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保健/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 图书编号:20306132
 
《克服孤独-心理治疗与自助丛书(2)》
作者:(德)沃尔夫 著,海民 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1
ISBN:9787801091727 定价: 16.00元
        编辑推荐

    来自现代心理学的发源地——德国,一本可以改变你一生的心理自助书。

    孤独是一种默默无言的痛苦,如今约有一半单身生活的成年人和1/4以上的已婚者感到孤独。

    本书拥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前后再版10次。丰富的实例、理性的分析、大量的练习。

    德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向您说明:孤独感从何而来,为什么在人群中也会孤独,为什么积极的自尊如此重要,怎样发现生活的意义,怎样获得别人的好感,怎样敞开自己的心扉。

    内容推荐

    本书专门探讨了孤独的本质与特征,并认为现实中感到孤独的人数非常多,作者并认为,孤独与单身独处没有必然联系,从而肯定了单身独处的人的生活价值。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运用情感ABC理论解释了孤独感与思想的关系,认为人的思想决定了人的情感,孤独感源于人的消极思想。因此,重要的就在于解决掉自己的消极思想,而不是自己的情感。对于那些陷于孤独中的人,作者分别从与自己的联系和与他人的联系两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改变消极思想的方法。

    作者简介

    多丽斯·沃尔夫:德国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在曼海姆开设诊所,著有许多种心理自助书,因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而在德国拥有大批读者,其中,《克服孤寂》已再版10次。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孤独的原因

    第一章 您感到孤独吗?

    一份调查孤独的问卷

    要勇于承认自己是孤独的

    第二章 孤独是什么?

    孤独的一些案例

    单身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

    孤独的三个阶段

    如何克服和预防孤独

    第三章 情感是怎样产生的

    思想是如何决定腈感的?

    情感ABC将伴您一生

    一个恰当的比喻

    第二部分 维系与自己的联系

    第四章 爱自己

    您怎样看待自己?

    寂寞者的典型想法

    对自己和他人都喜爱的人

    第五章 在您头脑中的抗争

    对自己的剖析

    我们是如何形成自憎和自爱的?

    要改变习惯

    一个苹果树的比喻

    第六章 我如何赢得更多的自尊?

    消极的自尊的后果

    增强自尊感的练习

    我如何能坚信会获得成功?

    放松自己的练习

    健康思维的三大规则

    第三部分 维系与他人的联系

    第七章 我如何使自己有吸引力

    试着改变自己的外貌

    进行目光交流的练习

    微笑着面对他人

    保持身姿端正

    积极地面对他人

    没有绝对上佳的“苹果”

    第八章 我如何与他人结交

    不要害怕遭到拒绝

    面对拒绝减少恐惧心理的练习

    轻松交往的技巧

    第九章 我如何与人相会

    选择进修场所

    加入协会

    刊登交友启事

    关注邻居的生活

    了解并妥善利用电脑红娘

    求助于婚姻介绍所

    加入单身俱乐部

    建立一个固定的聚会地点

    发挥个人积极性的重要性

    第十章 我如何对待最初的交往

    不要把对方理想化

    不要未经了解就拒绝

    第四部分 加深与他人的联系

    第十—章 害怕亲密的人际关系、害怕受到损失

    破坏感情的错误行为之一:敌意和寻衅

    破坏感情的错误行为之二:百依百顺

    调整错误行为的方法

    随感

    第十二章 如果爱人不想再继续维持关系

    第五部分 单身生活

    第十三章 自觉选择单身生活

    单身生活的好处

    单身生活是个人的选择

    第十四章 小结:战胜孤独的重要步骤

    结束语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章孤独是什么?

    每天我都接待一些因遭受孤独之苦而来到我的心理诊疗室的人。其中有些人能敞开心扉,畅谈他们的感悟世界。他们所选择的方式和语言,最能反映他们的孤独感。

    孤独的一些案例

    G先生,35岁,在与妻子分手后感到孤独:

    我感到很孤独。我想寻求和解,却总是话不投机。

    D先生,27岁,过着单身生活:

    从17岁开始大约到21岁这个阶段,我感到非常孤独。尤其是在晚上或上床睡觉的时候。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就强烈渴望有一个女人,或我正爱着的女人。几乎每个晚上我都不由自主情绪激动地哭泣,当然,这一切我都尽量做得无声无息,不让家里人觉察到。我感到非常苦闷,在自己的家里和熟人的圈子里,从未有人谈过爱情、性事和伴侣关系。我只好把这一切埋在心里。甚至我钟爱的女人们也几乎不知道我的感情和我的痛苦。当我感到非常绝望的时候,我就常常拿起枕头,把它紧紧地贴在身上亲吻着。我经常半夜醒来,思绪联翩,要是那样……像做梦一样该有多好!

