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保健/心理健康 > 常见病 图书编号:46359
 
《中国家庭医生大全——国家医疗标准与全民健康指南》
作者:《中国家庭医生大全》编辑部 编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1
ISBN:9787561336526 定价:68.00元
     编辑推荐

    更全面、更实用、更权威的家庭医养大全

    这是一本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具有权威性的家庭医疗、养生大全,内容涉及病理知识、用药指南、就医常识、意外急救、医疗百科、健康顾问等6个方面的知识。你既可以阅读全文以掌握保健养生知识,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把本书当做健康工具书.随时查找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

    只提供科学合理的新方法,绝不哗众取宠

    只推荐真正有效、价廉物美的常规药,绝不用新药贵药

    只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快速诊断法,绝不提倡医疗速度消费

    更全面:

    本书不仅囊括了每个家庭都可能遇到的医疗、养生方面的常见问题,并且对病理知识、用药指南、就医常识及意外急救都做了全面、细致的介绍.还插入了近500幅简明实用的图片,包括传统中医针灸穴位图、翔实的中草药图谱、意外救护方法图、伤科治疗方法图,图文并茂,读者通过看图读文.就能成为自己家里的健康顾问。

    更实用:

    本书清晰明了、简单易用,方便实用,收录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病症.并给出了明确有效的诊断与施治方法,通过这本《中国家庭医生大全》,读者可以学到很多医疗基础知识,让你花最少的钱解决最主要的健康问题。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居家必备藏书。

    更权威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医师将自己走村下乡行医的亲身经验汇编成《赤脚医生手册》,这曾是当时国家唯一的医疗标准和全民健康指南。本书以《赤脚医生手册》为蓝本,凝聚了其50年来不断修订更新的成果,新加入120种常见病症,300多种新常规用药,并请专家仔细审读,以保证本书知识点的严谨性,使之更加适合现代中国家庭的需要。

     内容简介

    健康是人类的第一财富,但是,在现代家庭中有很多因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疾病,诸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病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都有年轻化的倾向。人类的医学知识是促进健康的卫士,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把握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当家庭成员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自行做出准确的判断。

    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中国家庭医生大全》使大家能对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有一个较为清楚的判断和了解,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病息能够进行自我诊断与治疗,做到“出钱不多,治疗便利”,“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甚至小病不用去医院。在必须去医院前,也能对自己的病情、需要进行的检查、需要使用的药物有一个提前的认识,这样就不至于就医时过度被动、完全被医生的意见所左右,可以很好地避免过度医疗、过度消费的发生。

    本书最早的雏形为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医师汇编而成的《赤脚医生手册》,之后不断地进行修订更新。本书则在06年版《新赤脚医生手册》基础上,加入了近几年才出现的常见病和新常规用药,并请专家仔细审读,对其中的知识进行了核实和更改,以求更加适合现代中国家庭的需要。

     目录

    第一章 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

    咳嗽

    胸痛

    呕吐

    腹泻

    黄疸

    肝脾肿大

    腹水

    便血

    血尿

    水肿

    头痛

    眩晕

    第二章 小儿常见病

    第一节 概说

    小儿的生长发育

    小儿保育

    小儿诊断的特点

    小儿治疗的特点

    第二节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硬肿症

    第三节 小儿传染病

    麻疹

    水痘

    猩红热

    流行性腮腺炎

    百日咳

    白喉

    脊髓灰质炎

    第四节 小儿各系统疾病

    支气管肺炎

    口腔炎

    鹅口疮

    疱疹性口腔炎

    溃疡性口腔炎

    婴儿腹泻

    佝偻病

    婴儿手足搐搦症

    低血糖

    遗尿

    暑热症

    第三章 急症处理

    高热

    腹痛

    昏迷

    小儿惊厥

    休克

    晕厥

    中暑

    呼吸困难

    气胸

    血胸

    出血

    咯血

    呕血与黑粪

    鼻出血(鼻衄)

