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中医学 > 基础理论 图书编号:20258966
 
《脉学粹要三字经.国学中医研习》
作者:范小苒,王惟恒 主编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1
ISBN:9787509118535 定价: 19.50元
        编辑推荐

    脉学宗师王叔和『脉经』序有云:『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编者寄望于帮助脉学爱好者走出『其体难辨』『指下难明』的『两难』境地。

    以三字诀的形式,概括脉学精要,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熟能生巧,巧到生慧,悲则明脉理之精微,如此则何愁『其体难解』。以浅显通俗的语言,详述诊脉技能,相兼脉主病,及脉证顺逆与从舍等脉学知识。若潜心研读,并勤于实践,则何虑『指下难明。』

    内容推荐

    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学中的精粹。国学有四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如中国的饮食、中药、茶、酒、瓷器、服饰等;二是技术层面,如武术、中医等;三是制度层面,如历代律令典章制度;四是精神层面,如道德伦理标准、价值观等。可见,中医是国学与传统文化的诸多层面中的一个,而且还是重要的一个,因为它更多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健康。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称其为“国粹”,早已成为国人的共识。它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蕴藏着大量的瑰宝,激发着无数中外学子的发掘激情,许多有识之士都迫切希望认识中医、学习中医,以期继承和发展而造福于人类。然而,中医文献浩如烟海,难窥全豹,复因文字古奥,难以卒读,使很多初学者面对茫茫学海而望洋兴叹;略知一二的中医爱好者要进一步钻研中医典籍,也常感到无从下手。

    目录

    第一章 脉学概要

    第一节 脉学史略

    第二节 脉诊指要

    “三部九候”与切脉

    切脉大要“四步骤”

    以常衡变话“平脉”

    第二章 病理脉象

    第一节 二十八脉与主病

    浮脉

    沉脉

    迟脉

    数脉

    洪脉

    微脉

    细脉(小脉)

    散脉

    虚脉

    实脉

    滑脉

    涩脉

    长脉

    短脉

    弦脉

    芤脉

    紧脉

    缓脉

    革脉

    牢脉

    弱脉

    濡脉

    伏脉

    动脉

    促脉

    结脉

    代脉

    疾脉

    第二节 真脏脉与七怪脉

    真脏脉

    七怪脉

    第三章 脉证辨析

    第一节 脉象分类与鉴别

    归类法

    比类法

    对举法

    第二节 相兼脉主病

    第三节 脉证顺逆与从舍

    附表 二十八脉主病与相兼脉证治一览表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脉学概要

    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习易了,指下难明。谓沉为伏,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况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者乎!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间。而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遂令末学,昧于原本,互兹偏见,各逞已能。致微疴成膏肓之变,滞固绝振起这望,良有以也!

    第一节 脉学史略

    断病证,须诊脉,三指禅,是特色。

    论脉学,源流长,春秋始,脉法创。

    秦汉前,有典章,内经著,细分详。

    太仓公,诊籍倡,精脉学,传世长。

    汉张机,著伤寒,列脉象,二十五。

    释文: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中医诊病离不开望、闻、问、切四诊,而切脉则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鼻闻、手摸等方法。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诊又叫“切脉”或“候脉”“按脉”“持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辩证论治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因为切脉时需要利用医生的三个指头,故古人把医生切脉的医技喻之为“三指禅”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