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 图书编号:20306141
 
《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上、中、下卷)》
作者:陶天遵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1
ISBN:9787802451049 定价: 598.00元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全面,既有骨科领域的前沿发展和创新技术,更侧重基础理论和诊断治疗的操作知识介绍。内容翔实,涵盖广泛,最大特点是理论密切结合实际,重在临床应用。叙述通俗易懂,易于掌握,各层人员均能从中获取教益,尤其是合广大中青年骨科和大外科医师。

    相信本书的出版,即将成为数十万医疗单位、科研院校以及600多万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书。

    《新编实用骨科学》是由我国医学泰斗郭世绂(教授)、戴克戎(院士)、邱贵兴(院士)、王志成(教授)、陶天遵(博导)、顾玉东(院士)、胥少汀(教授)、叶启彬(博导)、周乙雄(教授)等100多位著名专家编写而成。这些既从事临床工作,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医学专家,在医疗战线上辛勤耕耘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广大医务工作者为了能学习专家们的宝贵诊治经验,有时要等几年才能到专家所在医院进修学习。有鉴于此,我国著名骨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40多年的陶天遵教授(博导),组织这些专家把他们数十年积累的临床诊治经验编写成书,且每位专家撰写自己最擅长的专业部分,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高质量的学习需求。

    全书共54章,1700多幅图,350多万字。本书详细地阐述了骨科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并根据国内外最新诊治进展,对手术治疗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提出宝贵意见。

    相信本书的出版,即将成为数十万医疗单位、科研院校以及600多万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书。

    内容推荐

    全书共54章,1700多幅图,350多万字。详细阐述了骨科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并根据国内外最新诊治进展,对手术治疗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将成为数十万医疗单位、科研院校以及600多万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书。