    常用农药及除害药物中毒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土农药雷公藤中毒

    常用除害药物中毒

    急性中毒

    喉阻塞

    异物

    疯狗咬伤

    毒蛇咬伤

    电击伤

    溺水

    第四章 怎样预防疾病

    第一节 让群众掌握防病

    知识

    水源管理

    粪便管理

    灭蚊

    灭蝇

    灭蟑螂

    灭臭虫

    灭鼠

    灭钉螺

    灭虱

    化肥及农药中毒的预防

    第五章 怎样认识和治疗疾病

    第一节 怎样认识疾病

    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感性

    知识

    综合感觉材料,作出初步

    诊断

    第二节 怎样治疗疾病

    树立整体观念,反对孤立

    片面

    深入事物本质,治病必须

    治本

    抓住主要矛盾,注意主次

    缓急

    区别不同情况,因时因地

    制宜

    第六章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第一节 四诊要点

    问诊

    望诊

    闻诊

    切诊

    第二节 辨证施治

    一、八纲辨证施治

    虚实

    表里

    寒热

    阴阳

    二、脏腑、气血的辨证施治

    心病

    肝病

    脾病

    胃病

    肺病

    肾病

    膀胱

    肠病

    气证

    血证

    三、病邪的辨证施治

    风证

    温证

    痰证

    暑证

    燥证

    食积

    虫证

    四、热性病的辨证施治

    第七章 针灸与推拿

    第一节 针灸

    针刺的方法

    艾灸的方法

    常用穴位

    常见病症的针灸配穴

    穴位的经络联系

    第二节 耳针疗法

    第三节 推拿疗法

    第八章新医疗法

    第一节 新针疗法

    新针疗法特点

    新穴介绍

    新针疗法要穴治疗歌

    第二节 针刀疗法

    第三节 新罐疗法

    第四节 穴位注射疗法

    第五节 挑治疗法

    第九章 常用中草药

    第一节 中草药一般知识

    第三节 常用中草药简介

    一、解表药

    紫苏、木笔(辛夷花)、胡荽(芫荽草)、杜衡黄皮、紫萍、黄荆、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葱白细辛柴胡桑叶、白菊、黄菊、葛根薄荷蝉蜕

    二、清热药

    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马齿苋、律草、鸭跖草筋骨草、木芙蓉(芙蓉花)、忍冬(金银花)、菊花脑(野菊)、猪殃殃、龙葵七叶一枝花、地胆草、马兰、白英一枝黄花、婆婆针(鬼针草)、半边莲爵床(小青草)、地耳草、榄核莲(一见喜)、白花蛇舌草天胡荽、凤尾草、一点红虎耳草垂盆草:抱石莲、天葵、蛇莓羊蹄乌蔹莓、漆姑草、夏枯草栀子

    (生山栀)、牛膝(土牛膝)、金鸡脚、三白草、野荞麦(开金锁)、积雪草(落得打)、翻白草、白毛垂花蓼(辣蓼)、滴水珠、三叶青、长萼鸡眼草(鸡眼草)、水蜈蚣、酸浆(挂金灯)、拳参、黄独(黄药子)、孺猴桃(藤梨根)、苦爹菜、蒲葵(葵树子)、了哥王、古山龙、三丫苦、石膏知母芦根竹叶决明子青葙子、鲜地黄玄参丹皮紫草地骨皮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白鲜皮白头翁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茵陈苦参败酱草

    三、祛风湿药

    苍耳、海州常山(臭梧桐)、菝葜、细柱五加、大血藤(红藤)、稀莶、木防己骨碎补、络石、两面针、独活羌活木瓜威灵仙秦艽蚕砂苍术松节桑枝寻骨风乌梢蛇白花蛇(蕲蛇)、蜂房

    四、利尿渗湿连钱草(金钱草)、车前、黄毛耳草、酢浆草、海金沙马蹄金、黄花菜(萱草根)、过路黄(对坐草)、萹蓄杠板归(河白草)、合萌(田皂角)、芋麻、土茯苓、阴行草(铃茵陈)、薏苡(米仁根)、摩来卷柏(岩柏)、铃兰、茯苓猪苓泽泻木通滑石、萆薜、赤小豆地肤子玉米须冬瓜皮冬瓜子

    五、化痰止咳药半夏、蔊菜、萝摩(天浆壳)、鼠麴草(佛耳草)、旋复花、胡颓子、蔓生百部(百部)、石胡荽(鹅儿不食草)、杏仁紫菀款冬花桔梗前胡白果贝母瓜蒌桑白皮枇杷叶天南星白芥子竹茹

    六、理气药

    莎草(香附)、枸橘(枸橘梨)、马兜铃(青木香)、野蔷薇(白残花)、楝(苦楝子)、野葱(薤白头)、木香橘皮青皮枳壳厚朴延胡索郁金乌药香橼皮、柿蒂

    七、活血药

    六月霜(刘寄奴)、紫金牛(平地木)、地瓜儿苗(泽兰)、益母草虎杖马鞭草茅莓(天青地白草)、紫葳(凌霄花)、算盘子、陆英(蒴藿)、六月雪、瓜子金、蚊母草、珍珠菜、盘柱南五味子(红木香、紫金皮)、紫参(石见穿)、丹参、水晶花(银线草)、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五灵脂三棱莪术王不留行月季花姜黄、牛膝(怀牛膝、川牛膝)

