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基础医学 图书编号:20297782
 
《免疫毒理学》
作者:陈成章 主编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1
ISBN:9787811065190 定价: 78.00元
        编辑推荐

    本书共十三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含第一、二章),主要介绍免疫毒理学的定义、研究范畴、国内外免疫毒理学发展简史和免疫毒理学研究者所需了解的免疫系统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属总论性质,包括第三、四、五、八和九章,这部分首先论述免疫毒性的四个方面:免疫抑制、免疫刺激、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的特点、发生机制和后果,从机制中引申出时间免疫毒理学,对免疫毒性的非临床评价和临床评价(包含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策略,并提出研究技术发展方向。第三部分属各论性质,包括第六、七、十、十一、十二和十三章,首先论述发育免疫毒理学,这涉及当代暴露对后代免疫系统影响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而扩大到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生态系统,专门论述野生动物免疫毒理学。

    内容推荐

    免疫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物(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不良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它是随着毒理学和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是毒理学的重要分支。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主要介绍免疫毒理学的定义、研究范畴、国内外免疫毒理学发展简史和免疫毒理学研究者所需了解的免疫系统基础理论。第二部分属总论性质,这部分首先论述免疫毒性的四个方面——免疫抑制、免疫刺激、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的特点、发生机制和后果,从机制中引申出时间免疫毒理学,对免疫毒性的非临床评价和临床评价(包含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策略,并提出研究技术发展方向。第三部分属各论,主要论述发育免疫毒理学、野生动物免疫毒理学,以及化学因素的免疫毒性和生物与物理因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顾及基础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营养物质以及保健食品对免疫系统的有利影响。本书既有深入的理论内容,又有各个因素的全面描述,亦有具体的应用性的评价方法和方案,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本书对于高等院校毒理学、环境科学、药物药理学的师生,以及从事公共卫生、卫生监督、食品和药品监督、兽医和环境科学工作者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免疫毒理学的研究范畴

    一、免疫抑制

    二、免疫刺激

    三、超敏反应

    四、自身免疫

    第二节 免疫毒理学简史与展望

    一、国外免疫毒理学简史

    二、我国免疫毒理学简史

    三、21世纪我国免疫毒理学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免疫系统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淋巴器官

    一、中枢淋巴器官

    二、外周淋巴器官

    第三节 免疫活性细胞

    一、淋巴细胞

    二、吞噬细胞

    第四节 免疫性

    一、先天性免疫

    二、适应性免疫

    第五节 系统外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一、心理神经免疫学

    二、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三、年龄与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免疫毒性及其机制与后果

    第一节 免疫抑制

    一、概述

    二、免疫抑制的机制

    三、免疫抑制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四、免疫抑制与肿瘤

    五、与免疫抑制有关的其他副作用

    第二节 免疫刺激

    一、免疫刺激机制

    二、免疫刺激的毒性效应

    第三节 超敏反应

    一、超敏反应的概念

    二、超敏反应分型及其发生机制

    三、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四、超敏反应的诊断

    五、假性变态反应

    第四节 自身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自身免疫概述

    二、自身免疫反应机制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时间免疫毒理学

    第一节 时间毒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时间毒理学的相关基本概念

    二、时间毒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三、时间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节 免疫系统的生物节 律和时间免疫毒性

    一、免疫系统的生物节 律

    二、化学物的时间免疫毒性

    三、生物因子的时间免疫毒性

    四、物理因素的时间免疫毒性

    第三节 农药和电离辐射的时间免疫毒理学研究

    一、农药氯氰菊酯的时间免疫毒理学研究

    二、γ射线的时间免疫毒理学研究

    三、农药和辐射对淋巴细胞环核苷酸昼夜节 律的毒性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临床免疫毒理学

    第一节 免疫毒性的临床观察

    第二节 临床免疫毒性检测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临床免疫毒性评价与流行病学研究

    一、毒物和疾病登记署方案

    二、三级检测规程

    三、WHO方案的免疫毒性检测项目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发育免疫毒理学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发育