    目录

    新编实用骨科学:上卷

    第一章 骨科检查

    第一节 运动系统理学检查法

    第二节 骨科X线检查

    第三节 脊髓造影

    第四节 节造影

    第五节 血管造影检查

    第六节 骨科CT检查

    第七节 骨科磁共振成像检查

    第八节 骨科放射性核素检查

    第九节 组织内压测定

    第十节 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第二章 骨与软骨修复

    第一节 骨的发生与发育

    第二节 骨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骨折愈合与影响因素

    第四节 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

    第五节 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

    第六节 软骨组织的发生与发育

    第七节 软骨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第八节 软骨组织的代谢特点

    第九节 软骨组织的修复与影响因素

    第十节 促进软骨组织修复的方法

    第三章 骨移植与骨库

    第一节 移植骨材料来源

    第二节 异体骨排斥反应

    第三节 移植骨的转归

    第四节 骨的储存方法

    第五节 几种储骨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第四章 骨折外固定技术

    第一节 骨折外固定技术的演变

    第二节 夹板外固定技术

    第三节 石膏外固定技术

    第四节 牵引外固定技术

    第五节 外固定架技术

    第六节 骨外固定技术的评价

    第五章 骨折内固定

    第一节 骨折内固定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内固定分类

    第三节 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第四节 内固定的并发症

    第六章 骨折的并发症

    第一节 全身并发症

    第二节 骨折局部并发症

    第七章 手外伤

    第一节 手的实用解剖

    第二节 手外伤的检查法和诊断

    第三节 手外伤的种类

    第四节 手外伤的早期处理

    第八章 同种异体手移植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免疫排斥反应

    第三节 组织配型

    第四节 免疫抑制剂

    第五节 排斥反应的监测

    第六节 适应证的选择

    第七节 手移植的术前准备

    第八节 手术及术后处理

    第九节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第十节 临床病例

    第九章 腕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第一节 解剖

    第二节 生物力学

    第三节 病因与病理

    第四节 诊断

    第五节 治疗

    第十章 上肢骨折与节脱位

    第一节 上肢骨折与节脱位治疗的概述

    第二节 肩部损伤

    第三节 肱骨干骨折

    第四节 肘部损伤

    第五节 前臂骨折

    第六节 腕部骨折

    第十一章 下肢骨折与节脱位

    第一节 下肢骨折

    第二节 下肢节脱位

    第十二章 脊柱骨折脱位

    第一节 脊柱骨折脱位的伤因

    第二节 脊柱损伤的分类

    第三节 脊柱损伤的临床表现

    第四节 脊柱损伤的理学检查

    第五节 脊柱损伤的辅助检查

    第六节 脊柱损伤的治疗

    第七节 颈椎骨折脱位

    第八节 胸腰椎骨折脱位

    第九节 Armstrong脊柱钢板治疗脊柱骨折

    第十节 ALPS手术治疗脊柱骨折

    第十一节 胸腰段骨折前方减压植骨及Kaneda装置内固定术

    第十二节 Roy-Camille手术治疗脊柱骨折

    第十三节 Dick方法治疗脊柱骨折

    第十四节 Steffee钢板

    第十五节 RF系统

    第十六节 脊髓损伤

    第十三章 骨盆与髋臼骨折

    第一节 骨盆骨折

    第二节 髋臼骨折

    第十四章 周围神经损伤

    第一节 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变性与再生及损伤原因、分类

    第二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

    第四节 臂丛神经损伤

    第五节 正中神经损伤

    第六节 尺神经损伤

    第七节 桡神经损伤

    第八节 下肢神经损伤

    第九节 副神经损伤

    第十五章 臂丛神经损伤

    第一节 臂丛神经的应用解剖

    第二节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

    第三节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第十六章 血管损伤

    第一节 动脉损伤

    第二节 静脉损伤

    第三节 特殊部位血管损伤

    第十七章 骨与节感染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第二节 化脓性节炎

    第三节 特殊性骨感染

    第十八章 骨与节结核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肩节结核

    第三节 肘节结核

    第四节 腕节结核

    第五节 髋节结核

    第六节 膝节结核

    第七节 踝节结核

    第八节 足骨结核

    第九节 骨干结核

    第十节 肌肉、腱鞘和滑囊结核

    第十一节 脊柱结核

    第十二节 骶髂节结核

    第十三节 骨节结核的手术入路

    新编实用骨科学:中卷

    第十九章 骨肿瘤与瘤样病损

    第一节 骨肿瘤概论

    第二节 良性骨肿瘤

    第三节 骨巨细胞瘤

    第四节 恶性骨肿瘤

    第五节 骶骨肿瘤

    第六节 脊柱肿瘤

    第七节 椎管内肿瘤

    第八节 骨转移瘤

    第九节 瘤样病变

    第十节 骨肿瘤的保肢手术

    第十一节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肿瘤

    第二十章 骨盆区肿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骨盆良性肿瘤

    第三节 骨盆侵袭性肿瘤

    第四节 骨盆恶性肿瘤

    第五节 骨盆的转移性肿瘤

    第六节 骨盆区类肿瘤疾病

    第七节 骶骨肿瘤

    第八节 球囊技术在脊柱与骨盆肿瘤术中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 软组织肿瘤

    第一节 软组织肿瘤概述

    第二节 纤维组织肿瘤

    第三节 滑膜组织肿瘤

    第四节 血管组织肿瘤

    第五节 脂肪瘤及脂肪肉瘤

    第六节 横纹肌瘤及横纹肌肉瘤

    第二十二章 畸形

    第一节 先天性颈部、脊柱及胸廓畸形

    第二节 先天性上肢畸形

    第三节 先天性下肢畸形

    第四节 先天性多发性节挛缩症

    第五节 膝内、外翻畸形

    第二十三章 枕颈畸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枕颈部疾病的分类

    第三节 常见的枕颈部椅形

    第四节 枕颈畸形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第五节 枕颈畸形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四章 脊柱侧凸

    第一节 临床评估

    第二节 脊柱侧凸手术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脊柱侧凸的矫治技术

    第四节 脊柱侧弯板棍矫正系统(PRSS)

    第五节 C-D手术治疗脊柱侧弯

    第二十五章 脊柱后凸

    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

    第二节 病理生理

    第三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

    第四节 治疗

    第五节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返修术

    第二十六章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外科治疗原则

    第三节 髋部肌肉麻痹与畸形的外科治疗

    第四节 膝部肌肉麻痹与畸形的外科治疗

    第五节 足部肌肉麻痹与畸形的外科治疗

    第六节 躯干部肌肉麻痹与畸形的外科治疗

    第七节 肢体均衡手术

    第八节 连枷腿的外科治疗

    第九节 上肢瘫痪和畸形的手术治疗

    第二十七章 痉挛性脑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脑瘫的分类

    第三节 痉挛性脑瘫畸形的手术矫正

    第四节 痉挛型脑瘫与脊神经背根切断术

    第五节 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肢体痉挛

    第二十八章 骨骺疾病

    第一节 股骨头骨骺滑脱

    第二节 缺血性骨骺坏死症

    第二十九章 骨缺血性坏死

    第一节 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第三节 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第四节 腕骨缺血性坏死