    八、止血药

    大蓟、白茅(白茅根)、龙芽草(仙鹤草)、小蓟茜草侧柏、鳢肠(墨旱莲)、铁苋菜地锦草、水苦荬、地榆、*木、瓦韦(七星草)、紫珠、鹿蹄草(鹿衔草)、卷柏、槐花(生槐米、槐米炭)、陈棕(陈棕炭)、藕节白及三七(参三七、田三七)、血余菊三七、艾、蚕豆花(蚕豆梗)、丝瓜叶、灶心土、荠菜花蒲黄、万年青根(白河车)

    九、消食

    麦芽谷芽、神麴(焦六抽、六神麴)、鸡肫皮(鸡内金)、山楂莱菔子

    十、驱虫药

    木槿(川槿皮)、贯众、毛茛、羊踯躅、除虫菊、使君子槟榔石榴根皮、大蒜鸦胆子、苦楝根皮

    十一、泻下药

    乌桕大黄芒硝郁李仁大戟甘遂商陆牵牛子(黑丑白丑)、葶苈子

    十二、清暑药黄花蒿(秋蒿)、藿香佩兰香薷荷叶

    十三、祛寒药

    竹叶椒(土花椒)、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

    十四、安神、镇痉药

    景天三七合欢(合欢皮)、钩藤远志酸枣仁柏子仁珍珠母牛黄、菖蒲、磁石龙齿蚯蚓全蝎、蜈蚣

    十五、补益药

    山药、锦鸡儿(金雀根)、枸杞何首乌、蛇床、构树(楮实子)、女贞、羊乳(山海螺)、麦冬枸骨(功劳叶)、野大豆(野毛豆)、阔叶十大功劳、美丽崖豆藤(牛大力)、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甘草孩儿参黄精白芍当归桑椹、地黄(大生地熟地)、鹿角(鹿角片、鹿角粉)、肉苁蓉、人胞(紫河

    车)、杜仲狗脊续断(川断)、补骨脂淫羊藿(仙灵.脾)、益智仁菟丝子韭菜子沙参龟板天冬石斛(川石斛、金石斛、鲜金石斛)、百合

    十六、收敛药

    碎米荠、金樱子、臭椿(椿根皮)、桃金娘(岗稔根、岗稔果、岗稔叶)、盐肤木、山茱萸五味子牡蛎覆盆子芡实、诃黎勒(诃子、诃子肉)、乌梅麻黄根、糯稻根、鸡冠花桑螵蛸乌贼骨(海螵蛸)、莲须

    十七、软坚药

    海澡、昆布海带鳖甲

    十八、外用药

    硫黄轻粉雄黄(腰黄)、硼砂(月石)、炉甘石铅丹(广丹、东丹、黄丹、红丹、桃丹粉)

    第十章 意外伤害救护与三防

    第一节 意外伤害救护四项

    技术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第二节 核武器的防护

    第三节 化学武器的防护

    第四节 生物武器的防护

    第十一章 传染病

    第一节 概说

    传染病的传播

    控制和消灭传染病

    第二节 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痢疾

    伤寒及副伤寒

    斑疹伤寒

    结核病

    肺结核

    肾结核

    肠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稻热病(钩端螺旋体病)

    败血症

    第三节 其他传染病

    第十二章 寄生虫

    血吸虫

    急性血吸虫病

    慢性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蛲虫病

    绦虫病

    丝虫病

    疟疾

    阿米巴痢疾

    姜片虫病

    中华支睾吸虫病(中华肝吸虫病)

    肺吸虫

    广州管圆线虫病

    第十三章 内科疾病

    第一节 呼吸系统

    解剖生理知识

    体格检查方法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

    支气管扩张

    大叶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呼吸系统其他疾病

    第二节 消化系统

    解剖生理知识

    体格检查方法

    急性胃肠炎

    慢性胃炎

    溃疡病

    慢性肠炎

    胃肠神经官能症

    肝硬化

    消化系统其他疾病

    第三节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知识

    体格检查方法

    风湿病

    慢性风湿性瓣膜病(风心)

    高血压病与高血压

    心脏病(高心)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循环系统其他疾病

    第四节 泌尿系统

    解剖生理知识

    体格检查方法

    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

    慢性肾炎

    急慢性尿路感染

    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统其他疾病

    第五节 血液系统

    贫血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血液系统其他疾病

    第六节 神经系统

    解剖生理知识

    体格检查方法

    三叉神经痛

    坐骨神经

    面神经瘫痪

    癫痫

    脑血管意外

    偏头痛

    神经系统其他疾病

    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

    糖尿病

    单纯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机能亢进

    内分泌系统其他疾病

    第八节 其他

    神经衰弱

    癔病(歇斯底里)

    精神分裂

    暑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十四章 妇女病和接生常谚

    第一节 概说

    女性生殖器解剖

    女性生殖器生理

    阴道检查

    第二节 妇女病

    月经不调

    闭经

    痛经

    带下

    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

    子宫脱垂

    女生殖器肿瘤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子宫颈癌

    第三节 接生知识

    产前检查

    流产

    妊娠中毒病

    早期妊娠中毒病

    (妊娠剧吐)