    L女士,40岁,在她决定离开那个已与另一个女人结婚的男伴之后,她感到孤独:我非常思念他,期待着出现一个信号,然而却从未出现过。我仍像从前那样盼望能出现一个奇迹,一个能彻底解决我所有问题的奇迹。我如今就像一个烟鬼那样拼命抽烟。日子过得很暗淡。我感到自己既老又丑,病病歪歪。我思念他。我所看到的一切,都会使我想到他。我不能清醒而理智地思考、行动。我所做的一切,我都想告诉他,我想,这段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没有他我感到空虚,打不起精神。此时此刻,他确实体现了我所钟爱的一切。我本想把他当作我的依靠,认为有了他我就能够克服我本身的缺陷。

    K女士,56岁,已婚:

    孤独的感觉突然降临。一个人觉得自己不被理解,被屏弃了,其实他仍处在社会之中。是自己的思想把自己俘虏了,就像一条穿越沙漠的道路,沿途没有绿洲。我感到恐惧、心神不定、怀疑,甚至绝望。只有一个愿望:睡觉、睡觉,最好再也不要醒来。

    B女士,34岁,过着单身生活:

    有时候,当我凭窗眺望,尤其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流泪,我34岁的人生就这样了无踪影地逝去了,平静而没有任何波澜,我至今仍无生活伴侣。我想,时光将继续流逝,直到我40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最美好的光阴不论怎么说已过去了。而我却毫无意义地度过了这些年头。其他女人有生活伴侣,她们的生活总会向前发展,她们的孩子渐渐长大;而我这里却一成不变,总是停留在同一个阶段上。于是我就自问:如果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生活着,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我活着,却没有分享生活,那么我该如何看待自己呢?这表明我仅仅是生存而已。

    生活中会不会遭受到命运残酷的打击,甚至人的一生都是早就注定了的。有些女人活得多么潇洒,她们从幼年、少年直到长大成人,都受到保护和照料,她们的生活能过得美好和轻松。有人会说,别人的命运比我更坏呢,这当然是对的。你至少身体健康,这一点值得庆幸。这自然也是一种看法。

    M小姐,24岁,未婚:

    在与玛丽安妮谈过话以后,我心中不禁冒出一股怒火。她竟也属于那种不能接纳像我现在这样的人的人。我受够了这种人,他们以为,向我指出正确道路是责无旁贷的。最使我恼火的是,这些人总是对我没完没了地说这说那。当我一个人单独待在某个地方的时候,我的自我感觉本来是蛮不错的。然而一旦我与其他人聚在一起,为什么这种感觉马上就会烟消云散?为什么我总认为别人比我强、比我有情趣?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提出“为什么”这类问题是错误的,我所做的一切,我的母亲从未满意过;我所表现的所有主动性,总是被压制或受到怀疑。然而我不想让这种错误的教育祸及我的一生。在与所有朋友的交往中——不管是在爱情关系上或一般友谊关系上的朋友,总是离不开这样一种模式。要不然,我怎么会在这种关系中

    断时感到那么惊讶?我并没有保住我的人格,它现在已丧失殆尽。以往我一再试图表明,别人总是对的,这样一来我就不知道我到底该相信什么,我该如何思考了。如今我只知道,迄今的状况我已经受够了,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以往我总是慢慢地然而却是可信地向那些对我非常重要的人证明:我是没有价值的,当然不必说得这样直截了当。那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我的言谈举止,总是表现出没有自己的愿望、缺乏主动性。所以我现在要好好体现一下我自己的价值,为此我首先必须从家里搬出去住,自己养活自己,使母亲根本无法干预我的事情,决不把精力消耗在应付家里的纷争上。我至少还需要一个人,在他身边我能倾心交谈,而不会引起负面效应。首先我要单独一个人去追求,去做我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一直到我有把握地说:我所做的一切确实是我喜欢做的,一直到我也能够很好地应付在单独生活中碰到的各种情况。我首先要问自己:我所说的是否确实经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仅仅为了迎合我的交谈者的口味,而人云亦云地说那些从某一本书上读到的东西,从我的某个“极为敬重的”朋友那里听来的东西。