    一、啮齿动物免疫系统的发育

    二、人类免疫系统的发育

    第二节 发育免疫毒理学的非临床评价

    一、动物模型

    二、发育免疫毒性的危险度评估

    第三节 发育免疫毒性

    一、化学致畸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二、发育免疫毒物及其免疫毒性

    三、发育神经毒性与出生后免疫缺陷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野生动物免疫毒理学

    第一节 鱼类

    一、鱼类的免疫系统

    二、鱼类免疫毒性评价

    三、环境毒物的免疫调节

    第二节 贝类

    一、贝类的免疫系统

    二、贝类免疫毒性评价的观察指标

    三、环境毒物的免疫调节

    第三节 海洋哺乳动物

    一、海豹

    二、海豚

    三、鲸鱼

    第四节 鸟类

    一、鸟的免疫系统

    二、环境污染与鸟的免疫应答

    第五节 其他野生动物

    一、虾

    二、水貂

    三、两栖动物

    四、野鼠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免疫毒性评价与危险度评估

    第一节 免疫毒性评价的实验设计

    一、免疫应答检测设计

    二、暴露实验设计

    第二节 免疫毒性评价程序

    一、美国的免疫毒性评价程序

    二、欧洲的免疫毒性评价程序

    三、国际组织的免疫毒性评价程序

    第三节 非临床策略免疫毒性危险度评估

    一、免疫毒理学的良好实验室操作

    二、免疫毒性评价策略

    三、免疫毒性的危险度评估

    第四节 非临床免疫毒性的评价

    一、免疫抑制的非临床免疫毒性评价

    二、免疫刺激的非,临床免疫毒性评价

    三、超敏反应的非临床免疫毒性评价

    四、自身免疫的非临床免疫毒性评价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免疫毒性研究技术的前瞻

    第一节 增强性病理学

    一、免疫组织化学

    二、分子病理学

    三、原位标记局部淋巴结分析

    四、磁共振成像

    五、增强性光学显微镜

    第二节 免疫毒理学的体外实验

    一、概述

    二、体外实验在免疫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第三节 分子免疫毒理学

    一、细胞因子

    二、毒理基因组学和基因微阵列分析

    第四节 计算免疫毒理学

    第五节 新的动物模型

    一、免疫缺陷小鼠模型

    二、遗传改性动物

    三、遗传改性细胞模型

    第六节 其他技术

    一、MHC—Ⅰpep四聚体技术

    二、多功能生物发光克隆形成增殖分析

    三、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

    四、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术

    五、验电离子化质谱仪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主要外源物的免疫毒性

    第一节 外源物免疫毒性分级

    一、免疫毒性分级的依据

    二、免疫毒性分级

    第二节 药物的免疫毒性

    一、抗生素的免疫毒性

    二、抗癫痫药的免疫毒性

    三、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免疫毒性

    四、心血管药物的免疫毒性

    五、激素的免疫毒性

    六、精神治疗药物的免疫毒性

    七、免疫抑制药物的免疫毒性

    八、免疫增强药物与免疫刺激

    九、AIDS治疗药物的免疫毒性

    十、滥用毒品的免疫毒性

    十一、医疗用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十二、中医药物及其有效成分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十三、其他外源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因素的免疫毒性

    一、疫苗的免疫毒性

    二、生物制剂的免疫毒性

    三、转基因食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四、尘螨与变态反应

    五、其他生物因素的免疫毒性

    第四节 职业和生活环境主要污染物的免疫毒性

    一、金属的免疫毒性

    二、大气污染物的免疫毒性

    三、卤代碳氢化合物的免疫毒性

    四、多环芳烃的免疫毒性

    五、溶剂的免疫毒性

    六、农药的免疫毒性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物理因素与免疫功能

    第一节 电离辐射

    一、电离辐射对淋巴系统的影响

    二、电离辐射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影响

    三、电离辐射诱发炎性细胞激活及细胞网络调节

    四、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兴奋效应

    第二节 非电离辐射

    一、电磁辐射

    二、紫外线

    第三节 其他物理因素

    一、高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二、低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三、高原环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四、噪声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五、磁场和极低频电磁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营养成分与免疫功能

    第一节 基础营养成分与免疫功能

    一、蛋白质与免疫功能

    二、脂肪酸与免疫功能

    三、主要维生素与免疫功能

    四、主要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

    第二节 生物活性营养物质与免疫功能

    一、活性多糖与免疫功能

    二、寡糖与免疫功能

    三、生物活性蛋白类物质与免疫功能

    四、生物活性肽与免疫功能

    五、螺旋藻与免疫功能

    六、蜂源物质与免疫功能

    七、蚂蚁制剂与免疫功能

    八、益生菌与免疫功能

    九、皂苷与免疫功能

    十、腺苷与免疫功能

    十一、核酸与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保健食品免疫功能评价

    第一节 保健食品概念及发展史

    一、保健食品

    二、保健食品的来源与发展

    第二节 保健食品的物质基础与原材料

    一、概述

    二、真菌类保健食品原料

    三、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原料

    四、营养素补充剂

    第三节 免疫功能食品

    一、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保健食品及其活性物质

    二、免疫食品

    第四节 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的评价方法

    一、基本要求

    二、结果判定

    三、实验方法

    四、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的其他动物模型

    五、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检验方法的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三章 免疫毒性及其机制与后果

    免疫毒性(immunotoxicity)是指化学物暴露引起机体正常免疫应答出现抑制(免疫抑制)或增强(免疫刺激)的不良效应;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亦是免疫应答增强的表现,但不属于正常免疫应答的“免疫刺激”,因此有必要与“免疫刺激”分开进行论述。不论是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都提供了外源化合物能引起免疫毒性的证据,对其发生机制进行的广泛研究,亦已成为机体免疫毒性损害的治疗和预防以及新化学物的免疫毒性评价和危险度评估的基础。

    第一节 免疫抑制

    一、概 述

    患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的临床研究提示,免疫抑制(imm。nosupprcssion)与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抵抗力下降及恶性肿瘤(特别是病毒诱发的)发生率增高有关。免疫抑制产生的机制,可以是单独的、非特异性或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也可以是二者的协同作用。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患高频率和(或)重度的感染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机体对微生物病原体的抵御机制有多种途径,这也是临床上感染并发症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原因。重要的是,感染并发症的本质和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免疫缺陷的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的临床资料更能说明这一点。在免疫毒性危险度评估中选择宿主抵抗感染模型时要考虑到宿主免疫状态对实验性感染的影响,而实验性感染模型应该根据免疫系统特异成分引起不良影响的检测指标及宿主参与抵抗实验性感染免疫防御机制来正确选择。因此,选择相应的实验性感染模型首先需要了解检测指标所反映的免疫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