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医学 > 中医学 > 针灸推拿 图书编号:49586
 
针灸临床与基础纲要》
作者:赖能贵,许能贵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1
ISBN:9787030217448 定价:89.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关针灸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专著,内容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经穴的传统理论部分,重点介绍了经络现象、经络理论及国内外对针灸经络的研究进展,编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就传统针刺手法、技术的内涵与实用价值做了详细评述。下篇为研究专论,全面阐述了各种针灸技术,包括针法、灸法、耳穴、穴位注射等疗法在临床常见病中的运用;介绍了针灸科研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免疫学和电生理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应用;针灸实验动物模型部分重点介绍了常用动物模型的造模机制、方法、应用与评价;阐述了针灸临床研究基本设计方法以及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科研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临床常用的16种特种针法的原理、方法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本书在突出实用性与科学性的同时,注重基础理论和临床运用的结合,可供针灸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临床、基础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上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经络学说

    第一节 经络现象

    第二节 经络理论

    第三节 经络与应用

    第四节 国外经络实质的研究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 腧穴理论

    第一节 腧穴分类与定位

    第二节 腧穴的形态与结构

    第三节 腧穴效应

    第四节 经穴一脏腑相关

    第五节 主要穴位解剖基础

    第三章 传统补泻手法

    第一节 守神

    第二节 守机

    第三节 候气

    第四节 补泻

    第五节 气至病所

    第四章 理法方穴

    第一节 针灸原理

    第二节 针灸治疗法则

    第三节 针灸处方的组合与药方的异同

    第四节 穴位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针灸的适应证及针药结合

    第五章 中国针灸学的简史及针灸医家

    第一节 针灸学简史

    第二节 针灸相关的古代医籍选

    下篇 研究专论

    第一章 针灸临床研究

    第一节 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针灸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针灸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 针灸治疗风湿病的研究进展

    第五节 针灸治疗精神障碍疾病的研究进展

    第六节 针灸治疗老年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第七节 针灸治疗脑病的研究进展

    第八节 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研究进展

    第九节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研究进展

    第十节 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研究进展

    第二章 针灸学实验研究技术与动物模型

    第一节 针灸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技术简介

    第二节 针灸实验研究中常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特点

    第三章 针灸临床研究设计及循证医学应用

    第一节 针灸临床研究基本设计与方法

    第二节 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实践

    第四章 特种针法

    第一节 头针

    第二节 眼针

    第三节 腕踝针

    第四节 足针

    第五节 手针

    第六节 芒针

    第七节 三棱

    第八节 火针

    第九节 鍀针

    第十节 挑针疗法

    第十一节 蜂针及蜂毒疗法

    第十二节 浮针疗法

    第十三节 腹针疗法

    第十四节 针刀疗法

    第十五节 平衡针疗法

    第十六节 小宽针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上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经络学说

    第一节 经络现象

    经络现象,通常是指沿经络路线出现的各种感觉传导,以及沿经络路线出现可见的形态上的特殊变化。经络现象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指循经感传(progated sensation a—lone channels,PSC),即以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受试者主观上所感受到的一种酸、胀、麻等特殊感觉,沿着古典经脉的路线循行游走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历代医籍中早有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已有“中气穴,则针游于巷”、“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以及“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的描述。循经感传现象是阐明经络实质与经络现象本质时所必须深入研究的惟一对象,也是使有关研究取得成功的向导,因而也特别受到人们的重视。

    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的存在是经络学说形成的基础,且循经感传的研究正式拉开了经络现代研究的帷幕,同时也使经络的客观存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基本肯定。

    20世纪70年代,我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单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零九医院等单位联合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卫生部制定的统一方法和标准,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工作。调查对象为不同地区、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从正常人到截瘫患者,从飞行员到有重要脏器疾患者)的人群约20万人。主要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法(也有少数地区采用其他方法,例如安徽医学院采用针刺法、山西稷山县医院采用头针或火柴杆压迫法),测定穴位以井穴为主,也可以刺激原穴或耳穴。刺激电极可采用直径约5mm左右的铜棒(外裹粘湿棉垫纱布),无关电极用薄铜板。刺激频率一般为5~15次/秒,刺激强度一般以被测者有明显的电刺激感为度。如果在刺激井穴以后,有两条经以上的感传能超过肘、膝关节或一条经以上的感传能超过肩、髋关节者,即可称为循经感传阳性。按循经感传的程度,一般分为四型:①敏感型:六条经脉以上全经路感传者;②较敏感型:两条以上全经路感传者或三条以上能超越肩、髋关节者;③稍敏感型:一条以上均能超过肩、髋关节或两条以上刺激井穴感传超过腕、踝关节,刺激原穴感传超过肘、膝关节者;④不敏感型:全部无感传或仅一条经有局部感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