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基础医学 图书编号:20308641
 
《危险穴位临床解剖学》
作者:严振国 主编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1
ISBN:9787810607971 定价: 146.00元
        内容推荐

    本书按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背腰部分成4章,共介绍人体74个危险穴位。每个穴位的内容包括穴名释义、体表定位、刺灸方法、穴位层次解剖、毗邻结构、针刺意外与防治、主治病证、配伍应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参考文献等项目组成。作者总结了古今大量文献,其中“穴位进针层次解剖”、“穴位毗邻结构”等应用了严振国教授数十年的科研图文资料,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本书是一本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实用专著。

    全书图文对照,每个危险穴位的图包括穴位定位断面图、穴位横断面图、穴位断面层次解剖图、穴位断面进针区图、穴位断面标本图、穴位断面实体解剖图等,故直观性和真实性非常强。

    本书内容丰富翔实,穴位解剖联系临床,是针灸学、解剖学、组织学与计算机图像学相结合跨学科著作,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可供针灸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以及自学针灸者学习、参考。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头颈部的危险穴位

    1.晴明

    2.承泣

    3.人迎

    4.风府

    5.哑门

    6.风池

    7.肩井

    8.天髎

    9.肩中俞

    10.肩外俞

    第二章 胸部危险穴位

    11.天突

    12.俞府

    13.彧中

    14.神藏

    15.灵墟

    16.神封

    17.步廊

    18.缺盆

    19.气户

    20.库房

    21.屋翳

    22.膺窗

    23.乳根

    24.天池

    25.周荣

    26.胸乡

    27.天溪

    28.食窦

    29.原腋

    30.辄筋

    31.大包

    第三章 腹盆部危险穴位

    32.鸠尾

    33.巨厥

    34.上脘

    35.中脘

    36.曲骨

    37.幽门

    38.腹通谷

    39.阴都

    40.商曲

    41.横骨

    42.不容

    43.承满

    44.梁门

    45.关门

    46.腹哀

    47.期门

    48.日月

    49.章门

    50.京门

    第四章 背腰部危险穴位

    51.大杼

    52.风门

    53.肺俞

    54.厥阴俞

    55.心俞

    56.督俞

    57.膈俞

    58.胃脘下俞

    59.肝俞

    60.胆俞

    61.脾俞

    62.胃俞

    63.附分

    64.魄户

    65.膏肓

    66.神堂

    67.譩譆

    68.膈关

    69.魂门

    70.阳纲

    71.意舍

    72.胃仓

    73.肓门

    74.志室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头颈部的危险穴位

    1.晴明

    【穴名释义】穴在目内眦外,因主治眼病,能使患眼复明,故名。又人之双睛能明者,赖五脏六腑之精华返射,诸阳发光而能明,故名。

    【体表定位】在目内眦的外上方凹陷中取穴。

    【刺灸方法】闭目,用左手指将眼球推向外侧,以加大进针间隙,使眼球固定,避免刺中。针尖应接近眶内侧壁,但勿紧贴,略朝后外呈85度角,缓缓刺入0.2~0.6寸。深刺可达1~1.5寸。不宜提插或大幅度捻转。针尖透过眼睑后,始终有空松感。禁灸。

    【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上睑皮肤极薄,约0.1mm。分布于上睑内侧部的皮神经由滑车上神经支配,它来自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的分支额神经。此皮神经在眶内从额神经分出后,经内侧的额切迹分布至上睑内侧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缺乏脂肪组织的填充。由于组织疏松,当有出血、炎症或某些全身性疾病时,可出现面积较大而明显的瘀血或水肿。

    皮下组织内血管较丰富。动脉细小,有来自眼动脉的眶上动脉及来自面动脉的终支内眦动脉所发分支分布。其伴行的静脉则大部分在睑的内侧汇入内眦静脉,再经眶内的眼上静脉回流。在进针时若刺伤上述血管,则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眼睑瘀血,局部呈青紫色。

    3.眼轮匝肌:位于上、下眼睑皮下,属于表情肌,其作用主要为关闭眼裂。此肌受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支配。因此浅刺睛明,有助于治疗眼轮匝肌痉挛。

    4.眶脂体:由填充于眶内器官如眼球、眼肌与眶骨膜之间的脂肪组织构成,其作用宛如眼球的弹性软垫,有缓冲作用。针刺入此层有空松感。

    5.在内直肌与眶内侧壁之间进针,有时可刺中内直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