    晚期妊娠中毒病

    产前出血

    前置胎盘

    胎盘早期剥离

    正常分娩(顺产)

    异常分娩(难产)

    胎头方位异常

    臀位

    横位

    内外倒转术

    双胎

    子宫收缩乏力

    脐带脱垂

    子宫破裂

    产后出血

    产褥感染

    产后恶露不绝

    新生儿处理

    第十五章计划生育

    人工流产

    药物流产

    绝育

    第十六章 外科疾病

    第一节 外科感染

    概说

    疖

    痈

    丹毒

    蜂窝组织炎

    急性淋巴管炎

    急性淋巴结炎

    乳腺炎

    手指的化脓性感

    甲沟炎

    脓性指头炎

    化脓性腱鞘炎

    下肢溃疡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关节炎

    全身化脓性感染

    淋巴结结核

    骨与关节结核

    第二节 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

    急性腹膜炎

    胆道蛔虫病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肠梗阻

    急性胰腺炎

    第三节 肛门病

    内痔

    外痔

    血栓性外痔

    结缔组织性外痔

    混合痔(内外痔)

    息肉痔(直肠息肉)

    肛裂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瘘

    肛门直肠脱垂

    第四节 肿瘤

    临床分类

    临床常见的肿瘤

    良性肿瘤

    乳房常见肿瘤

    恶性肿瘤

    第五节 其他

    烧伤

    疝

    睾丸鞘膜积水

    破伤风

    第十七章 伤科

    第一节 骨胳系统解剖生理

    概说

    第二节 骨折

    锁骨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干骨折

    前臂双骨折

    桡骨下端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干骨折

    髌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

    踝部骨折

    指(趾)骨骨折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第三节 脱位

    下颌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牵拉肩

    髋关节脱位

    髌骨脱位

    第四节 软组织损伤

    颈部扭伤

    肩关节周围炎

    肱骨外上髁炎

    腕部与手指的狭窄性

    腱鞘炎

    腱鞘囊肿

    膝部扭挫伤

    踝部扭伤

    胸部进挫伤

    附:肋骨骨折

    第五节 颅脑损伤

    第六节 腰部急性扭伤和

    慢性劳损

    第十八章 眼病

    第一节 眼的简单结构

    眼球

    第二节 眼的一般检查方法

    第三节 常见眼病

    麦粒肿

    霰粒肿

    睑缘炎

    倒睫与眼睑内翻

    泪囊炎

    流泪

    沙眼

    结膜炎

    翼状胬肉

    角膜炎

    巩膜炎

    虹膜睫状体炎

    青光眼

    白内障

    眼外伤

    第十九章 耳鼻咽喉病及口

    腔病

    第一节 耳鼻咽喉的简单

    结构

    第二节 耳病

    外耳道疖、外耳道炎

    耵聍阻塞

    化脓性中耳炎

    耳原性眩晕(美尼尔氏病)

    聋哑

    第三节 鼻病

    鼻前庭炎、鼻前庭疖

    鼻黏膜慢性炎症

    (慢性鼻炎)

    鼻窦炎

    急性鼻窦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第四节咽喉病

    急性扁桃体炎

    慢性咽炎

    喉炎

    第五节 口腔病

    牙痛

    简易拔牙

    第二十章 皮肤病

    第一节 概说

    临床表现

    外用药的剂型及常用药物

    介绍

    中医辨证施治

    局部治疗原则

    脱(过)敏疗法:

