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预防医学 卫生学 > 其他预防医学卫生学 图书编号:20332885
 
《现代环境卫生学(第2版)》
作者:陈学敏 等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1
ISBN:9787117098984 定价: 150.00元
        内容推荐

    《现代环境卫生学》第l版自问世以来,已有10余年,它不仅受到高等学校师生们的普遍欢迎,也得到了环境卫生工作者们的好评。究其原因,在于《现代环境卫生学》既是一本全面、系统的大型专业参考书,又因其内容翔实,成了读者们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经常查阅的专业“工具”书。读者需要它,客观实际需要它,这对作者们说来真是莫大的欣慰。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年在环境卫生学相关学科的促进下,环境卫生学的有关概念、理论、技术和方法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天的环境卫生学与10余年前的状况已不能同日而语。同学们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青年教师迫切期盼一本能概括环境卫生学理论与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与工作方法的大型参考书问世;实践工作者则希望出版一本能帮助他们迅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参考书。这些客观需求,不仅为本版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使我们备受鼓舞,成了本版《现代环境卫生学》的精神支柱。

    本版《现代环境卫生学》,不仅要传承第1版的体系、内容及老一辈专家著书的严谨态度与写作风格,而且还要结合当前的需要编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能作为教学和专业实践资源的大型参考书,并试图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为此,我们将第2版《现代环境卫生学》划分成四部分;第一篇总论,论述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理论,相关科学、技术与环境卫生学的关系等;第二篇环境介质与健康,论述各种环境介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第三篇环境因素与健康,论述单一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及重要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方法;第四篇环境相关性疾病,论述有关疾病与环境、遗传(基因)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录

    绪论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当代全球环境问题

    第三章环境毒理学

    第四章环境污染的遗传毒性、致癌性和发育毒性

    第五章环境流行病学

    第六章环境基因组学环境表观基因组学

    第七章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第八章城乡规划卫生

    第九章环境卫生标准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一章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

    第十二章环境卫生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突发环境污染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处理

    第二篇环境介质与健康

    第十四章大气污染与健康

    第十五章大气污染健康影响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住宅、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与健康

    第十七章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十八章吸烟对环境污染及健康危害

    第十九章家用化学品与健康

    第二十章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

    第二十一章水体污染与健康

    第二十二章水利工程中的环境卫生问题及其对策

    第二十三章饮用水卫生

    第二十四章水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

    第二十五章土壤污染与健康

    第二十六章土壤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

    第三篇环境因素与健康

    第二十七章微量元素与健康

    第二十八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第二十九章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健康

    第三十章农药污染的危害

    第三十一章重要环境污染物监测技术

    第三十二章金属污染的危害

    第三十三章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污染与健康

    第三十四章声污染与健康

    第三十五章极端环境因素与健康

    第三十六章环境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第四篇环境相关性疾病

    第三十七章环境与肿瘤

    第三十八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三十九章环境与呼吸系统疾病

    第四十章环境与神经系统疾病

    附录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附录二环境卫生标准目录

    索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孕育了人类,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在人类长期生存、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人和环境之间一直保持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既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相互适应,从而构成了对立统一的整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和环境的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主要靠采集自然野生食物和狩猎为生,以洞穴为居,对环境的影响力并未明显超过其他生物,其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制约。进入农业革命,人类把森林和原野变成农田和牧场,发展种植和畜牧业,增加了食品及生活资料供应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工业革命以来,在科学和技术的推动下,人类大量利用环境资源,开矿冶炼、加工制造、化工合成等,极大地丰富着人类所需的物质条件,创造了更加舒适方便、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生活环境。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的标志。但与此同时,人类这些大规模的有悖于自然生态运行原理的生产活动,对环境施加了巨大的影响。带来了诸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耗竭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所造成的威胁和危害,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是人类始料未及的。因此,深入地开展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显得重要而迫切。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涉及问题十分广泛。既有原生环境问题,又有次生环境问题;既包括环境因素对健康的有益作用,也包括对健康的不良影响;既涉及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宏观规律,又涉及其作用的微观机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复杂,迄今人类远未阐明。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是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其认识的深化,对促进本学科的发展、解决环境所致的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人类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在逻辑上是与“主体”并存的一对概念,是相对于某一主体而言的客体。有指定的主体,则有相应的客体——环境,因此环境的含义随着主体的不同而异。同时,在不同的学科中,由于研究的任务和对象不同,环境一词的科学定义也不相同。一般而言,人类的环境是指围绕着地球上人类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物质因素及社会因素的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