    第五节 膝部缺血性坏死

    第六节 跗跖骨缺血性坏死

    第七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医药治疗

    第三十章 脊柱退行性疾病

    第一节 颈椎病

    第二节 颈椎管狭窄症

    第三节 颈腰综合征

    第四节 胸椎间盘突出症

    第五节 胸椎管狭窄症

    第六节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第七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八节 腰椎管狭窄症

    第九节 腰椎峡部裂与脊椎滑脱

    第十节 后纵韧带骨化症

    第十一节 黄韧带骨化症

    第十二节 临床脊椎不稳定

    第十三节 劳损性腰背疼痛综合征与筋膜纤维组织炎

    第十四节 骶尾部痛

    第十五节 腰椎小节综合征

    第三十一章 脊髓空洞症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二节 病理及分型

    第三节 临床表现

    第四节 辅助检查

    第五节 诊断

    第六节 鉴别诊断

    第七节 治疗

    新编实用骨科学:下卷

    第三十二章 寰枢椎脱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寰枢椎脱位的应用解剖与病理

    第三节 寰枢椎脱位的原因与分类

    第四节 临床表现

    第五节 影像学检查

    第六节 治疗

    第三十三章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第一节 颈椎椎弓根解剖

    第二节 椎弓根进钉点定位

    第三节 置钉方法

    第四节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应用的相关问题

    第五节 临床应用

    第三十四章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

    第一节 人工髓核假体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人工髓核假体:设计与发展

    第三节 人工髓核假体:概念和临床结果

    第四节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

    第五节 人工髓核假体术后随访与评价

    第六节 人工髓核假体临床疗效

    第七节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的并发症

    第八节 人工髓核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及康复

    第三十五章 经皮椎体成形与后凸成形

    第一节 经皮椎体成形术

    第二节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第三十六章 内镜与脊柱外科

    第一节 胸腔镜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第二节 腹腔镜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第三节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第三十七章 四肢节退行性疾病

    第一节 肩袖损伤

    第二节 肩节周围炎

    第三节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第四节 冈上肌腱钙化

    第五节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第六节 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

    第七节 肱骨外上髁炎

    第八节 肱骨内上髁炎

    第九节 腱鞘囊肿

    第十节 腱鞘炎

    第十一节 滑囊炎

    第十二节 跟腱炎

    第十三节 臀肌挛缩症

    第十四节 骨性节病

    第十五节 剥脱性骨软骨炎

    第十六节 膝节游离体

    第十七节 髌股节炎

    第十八节 髌骨软化症

    第十九节 髌下脂肪垫肥大

    第二十节 膝节滑膜皱襞综合征

    第二十一节 髌骨脱位

    第二十二节 腘窝囊肿

    第二十三节 致密性骨炎

    第三十八章 慢性非感染性节炎与滑膜病变

    第一节 类风湿性节炎

    第二节 血清阴性脊柱节病

    第三节 大骨节病

    第四节 神经性节病

    第五节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第六节 骨化性肌炎

    第七节 痛风

    第三十九章 代谢性骨疾病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

    第二节 氟骨症

    第三节 肾性骨病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第四十章 骨软骨发育障碍、遗传及原因不明性骨疾病

    第一节 畸形性骨炎

    第二节 大块骨溶解症

    第三节 肋软骨炎

    第四节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

    第五节 成骨不全症

    第六节 石骨症

    第七节 蜡烛性骨硬化病

    第八节 纹状骨病

    第九节 骨斑症

    第十节 Ollier病

    第十一节 Maffucci综合征

    第十二节 神经纤维瘤病

    第四十一章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一节 臂丛血管神经受压征

    第二节 四边孔综合征

    第三节 桡管综合征

    第四节 骨间后神经卡压征

    第五节 桡神经感觉支卡压综合征

    第六节 旋前圆肌综合征

    第七节 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八节 腕管综合征

    第九节 肘管综合征

    第十节 腕部尺神经卡压

    第十一节 梨状肌综合征

    第十二节 股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十三节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十四节 跖管综合征