    R女士,45岁,分居:

    为什么我找到的男人总让我备受痛苦?为什么我对保持一般的关系不感兴趣?即使没有理由这么做,我也至少要为自己找一个这样的理由。在每种对于我有点儿意义的关系中,我缺乏的是对自己的信任。我无法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独到之处的人。我可以承认其他许多人是这样一类有独到之处的人,而我则不是。对于我来说,不稳定的关系每次都只能证明我的欠缺。总是看到这样翻来覆去同样的一幕:“你还是老样子,你抓不住男人。像你这样的人真是废物。所有的女人都比你强,比你漂亮。”

    单身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

    在我剖析孤独的原因之前,我想谈谈单身独处与弧独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许多孤独的人认为,人一旦单身独处就一定会立刻感到孤独。他们把单身独处看做是孤独的原因,所以他们也把另一个人在场看做是治疗孤独的灵丹妙药。对这种观点我无法苟同。

    我认为,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单身独处,无非就是在某时某刻无他人在场。这种状况既可能起放松解脱和养精蓄锐的作用,也可能起折磨人的作用。一人独处可能是一种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体会本人能力的机会。如果我们为了认识自己而愉快地接受一人独处的现状,那么一人独处的阶段可能是我们人生中收获最为丰硕的时期。一人独处既可能是一件幸事,也可能是一种惩罚。

    如果我们在一人独处或与他人共处时感到自己遭排斥,被遗弃,那么我们说,这就是孤独。孤独意味着在心灵上与自己和他人分离。

    孤独感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经常的。您可能随时会觉得孤独,虽然您已经结婚,虽然您已有了一份职业,虽然您并不缺少爱情,虽然您还年轻,虽然您有朋友,虽然您有吸引力,虽然您事业有成,虽然您有子女,虽然您生活在城市,虽然您生活在农村,虽然您加入了社团。

    您不再工作时,生活伴侣离您而去时,您的孩子去上学或回家时,您的孩子搬出去住时,您丢掉工作时,您生病时,您参加社交活动时,节假日、周末时,您的生活伴侣去世时,您参加舞会或观看戏剧、电影时,休假时,等候火车时,在夜深人静时,您也会觉得孤独。

    我还可以继续列举下去,到此打住吧。您恰好会由此得出这样的看法: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无法获得预防孤独的免疫力,没有医治孤独的灵丹妙药。

    您这样看就对了。在孤独感出现时,虽无一副包治孤独的灵药,然而当它悄然袭来时我们却能增强自己的抵抗力,更加巧妙地避开它。

    对孤独有两种解释:

    第一,产生孤独的原因是外界的环境和情况。

    第二,产生孤独的原因是基于个人的某种态度。

    从向我咨询的人的各种描述中,您可以看出:孤独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限制的。有些人只与自己的伴侣分开几个小时,就会感到孤独;有些人与对方分离几个月或数年,却并未张皇失措。可见并不存在一定的规则,使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某某人、某某人——你、你们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感到孤独。”所以,人们在特定情况下肯定会觉得孤独这第一种解释,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外界的状况只能对孤独起一点儿作用,却不是产生孤独的根本原因。

    每个人都可能感觉孤独。看来,世上不会有任何人在一生中从不感到孤独。

    孤独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暂时的、短暂的孤独

    持续时间很短的孤独感,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反应。有些人可能由于迁居另一个城市,工作调动,进入退休年龄,单独一人过周末或度假,生病住院、离异或丧偶而产生暂时的孤独感。由一些事变所引起的孤独感,我们可以通过与朋友及熟人的交往加以克服。孤独的这一阶段并不是有害的,它可能极有利于我们适应新情况。它预示了我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终将会出现的一种变化。它促使我们采取行动。

