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体部CT与MRI对照(上、下卷)》 |
作者:(美)李(Lee,J·K·T·) 等编著 尹建忠 等译 |
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08/6/1 |
ISBN:9787543321489 |
定价: 498.00元 |
|
内容推荐
本版书力图全面介绍CT在体部颅外器官的应用。在能够应用的部位,对于MRI的作用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本书主要适合于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的放射学工作者。对于其他医生,例如内科、儿科和外科医生,也可以通过本书获得体部CT和MRI应用价值的最新进展。与先前的3版相同,书中包括正常和异常CT与MRI表现的描述和图片。书中同时阐述了优化检查的方法,分析和解释了CT和MRI的影像表现。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介绍了如何在CT和MRI检查中避免常见的技术和诊断错误。
目录
上卷
第1章cT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探讨
第2章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第3章cT介入技术
第4章颈部
第5章胸部:技术与正常解剖
第6章纵隔
第7章肺
第8章胸膜、胸壁和膈肌
第9章心脏和心包
第10章正常腹部和盆腔解剖
第11章胃肠道
第12章肝脏
下卷
第13章胆道
第14章脾
第15章胰腺
第16章腹膜和腹膜
第17章腹膜后腔
第18章肾脏和膀胱
第19章肾脏和膀胱
第20章盆腔
第21章胸腹外伤的CT检查
第22章肌骨系统
第23章脊柱
第24章儿科应用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CT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探讨
简介
30多年来,CT的成像能力迅速发展,临床应用不断拓宽。只有掌握CT运行的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CT的潜力和限度。本章将阐述在CT应用中技术问题的背景知识,并对包括图像形成过程、影响临床应用的参数、描述性能的公式、图像信息的显示以及辐射剂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利用X线进行成像
X线成像是l895年伦琴发现X线后立即应用的第一种影像诊断技术。X线是一种通过空间传播的电磁能量,原子相互作用后可被吸收或散射。X线通过物体后的能量衰减,可以无创性获得物体内部不同类型物质的密度和厚度的信息。在X线平片中,x线穿透物体形成二维影像,它是物体三维结构在X线束中的“投影”。这种投影会造成内部结构的重叠,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相互关系、形状和位置。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放射学家需要大量的训练和经验,才能解释二维影像数据的三维结构。此外,平片对于密度差别低的组织问的鉴别能力有限。
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克服了这些缺点。通过采集物体多个角度的X线投影,对数字信息进行数学运算,可以采用二维层面的方式重建出物体的全部信息(图1—1)。在CT发明后,通过不断地精简结构和革新扫描技术,使CT技术不断进步,性能也不断提高],最终使扫描时间明显缩短,扫描范围和对细微结构的分辨力也不断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