    第十五节 Morton跖骨痛

    第四十二章 膝节半月板疾病

    第一节 半月板解剖及生理功能

    第二节 半月板损伤

    第三节 盘状半月板

    第四节 半月板囊肿

    第五节 半月板损伤术后的康复

    第四十三章 足部疾病

    第一节 扁平足

    第二节 高弓足

    第三节 踇外翻

    第四节 踇内翻

    第五节 跖痛症

    第六节 跟痛症

    第七节 副舟骨炎

    第四十四章 人工节

    第一节 人工节发展简史

    第二节 人工节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方向

    第三节 人工节并发症的防治

    第四节 人工节翻修术

    第五节 现代骨水泥技术

    第六节 人工节的临床疗效评估

    第七节 人工节的放射线评估

    第八节 人工髋节

    第九节 人工膝节

    第十节 人工踝节

    第十一节 人工肩节

    第十二节 人工肘节

    第十三节 人工腕节

    第十四节 人工椎体和骨盆假体

    第四十五章 节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膝节镜

    第三节 踝节镜

    第四节 肩节镜

    第五节 肘节镜

    第六节 腕节镜

    第七节 踇、跖节镜

    第八节 髋节镜

    第四十六章 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带血管的骨移植

    第三节 带血管的骨膜移植

    第四节 带血管的皮瓣移植

    第四十七章 断肢(指)再植

    第一节 显微技术

    第二节 断指再植

    第三节 断肢再植

    第四节 断掌再植

    第四十八章 组织工程技术在骨科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骨组织工程

    第二节 软骨组织工程

    第三节 肌腱组织工程

    第四节 神经组织工程

    第四十九章 截肢与假肢

    第一节 截肢术

    第二节 假肢

    第五十章 骨科疾病的康复

    第一节 康复医学在骨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康复评定

    第三节 主要康复治疗技术

    第四节 骨科临床中应处理的常见康复问题

    第五节 常见骨科疾病的康复

    第五十一章 抗风湿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非甾体抗炎药

    第二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三节 慢作用抗风湿药

    第五十二章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第一节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节 细菌对抗茵药物耐药机制

    第三节 抗茵药物对病原茵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常用抗茵药物介绍

    第五节 使用抗茵药的原则

    第六节 抗茵药物在骨科的应用原则

    第五十三章 纳米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第一节 纳米技术在骨科仿生方面的应用

    第二节 纳米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第三节 纳米技术在骨肿瘤方面的应用

    第五十四章 癌痛的三阶梯止痛疗法

    第一节 癌痛治疗的三阶梯疗法

    第二节 癌痛药物治疗的主要原则

    第三节 疼痛的分级及疗效的评价

    第四节 根据三阶梯原则推荐的几种镇痛剂

    第五节 辅助药物的使用

    第六节 注意事项

    第七节 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和处理

    第八节 癌痛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附图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章 骨与软骨修复

    第一节 骨的发生与发育

    当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阐明了基本的形态发生和细胞分化的机制时,对于骨的发生和发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骨的发生和发育是一个由分子、细胞以及生化代谢变化所组成的复杂过程。这些变化发生在胚胎时期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的分化和发生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而且在胎儿发育期间将受到相应的调节以促进胎儿生长。此后胎儿生长转变为出生后未成熟骨的生长,其与骨的重建和骨折治疗中所概括的的基本过程相似。

    一、骨的发生方式

    骨由间充质发生,自第7胚胎周以后,骨就开始出现。胚胎在宫内最初几周,经过囊胚期(blasthlons stage)和原肠胚期(gastrulous stages),逐渐产生雏形,发生头、躯干和形成肢芽(limbbud)的外隆突。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有一层弥散疏松的细胞组织,称为间充质或问叶(mesenchyme),间充质逐渐分化为骨、软骨、筋膜和肌肉等各种结缔组织结构。间叶细胞密集的部位将是最早形成肌肉与骨骼结构的部位。每个密集的间叶雏形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骨。从胚胎早期间充质向骨原基分化起始,到骨发育完善为止,历时约20年以上。骨的发育经历不断生长与改建的复杂演变,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即骨组织形成与骨组织分解吸收,两者相辅相成。骨发育完善后,仍保持形成与分解吸收交替进行的内部改建,终身不止,但改建速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缓慢。

    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与软骨内成骨(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当成骨细胞在胶原的支架内形成已钙化的类骨质基质时为膜内成骨,它发生在所有骨的骨膜表面和骨盆、肩胛骨、锁骨以及颅骨等骨的某部分,此过程始于原始间充质细胞的细胞分化。当成骨细胞在软骨支架表面形成类骨质时为软骨内成骨,它发生在生长板和骨折处。在胚胎初期和胎儿发育期间,生长板发生在间充质细胞的软骨团块中。随着对骨化过程中基本分子途径的揭示,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探讨在这些途径基础上的关键启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