    第二节 常见皮肤病

    农业皮肤病

    湿疹

    荨麻疹

    瘙痒病

    神经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

    癣

    脓疱疮

    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

    扁平疣

    寻常疣

    痒疹

    银屑病

    结节性红斑

    冻疮

    皲裂

    第三节 其他皮肤病的简易

    治疗

    第二十一章 附篇

    第一节 常用诊疗技术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体温脉搏、呼吸和

    血压测量方法

    冷敷法与热敷法

    眼部用药和冲洗法

    鼻滴药法

    耳滴药法

    消毒与灭菌

    注射技术

    输液和输血

    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合

    试验

    静脉切开术

    常用穿刺技术

    洗胃法

    灌肠法

    导尿法

    常用药物过敏试验

    伤口处理

    麻醉法

    第二节 常用中成药

    第三节 常用西药

    中枢兴奋药

    催眠药、抗惊厥

    镇静药、安定药

    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

    镇痛药

    抗癫痫药

    兴奋横纹肌与平滑肌药

    祛痰镇咳药

    止喘药

    消化健胃药

    制酸药

    解除平滑肌痉挛药

    胃肠动力药

    泻药

    止泻药

    强心与纠正心律紊乱药

    抗心率失常药

    抗高血压药

    升血压药

    抗贫血药

    止血药

    升高白细胞药

    抗凝血药

    补充血容量药

    利尿药与脱水剂

    抗过敏

    驱肠道寄生虫药

    抗血吸虫及丝虫药

    抗疟药

    抗阿米巴药

    磺胺及呋喃类药物

    抗菌素

    抗结核病药

    抗肿瘤药

    维生素

    降糖

    激素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用药

    解毒药

    子宫收缩药

    避孕药

    眼科用药

    耳鼻喉科用药

    外科用药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常见病出现在各种人群当中,咳嗽、胸痛、头痛、眩晕等,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让许多人痛苦不堪。其实,只要我们及时地找出发病原因,并且对这些疾病症状做出针对性的诊断与处理,就可避免错过治疗时机还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可分为有痰和无痰两种,后者称为干咳。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异物和分泌物的刺激时,咳嗽是一种有益的清除作用。因此,不应当滥用镇咳药而妨碍痰液的排出,应当按照不同的病因,从整体出发给予全面的治疗。只是在剧烈的咳嗽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和严重后果(例如使咯血不易停止,使病人得不到很好休息而促使体力衰竭等)时,才应考虑用镇咳药。

    引起咳嗽的常见病因有:

    一、呼吸系统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

    二、循环系统疾病 如心力衰竭时引起的肺水肿

    三、传染病、寄生虫病 如百日咳、白喉、肺结核、肺吸虫病等。

    四、肿瘤如支气管癌、肺癌等。

    【诊断要点】

    (一)详细询问病史:如咳嗽的性质、节律、出现时间以及痰的性质,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1.咳嗽起病情况:急性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大叶性肺炎等;慢性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2.咳嗽的性质和节律:咳嗽嘶哑常见于急性咽喉炎;轻微短促的咳嗽常见于肺结核初期;发作时咳声不绝,约持续10~20次,阵咳的末了因吸气而产生特殊的高音声调,如雄鸡啼叫尾声一样,是百日咳的特征。

    3.咳嗽出现的时间:早晨咳嗽加剧,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发生于夜间的单声咳嗽,常见于肺结核。

    4.咳痰的性质和多少:当体位改变时咳出大量的脓痰,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铁锈色痰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泡沫性痰常见于支气管哮喘;粉红色痰常见于心力衰竭引起的肺水肿。

    5.咳嗽伴发的症状:

    (1)咳嗽伴发热:高热常见于肺炎;低热常见于肺结核。

    (2)咳嗽痰中带血常见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咳嗽大量咯血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及晚期肺结核等。

    (3)咳嗽伴有呼吸困难常见于哮喘、心力衰竭;咳嗽伴有呕吐常见于百日咳、慢性咽炎;咳嗽伴很快消瘦常见于肺癌。

    (二)体格检查:应注意下列各点。

    1.咽部充血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肿大常见于扁桃体炎。 。

    2.肺部听到哮鸣音常见于哮喘;干性罗音常见于支气管炎;肩胛间听到细湿罗音常见于肺结核;肺底部听到湿性罗音常见于肺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两肺满布湿性罗音常见于心力衰竭及支气管肺炎。

    3.心脏有杂音应考虑心脏疾患。

    (三)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常见于肺部炎症。

    2.24小时痰放在白色透明的瓶子里,静置后可分三层,上层为白色泡沫,中层为混浊的液体,下层为黄绿色沉渣。常见于肺脓疡及支气管扩张。

    【对症处理*】

    (一)新针疗法:

    〔主穴〕天突、尺泽。

    〔备穴〕合谷、足三里。

    〔治法〕 天突针刺后有窒息样感觉,出针后即轻快。痰多加丰隆。同时可于背部肺俞穴等处拔罐

    (二)草药单方:

    1.鼠麯草(佛耳草)全草五钱,水煎服。用于咳嗽痰多,不发热。

    2.鲜萝卜一斤,洗净,带皮切丝,绞汁内服。用于咳嗽痰多,喉痒咽干。

    3.枇杷叶(去毛)一两,老桑叶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用于喉痒咳嗽较剧,痰多粘稠。

    (三)中医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头痛,鼻塞或流清涕,咳嗽痰稀,怕冷或有发热,舌苔薄白,宜疏散风寒。杏仁三钱,紫苏三钱,前胡三钱,制半夏三钱,桔梗一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分上、下午服。

    2.风热咳嗽:咯痰不爽快或干咳,口干,咽喉疼痛,或有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宜清热化痰。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半,连翘三钱,薄荷一钱(后下),芦根一两(去节),水煎服。

