳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伤科分会创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深圳市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二届政协常委。

    萧劲夫在广州中医学院就读期间受到何竹林、蔡荣等老师的教导,从医后不断学习,吸取了广东地区各医家的特长及岭南骨伤科特色,奠定了他的学术思想和技法风格的基础。同时,他于20世纪70年代参加全国骨科医师进修班,得到天津医院专家有关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的指导。此后在国内外的观摩、学习和交流活动中,也受益匪浅。这些经历为他在岭南骨伤科流派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南北融汇提供了条件。

    他先后主持国家、省级科研课题15项,独立撰写专著10部,主编《深圳市中医诊疗规范》。获国家及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及著作奖共12项,专利3项。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1994年被推举为广东省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1995年获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和卫生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1999年推选为首届深圳名医;2007年获全国首届“中医骨伤名师”称号。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科研和教学,萧劲夫确立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他认为:“只有彻底依附于一种传统,才能有效地突破这种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必须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核心,研究方法的选取上则必须脱离现行研究方法的窠臼。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进行了模拟中医正骨手法机械的研制,设想模拟中医正骨手法机械其纵轴牵引力必须与其他整复作用力在时间上“同步浮动”。最终研制出多台骨折整复机,降低了骨干骨折闭合整复的难度,提高了一次复位成功率。该项成果于1989年获部级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他是后基因组技术引入中医研究和骨科研究的第一人,为中医药现代研究引人生物信息学和蛋白质组学、基因芯片、高通量药物筛选等平行分析技术,在研究背景上脱离对西医理论和经验的强烈依赖做了有益的工作。近年来,他带领他的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骨质疏松的中医研究工作,在骨质疏松症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发现10种参与骨质疏松发生的新蛋白质,并提出了关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新的统一理论见解。其“益气补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国家中管局科研基金资助课题)于2005年获得发明专利,并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和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

    他深厚的学术积淀,对骨骼和软组织的生理、病理、生物力学的深刻认识,加上吸取了南北流派的经验,使他的骨折手法整复真正达到轻巧、准确、快捷的境界。在外固定方面,他用聚酯纤维设计了一系列独特的外固定器材,在弹性模量、刚度、可塑性、透气性均已超过了传统的杉树皮和柳木小夹板,对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桡腕关节严重受损者,经他整复可达解剖复位,而且用他设计的外固定器材固定,可以保持骨折良好的对位直至愈合。他整复肱骨髁上骨折手法轻巧,外固定简单,体位独特,而且肘内翻率甚低。他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案,提高了伤椎(包括低位胸椎、高位腰椎及两个椎体骨折)的解剖复位率,伤者在治疗过程中痛苦少,恢复快。他的骨髓炎治疗方案,追踪10年复发率为3%。

    萧劲夫对新资讯极为敏锐,热衷开拓,但又能遵循中医学本质,“思求经旨,演其所知”,多有建树,被誉为岭南一帜。

    作为院长,萧劲夫的起步就尽显他的胆识和能力。1985年他酝酿创办全国首家自筹资金、自负盈亏,人员、行政高度精简的新型高效附属医院——广州中医学院附属骨伤科医院,开创了我国医院经营模式改革的先河。在任深圳市中医医院院长的11年间,他又把一家起步较晚的医院在短时间里创建成“三级甲等医院”、“国家示范中医院”。如今,他所一贯倡导的医院文化、人性化管理、尊重病人的权利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新境界。2002年退休后他又开办一所民营医院——深圳岭南医院,该院不做广告宣传,就医者却有增无减;薪酬不高,却专家聚集,同声相应;小医院,却能治大病……被社会及媒体称为“岭南医院现象”。

    目录

    上篇学术观点

    一、岭南骨伤

    二、识其体相,辨清伤情

    三、骨伤诊断

    四、骨折的整复

    五、中医正骨手法

    六、夹板外固定术

    七、骨折与功能锻炼

    八、骨折内治法

    九、伤科之瘀

    十、骨折外用药

    十一、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治中的一些看法

    十二、中医骨科发展的若干思考

    十三、关于整复的“矫枉过正”

    十四、模拟中医正骨手法机械的研制

    下篇临床实践

    十五、防止肱骨干骨折骨折端分离

    十六、肱骨外髁骨折

    十七、肱骨内上髁骨折

    十八、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十九、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

    二十、伸直型尺骨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二十一、前臂双骨折

    二十二、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二十三、锤状指

    二十四、使用嵌插手法治疗骨折端分离的指骨骨折

    二十五、稳定性胸腰段屈曲压缩型骨折

    二十六、股骨干骨折的整复、纵向持续牵引和夹板外固定

    二十七、髌骨骨折

    二十八、益气补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二十九、下肢骨干骨折的夹板固定和纵向牵引

    三十、关于维持下肢骨干骨折远折段旋中位问题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上篇学术观点

    一、岭南骨伤

    广东地处五岭之南,南临南海,其山川与中原江河别为一界,属岭南地域。

    3世纪30年代广州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历代的海外交往繁荣了广东的经济,催生了一群豪杰,代不乏人。如张九龄、释惠能、余靖、陈献章、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均事功彪炳而名垂史册。医林之中亦名家辈出,建树良多,形成了岭南医药文化之特征,晋代支法存之《申苏方》,宋代陈昭通参与编《太平圣惠方》,刘昉《幼幼新书》,明代熊宗立授医日本,清代何西池著《医碥》,洪仁轩(洪秀全之族弟)首创医院,朱沛文、陈定泰汇通中西,赵寅谷精撰本草,民国初年陈伯坛钻研伤寒论等,均可称为代表人物,于岭南医史中占有辉煌篇章。

    公元326年,葛洪辞去了晋元帝封给他的“关内侯”,举家南迁,到过广西勾漏(今北流县)和广州,后止于博罗罗浮山,度过他的晚年。人们都知道,葛洪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化学家、药学家、医学家和哲学家。

    葛洪一生的学术成就是辉煌的。他年轻时家境贫穷,白天砍柴卖了换来纸墨,夜辄写书诵习,当时已以儒学而知名。后从其祖父葛玄(道学家,精于炼丹)的徒弟郑隐修道炼丹,又从上党鲍玄学习,尽得其传,兼综练医术,贡献巨大。他著述甚多,计有38种,属医药者有:《金匮药方》一百卷(本传)、《神仙服食方》十卷(隋志)、《服食方》四卷(释法琳辨证论卷九引)、《玉函煎方》五卷(隋志)、《肘后救卒方》(后名《肘后急要方》,《肘后备急方》)、《抱朴子》等。

    葛洪在岭南生活的15年中,对我国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