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道与养生保健》 |
作者:江泛 著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6-1 |
ISBN:9787802144149 |
定价:28.80元 |
|
编辑推荐
道教以长生成仙为终极追求,养生保健是其教义核心。道教的养生延年之术,如外丹、内丹、服气、胎息、吐纳、服食、辟谷、存思、导引、按摩、房中术等,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奇效。在养生保健的历史探索中,中医无疑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中医是在道教炼丹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道者往往兼备医术,故有“十道九医”之说。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如孙思邈、葛洪、陶弘景也都属于道士。道教的养生文化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卓异智慧。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儒、释、道诸家文化中,道教被公认为最擅于养生。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被许多古代帝王和封建士大夫奉为信条。
从养生健身、延寿成仙的宗旨出发,道教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诸子百家的各种养生方法,并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的精华。较之以精神解脱为根本宗旨的佛教和以道德修养为根本立场的儒家,道家更长于养生。较之以治病为根本宗旨的医家以及以技巧为根本宗旨的武术气功,道教气功更富有层次的功法及精深系统的理论。
作者简介
江泛,本名江献明,浙江金华人。现为《中国财富》浙江办事处主任、记者,北京江泛文化策略机构总监,艾青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及中国传统文化。著有《四时养生饮食保健》上、下卷,《四时饮食美容美体法》四卷,《道与企业管理》、《道与艺术》、《道与生态家居》、《道与养生保健》、《生活潜规则》四卷,《北京,来自中国民间的白皮书》等。
目录
第一章 道教与中医
一、国教、国医、国药
二、易道、药道、医道
三、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
四、中药学的奠基之作——《神农本草经》
五、气功修行宝典一《悟真篇》
六、世界最早的养生学专著——《养性延命录》
七、开老年医学体系之先河——《千金方》
第二章 长寿的秘密
一、人类的寿命究竟有多长
二、重人贵生;道教的生命观
三、会养生才能长寿
四、从天人合一到与天地同寿
五、精神: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
六、既养神也全形
第三章 饮食养生保健法
一、仙风道骨与饮食
二、道家如何吃喝
三、道家的饮食选择
四、道家饮食禁忌
五、顺天时而饮食
六、合地理而饮食
七、道家的进补
第四章 导引养生保健法
一、道教运动养生的特点
二、导引术
三、太极拳
四、五禽戏
五、按摩术
六、点穴术
七、五官运动法
八、五体运动法
第五章 行气养生保健法
一、行气与养生保健
二、服气
三、采气
四、调息
五、闭气
六、胎息
七、六字诀
八、布气
第六章 意念养生保健法
一、意念与养生保健
二、守静
三、虚静
四、守一
五、守中
六、存神
七、内观
八、坐忘
九、守窍
十、存思
第七章 辟谷养生保健法
一、辟谷溯源
二、服气辟谷
三、辟谷饮食
四、服饵辟谷
五、辟谷辅助功
六、现代断食法
第八章 香汤养生保健法
一、道教与香汤浴
二、药浴与养生保健
三、药浴的保健原理
四、药浴的保健功能
五、药汤的配制
六、药浴养生法
第九章 房室养生保健法
一、性与养生保健
二、养精、保精、固精
三、房中养生术
四、四季节欲法
五、房中禁忌
六、求子术
第十章 起居养生保健法
一、日常起居与健康长寿
二、择地而家居
三、顺时而作息
四、行止坐卧与养生
五、睡眠养生法
第十一章 自然养生保健法
一、道教养生自然观
二、日光养生保健法
三、空气养生保健法
四、泥沙养生保健法
五、森林养生保健法
六、高山养生保健法
七、色彩养生保健法
八、气味养生保健法
九、声音养生保健法
书摘插图
第一章 道教与中医
一、国教、国医、国药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国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根底全在道教。由于长生不死的信仰是道教义理的核心和道教人士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对于生命的保护、延长甚至永生,就成了道教最为关注和探索最多的课题,道教的一切宗教活动因而也都是围绕养生保健、修道成仙而展开的。从这一立场出发,道教必然要形成崇尚医药的传统——要达到修道长生这一度世目的,首先要祛病延年。正如古代医学家葛洪所言:“神农日:‘百病不愈,安得长生。”’陶弘景也指出:“夫学生之道,当先治病……不先治病虽服食行无益于身。”而医术的作用正是在于治病防病,延长人的寿命。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技能是道徒进行自救,并进而济人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修“仙道”必须要先通“医道”,而自古以来历代修道而兼修医术者层出不穷,并有“十道九医”之说,这也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一个显著特征。
道教为什么尚医,还有一个伦理原因,那就是道门奉行的“道人宁施人,勿为人所施”的祖训和“功行双全”的宗教伦理。道教本着“内修金丹、外修道德”的教伦要求,认为行医施药是一种济世利人的“上功”和“大德”,这也是长生不死的一个先决条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