    3.燥火咳嗽:干咳,口唇咽喉干燥,舌边尖色红,宜清燥润肺。桑叶三钱,杏仁三钱,枇杷叶三钱(去毛),麦冬三钱,北沙参三钱,水煎服,每日上、下午分服。

    4.痰湿咳嗽:咳嗽痰吐白沫,喉中漉漉作声,甚至气急不能平卧,宜化痰平喘。炙麻黄一钱半,光杏仁三钱,炙甘草一钱,焦白术三钱,川朴二钱,云茯苓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四)中成药:

    1.半夏露:每次二食匙,每日服三至四次。

    2.宁嗽露:每次15毫升,每日三次。

    3.杏仁止咳糖浆:每次一食匙,每日服三至四次。

    (五)祛痰及镇咳药:

    1.氯化铵(10%):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三次;或用片剂,每次o.5~1克,每日三次。用于咳嗽,痰不易咳出。尿毒症患者禁用。

    2.咳必清:口服每次12.5~25毫克,每日三次。用于剧烈咳嗽。对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效果更佳。对多痰及心力衰竭病人禁用。

    3.复方甘草合剂(棕色合剂):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三次。用于一般咳嗽。若咯痰不畅,可加入氯化铵。

    4.敌咳: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三次。可使痰液变稀,用于一般咳嗽。

    5.磷酸可待因:口服每次15毫克,每日三次。一般情况下不宜应用。若咳*病因治疗,本章不作介绍,请见有关章节。嗽剧烈,影响呼吸、饮食睡眠,而且痰液不多者,可暂应用。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者应禁用。

    胸痛

    胸痛是胸部疾病的常见症状,可由胸壁或胸腔内的疾病所引起。常见的病因有:

    一、胸壁疾患 如肋间神经痛、带状中国家庭医生大全疱疹、外伤(包括胸背部针刺过深)或炎症等。

    二、内脏疾患

    (一)呼吸系统疾患:如大叶性肺炎、肺脓疡、气胸、胸膜炎等。

    (二)循环系统疾患: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包炎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食道炎食道癌等。

    【诊断要点】

    (一)问清病史:详细询问胸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及伴发症状。

    1.疼痛部位:胸膜炎的疼痛常位于胸侧部;肋间神经痛的部位则沿肋间分布;外伤的疼痛常见于外伤的部位;心绞痛常位于胸骨下或心前区,并常可放射到左肩和左臂内侧。

    2.疼痛时间:呼吸或咳嗽常使肋间神经痛或胸膜炎的疼痛加剧;食道炎的疼痛常发生于吞咽食物时;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常在劳累后晚上发生疼痛。

    3.疼痛性质:神经痛常为针刺样或刀割样;肌肉痛呈酸痛样;骨痛呈酸痛或锥痛;急性食道炎的疼痛呈灼热痛;心绞痛常伴有心前区似有东西压住,以致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4.疼痛伴发症状:呼吸系统炎症常有发热、咳嗽、咯痰、气急等症状;外伤多见于暴力后;肿瘤年龄多在中年以上,迅速消瘦;气胸常伴有呼吸困难和紫绀;心肌梗死常伴有休克现象。

    (二)体格检查:详细检查心肺及测量血压,应注意以下各点。

    1.在呼吸运动时因疼痛加重,使呼吸运动受到限制,常见于气胸、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2.呼吸系统炎症,如大叶性肺炎的患病一侧叩诊浊音,听诊湿性罗音及支气管呼吸音;胸膜炎患病一侧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降低,语颤减弱。

    3.肋骨骨折时有挤压痛阳性,血肿,或可察及骨摩擦音。

    4.注意口唇及胸壁有无疱疹,口唇有疱疹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胸部有疱疹常见于带状疱疹。

    【对症处理】

    (一)新针疗法:

    〔主穴〕 内关,丘墟透照海。

    〔备穴〕阳陵泉、支沟。

    〔治法〕 先针内关、阳陵泉,持续捻转2~5分钟,痛如不止可配支沟穴。无效者可加用皮肤针,在疼痛部位轻度叩刺,以后再加用拔罐。

    (二)推拿疗法:

    1.揉华盖、膻中穴,约2~3分钟。

    2.于膏肓俞和膈俞采用揉法或摩法1~2分钟。如有肋骨骨折或带状疱疹者则不宜推拿。

    (三)中医辨证施治:

    1.肺热:胸痛,咳嗽,咯痰黄色,发热形寒,苔薄脉数,宜清肺热。金银花一两,连翘一两,鲜芦根二两(去节),冬瓜子二两,薏苡仁五钱,鱼腥草一两,桔梗一钱半,桃仁一钱半,水煎服,每日一剂。