    第二阶段:缓慢的退却

    孤独开始发挥作用时,也正是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信任正在消失的时候。我们慢慢地、逐步地丧失了微笑,丧失了作出身体接触(如握手、拥抱)的能力。我们慢慢改变了说话和与人交谈的方式。最后,在别人眼里,我们已不再是富有吸引力的交谈对手。

    第三阶段:长期的孤独

    旷日持久的孤独感,使我们丧失了建立、保持联系的能力,丧失了为他人而保持的吸引力、接受承认和给予他人承认的能力,我们已经再也不能给予他人什么了。其他人看出了与我们在一起将是麻烦多于喜悦,就设法避开我们,于是我们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我们能够给予他人的很少,他人也减少了对我们的给予,而我们又更怀疑自己……我们的交际能力由于缺乏训练而每况愈下,我们就愈加确信自己无足轻重,令人感到乏味。

    最终,我们就完全自我封闭、与世隔绝,或者由于我们的寻衅尖刻,由于我们的冷嘲热讽而使他人离我们而去。我们变得冷漠麻木,没有能力去感知。有不少人是在这一阶段结束自己生命的。

    如何克服和预防孤独

    我们并不能从生活中完全屏除暂时的、转瞬即逝的孤独。孤独也有其好处,它使我们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一生,定下神来自我反省,从而发挥新的主动精神。

    但是,长期的孤独对我们并没有好处,它剥夺了我们充分发展个性的可能性,使我们脱离了我们本来能够拥有的、生机勃勃的生活,是自我疏远的标志。它是由于人们的实际状况与想要达到状况之问的截然割裂而产生的。

    现在我们就来剖析一下如何预防和克服长期的孤独。

    每个人都会偶尔感到孤独,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达到第三阶段,即长期孤独的程度,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已经讲过,生活环境并不能对此作出充分的解释,所以我们再进一步考察一下第二个解释的论点——个人的态度这一因素。

    显然,我们对于孤独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然而这种不同的敏感程度又从何而来呢?

    解释尽管简单,然而却极为重要:科学研究表明,孤独的易感性是由于某些消极的看法和观察方法而形成的。

    孤独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则是消极的、自我贬损的态度的后果。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造成自己的孤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孤独感负责。如果我们设想自己孤立无援、不受欢迎、没有能力、胆小卑怯,那么孤独感随即就会产生。孤独感是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对我们的生活情况和对将来的看法所产生的一种后果。

    如果我们认为他人的爱和赞许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孤独感随即就会产生。如果我们期待着别人主动采取恭维、赞许和安慰的方式来迎合我们,自己则因害怕冒险而退避三舍,孤独感就会降临。如果我们由于害怕受到伤害或羞辱,或由于已经受过伤害而不敢去爱,孤独感也会悄然而至。

    许多孤独的人说,他们之所以孤独完全是咎由自取。他们以为自己的问题无法解决,将来毫无希望。许多人说,他们感到孤独,因为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害怕陌生人。

    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人独处、感到孤独的时刻。我们单独诞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单独生病,单独接受手术,单独生孩子,一般我们也是单独离开人世。在上述这些情况中我们是否也感到孤独,这就取决于我们有怎样的人生观了。究竟我们该继续与世隔绝折磨自己,或者在他人面前重新敞开心扉,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决断。正因为每个人都有权作出这一决断,我才会写这本书。正因为如此,我才可以向您保证:您能够战胜您的孤独感。孤独感是您身体的一个信号:您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生活下去。请您利用这个信号,把它作为改变您生活的一种推动力。您肯定有能力向他人敞开心扉,去感受这个充满冒险、喜悦、情爱和振奋的奇妙世界。

    有些人单独生活却不感到或很少感到孤独,这些幸福的人的秘密何在?秘密就在于他们对自己、对生活感到满意。有亲爱的太太、亲爱的朋友或亲爱的丈夫都不能阻止孤独感的降临。一旦您想到:您不配承受这样的爱,因为您没有什么吸引力,而且不够聪明……那么孤独感就会随即降临了。只要您还没有为自己树立某种生活意义,您就总会感到孤独。不管您结婚与否、是否单独一人生活,您都无法仅仅通过改变外界的环境来消除孤独。战胜孤独的力量来自您自身,来自您对自己、对世界、对未来的态度。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