    2.气滞:刺痛以胸胁为主,或有胸闷,苔薄,治宜疏肝理气。金铃子三钱,延胡索四钱,广木香一钱半,制香附三钱,广郁金三钱,枳壳一钱半,水煎服,每日一剂。

    3.血瘀:胸痛,苔薄,舌质有紫块,脉律不齐,宜活血祛瘀。当归五钱,丹参五钱,赤芍三钱,桃仁二钱,每日一剂,水煎服。若兼有气滞者可加香附、郁金、青皮。

    〔中成药〕局部热敷后可用关节镇痛膏或伤湿止痛膏。

    (四)镇痛药:

    1.胸痛伴有发热,或无发热,一般疼痛可选用解痛片,每次一片,每日三次;消炎痛片,每次25毫克,每日2~3次;或用炎痛喜康10~20毫克,每日一次,几服或肌肉注射。

    2.若疼痛剧烈,出冷汗,或伴有血压下降,可选用延胡索乙素,每次100毫克,每日三次;或口服杜冷丁,每日三次,每次50毫克,或立刻肌肉注射50~100毫克。

    3.局限的疼痛可以用0.5‰-1%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对肋间神经痛效果较好。

    (五)胸痛患者,有的可能迅速死亡,如心绞痛、心肌梗死、气胸等,因此很快地找出病因是很重要的,必要时及时送医院抢救。

    呕吐

    呕吐发作时常有出汗、心跳、脸色苍白和腹部不适或疼痛等感觉;开始时吐出胃里的残渣,以后甚至可以呕出胆汁

    引起呕吐的常见病因有:

    一、中枢性呕吐 常见的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血管意外、脑肿瘤等。

    二、周围性呕吐 常见的有胃炎、溃疡病、胃癌胃穿孔、肠梗阻、腹膜炎等。

    【诊断要点】

    (一)询问病史:应注意以下几点。

    1.呕吐与恶心的关系:呕吐突然发生,没有恶心的先兆,呕吐后并不感到轻松,常见于中枢性呕吐;呕吐伴有恶心,呕吐后恶心能得到暂时缓解,常见于周围性呕吐。

    2.呕吐与饮食的关系:如果食物尚未到达胃内就发生呕吐,多为食道的疾病,如食道癌;呕吐发生于饭后2~3小时,可见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发生于饭后4~6小时,可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发生于饭后6~12小时,并吐出前一天所吃进的食物,可见于幽门梗阻。

    3.呕吐物的量:大量的呕吐见于幽门梗阻;少量的呕吐见于胃神经官能症妊娠呕吐

    4.呕吐物的性质:呕吐物有酸臭味及隔日的食物,见于幽门梗阻;混有胆汁或粪便,见于肠梗阻;混有血液,表示呕吐剧烈,使胃黏膜损伤或有溃疡病等少量出血。

    5.呕吐伴发症状:

    (1)呕吐伴发热、头痛、喷射式呕吐,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2)呕吐伴腹痛,应考虑溃疡病、阑尾炎、胆囊炎等。

    (3)呕吐伴腹泻,应考虑急性胃肠炎、霍乱等。

    (4)呕吐伴黄疸,应考虑传染性肝炎等。

    (5)呕吐伴昏迷,应考虑尿毒症、糖尿病酮中毒、肝昏迷等。

    (6)呕吐伴神经系症状,应考虑脑血管意外等。

    6.已婚女性月经突然停止将近2月,则应考虑妊娠呕吐。

    7.若服水杨酸盐、氯化铵、氨茶碱、磺胺类和奎宁等药物后呕吐,应考虑药物反应。

    (二)体格检查要点:

    1.若有发热,头颈有抵抗,应详细检查抬腿试验和划足底试验;若皮肤上出现红色瘀斑,按照不同的季节,可以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2.密切注意腹部肌肉紧张度和压痛。腹软、上腹部多有压痛,多见于溃疡病;右上腹部有压痛,多见于胆囊炎或传染性肝炎;在腹壁上见到肠子像蚯蚓爬行一样的蠕动波(肠蠕动波),应考虑肠梗阻;腹部触到块物,应考虑肿瘤等。

    3.剧烈呕吐后,应注意因水分大量丧失引起的脱水现象。

    【对症处理】

    (一)新针疗法:

    〔主穴〕 内关。

    〔备穴〕 中脘、足三里。

    〔治法〕 针刺内关应捻转2分钟。如效果不佳,加备用穴或灸中魁穴。

    (二)草药单方:

    1.生姜捣汁涂舌尖或生姜汁内服。

    2.冲酱油汤内服。

    3.制半夏三钱,生姜四片,煎汤内服。

    (三)中医辨证施治:

    1.外邪犯胃:发热恶寒,恶心呕吐,苔薄白,脉浮,宜祛邪和胃。藿香三钱至五钱,紫苏三钱至五钱,厚朴一钱半,姜半夏二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法:食滞加六麯三钱(包),焦山楂三钱;若口苦、胸闷加竹茹二钱,黄连五分至一钱;若呕吐清水,苔白腻,去藿香、紫苏,加桂枝一钱半,白术三钱。

    2.脾胃虚弱: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胃口不好,大便稀薄,苔薄,脉濡,宜温中第一章 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健脾。党参三钱,白术三钱,干姜一钱,半夏三钱,炙甘草一钱半,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法:吐清水加吴茱萸一钱;若舌质红加怀山药三钱,莲肉三钱,去干姜。

    (四)中成药:

    1.藿香正气丸,每日二次,每次三钱至四钱。适用于发热畏寒,恶心呕吐。

    2.纯阳正气丸,每日二次,每次五分至一钱。适用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3.左金丸,每日二次,每次一钱至二钱。适用于呕吐酸水,呕吐物酸臭。

    4.木香槟榔丸,每日二次,每次三钱。适用于呕吐腹泻。

    (五)西药:

    1.复方颠茄片,每日三次,每次1~2片。

    2.阿托品,每次0.3毫克,每日三次。以上西药都是解痉药,对于痉挛而引起呕吐者效果较好。

    3.冬眠灵,每次12.5~25毫克,每日三次。有强烈的镇吐作用,可用于剧烈的呕吐,不可与苯巴比妥钠配伍。

    4.维生素B6每次10~20毫克,每日三次。常用于妊娠呕吐。

    5.呕吐严重,出现脱水现象,可用5%葡萄糖液或盐水1000~2000毫升,加维生素C1000毫克,静脉滴注。

    【鉴别诊断】见表1—3。

    腹泻

    大便稀薄并有大便次数增多的称为腹泻。有的虽一日大便二至三次,但属正常范围。

    引起腹泻的常见病因有:

    一、急性感染如急性胃肠炎、嗜盐菌食物中毒、痢疾等。

    二、慢性疾患 如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血吸虫病、结肠癌或直肠癌等。

    【诊断要点】

    (一)对于腹泻的诊断,首先要问清楚以下几点:

    1.病程和大便次数:一般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短,腹泻次数较多;慢性腹泻,一般病程较长,次数较少。

    2.大便的性状:脓血样大便可见于细菌性痢疾;豆瓣酱样大便可见于阿米巴痢疾;水样大便可见于急性胃肠炎;米泔水样大便可见于霍乱、副霍乱;白色粘冻样大便可见于嗜盐菌食物中毒及慢性结肠炎

    3.腹泻与腹痛的关系:脐周围绞痛,应考虑嗜盐菌食物中毒;左下腹疼痛,应考虑细菌性痢疾;右下腹疼痛,应考虑阿米巴痢疾和肠结核;中上腹部疼痛,应考虑胃肠炎;腹泻后腹痛不缓解者,应考虑痢疾;腹泻后腹痛能缓解者,应考虑肠炎、肠结核等。

    4.有无里急后重:一般细菌性痢疾多见里急后重;肠炎多无里急后重症状。

    5.年龄:肠系膜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肠结核,多见于中年人;结肠癌和直肠癌,多见于老年。

    6.流行区:要了解当地地方病的情况。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域,要考虑血吸虫病。

    (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1.详细检查腹部:有无压痛、肿块,以及肝脾有无肿大等。左下腹压痛多见于细菌性痢疾;右下腹压痛多见于阿米巴痢疾与肠结核等。如触及肿块,应考虑肿瘤;肝脾肿大,应考虑血吸虫病。

    2.注意病人的全身状况:特别注意有无皮肤干皱发冷、眼窝凹陷、口渴饮水、尿闭等脱水现象。

    3.肛门指诊:对疑似直肠癌变的病人,必要时可作肛门指诊。

    4.大便常规检查:镜检有红细胞、脓细胞,并见巨噬细胞者为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可见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等。血吸虫病可进行孵化,明确诊断。

    【对症处理】

    (一)新针疗法:

    〔主穴〕足三里、气海、止泻。

    〔备穴〕上巨虚、天枢、阴陵泉。

    〔治法〕 先针刺足三里,得气后再刺气海;如腹泻不止,可加止泻穴,或可用艾条在脐周围熏灸10分钟。

    (二)推拿疗法:

    1.病人仰卧,先摩中脘10分钟,接着摩腹10分钟。

    2.病人俯卧,按脾俞、胃俞及大肠俞,以酸胀为度。

    3.病人正坐,横擦脾俞、胃俞、肾俞、八窌,以热为度。

    (三)草药单方:

    可选用铁苋菜、马齿苋、凤尾草、鸡眼草、辣蓼、地锦草等,每用一两,水煎服。

    以上草药对于急性腹泻的效果较好,对细菌性痢疾也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