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保健/心理健康 > 中医保健 图书编号:48053
 
夏季中医养生四季中医养生系列》
作者:蒲志兰,李桐 编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1
ISBN:9787508611846 定价:35.00元
     编辑推荐

    掌握真正的中医养生方法,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内容简介

    中医养生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养生学的书籍从古到今汗牛充栋,但也难免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共存。由当代中医学泰斗蒲辅周之女、著名中医蒲志兰编著的“四季中医养生”系列读物,力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客观真实地把中医养生学的真谛、精华介绍给读者,使你能够一看就懂,懂了就能做,做了就有效,从而帮助大家学会养生,拥有健康的生活。

    《夏季中医养生》为此系列读物的夏季卷,作者以严实、易懂的文字,从春季的特点及养生原则、春季的精神养生、春季饮食调摄、春季生活保健,以及春季的运动锻炼和春季易感疾病及对策等六个方面,给出了一份切实可行的健康养生指南。

     作者简介

    蒲志兰,出生于中医世家,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之女。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在治疗中始终贯彻天人合的原则,并极力推崇中医预防为先“治未病”的学术观点,潜心研究中医养生学说,并将中医的养生学与临床防病治疗相结合,使中医养生学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应用。

     目录

    关于中医养生(代序)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不朽的中医著作《黄帝内经

    中医养生的特点

    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

    中医养生的核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不可不知的几大中医名词(二)

    气,血,津液

    经络

    体质

    第一章 夏季的特点及养生原则

    夏季养生指导

    夏季的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

    夏季养生原则

    夏季要养阳

    夏季养生重在清

    不同体质养生方法各异

    不同体质的养生

    预防为先,颐养天年

    第二章 夏季情志养生要点

    夏应“养长”

    恬静养神

    情志养生

    七情致病

    注重养德

    第兰章 夏拳饮食调摄

    夏季的饮食原则

    夏季宣养心健脾,解暑化湿

    夏季饮食要节制

    夏季饮食宜苦、辛、酸、成,少甜

    夏季不应恣食生冷

    夏季饮食宜清淡

    夏季饮食要注意卫生

    夏季的有益食物

    蔬菜

    冬瓜

    黄瓜

    苦瓜

    番茄

    茄子

    芹菜

    芦笋

    南瓜

    大蒜

    生姜

    野菜

    野茼蒿

    马齿苋

    蕨菜

    水果

    西瓜

    柚子

    草莓

    香蕉

    猕猴桃

    香瓜

    荔枝

    樱桃

    杏

    木瓜

    榴莲

    椰子

    桃

    芒果

    石榴

    葡萄

    菠萝

    肉、蛋、豆类

    绿豆

    赤小豆

    鸭肉

    鸡肉

    中药

    茯苓

    藿香

    山药

    太子参

    甘草

    夏季宜喝茶

    怎样购买茶叶

    茶的功效

    饮茶的注意事项

    茶的分类

    夏季宜喝粥

    清热解暑

    滋补安神

    健脾和胃

    熬夜药膳

    生地鸭蛋

    猪腰杜仲

    莲子百合瘦肉

    粉葛生鱼

    夏枯草煲瘦肉

    第四章 夏季生活保健

    穿衣篇

    顺应自身感觉

    夏不可薄衣

    要勤换湿衣

    穿鞋有讲究

    家居

    夏季需防蚊虫

    夏季凉席要防螨

    空调病与空调病的预防

    自我保健篇

    小运动中的大健康

    你是冷女人吗?

    睡眠

    睡眠的机制

    珍贵的睡眠

    夏季睡眠时间

    不同年龄的睡觉时间

    睡眠要重质量

    怎样得到好睡眠?

    第五章 夏季的运动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

    夏季运动保健原则

    强调动静结合

    提倡持之以恒

    运动适度,不宜过量

    舒适自然,循序渐进

    运动时间,因时制宜

    运动项目,因人制宜

    现代运动——散步

    散步的要领

    散步的速度

    散步的时间

    中医养生之气功

    现代气功的定义

    气功养生的机理

    正确的练功方法

    练功要点及注意事项

    中医导引术

    练功十八法

    五禽戏

    第六章 夏季常见疾病的防治

    中医病因学说

    外因——六淫

    疠气

    夏季常见疾病

    感冒

    中暑

    空调病

    疰夏

    夏季防乙脑

    夏季谨防急性结膜炎

    炎热是心血管病的火药桶

    汗斑的防治

    痱子的防治

    日光性皮炎的防治

    肠道传染病的防治

    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方法

    中药敷贴穴位防治气喘之疗法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夏季的特点及养生原则

    一 夏季养生指导

    “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人虽然是有思维、有情志的高级动物,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生活、情志,但人也是天地之气的产物,只有与自然界的变化相一致,才能和谐地生存于其中。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乃至情志,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达到与天地相应,这就是顺时养生。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是说,聪明智慧的人,都是顺应四季寒暑的变化,通过调节起居、饮食和情志来调节五脏之气,使它们与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相统一,即“春气之应,养生之道;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秋气之应,养收之道;冬气之应,养藏之道”。只有这样做,外来的邪气才不会侵犯人体,顺应了四时阴阳特点,才能颐养天年!

    那么在夏季应该怎样调养自己的阴阳呢?首先就要了解夏天的特点。

    二 夏季的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

    《黄帝内经》日: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三月,指农历四月至六月,阳历六月至八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蕃,即茂盛;秀,即华美。在夏天的这三个月中,阳气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充分交合,其问清气充实,是自然界万物生长最茂盛、最华美的季节。人是万物之灵,也应该神气饱满,体力旺盛。夏季,人体阳气旺盛,宣发于外,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饱满,情绪外向,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机。这时候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较强盛,总体上显现出夏季万物华实的特点。夏季与其他季节不同的是,有一阶段呈现出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不仅气温高而且雨水多、湿度大,最为潮湿闷热。中医把这一阶段称为长夏,人们容易感受暑湿之邪而患病。

    三 夏季养生原则

    1 夏季要养阳

    《黄帝内经》说夏季应该“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我们指出夏季应该遵循的养生准则。养阳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阳是一种向外发散的状态

    夏天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繁华的季节,夏季养阳就是培养人体一种蓬勃向外发散的状态。因此人们应该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相应,夏天可以适当晚睡而早起,积极地参加户外的活动。不要为了躲避阳光而长时间待在房屋里。通过户外活动锻炼提高身体对暑热的耐受性,并使阳气得以宣发。暑热的气候容易使人烦躁,所以要注意养性,避免心急燥热,通过运动发汗等方式把体内的郁闷宣泄出去,使身体顺应夏季宣发生长的状态。

    养阳即养人体的阳气

    夏季气候炎热,阳气外盛,尤其是南方地区高温湿热,凉茶成为人们最爱的饮品,无论男女老幼每天必饮杯,以此来清暑热。人们却不知夏季虽然气候炎热,但人体的阳气处于外泄的状态,即盛于外而虚于内,过度地饮用凉茶容易损伤脾胃之气,引起食欲减少、胃痛、腹泻等症状,长期服用可以损伤脾肾的阳气,导致脾肾阳虚。同时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旺盛,汗出得较多,毛孔开泄,如果贪凉,如汗出后受风或空调过凉都更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长夏的湿热也最易伤及脾阳,所以不要认为夏天只有暑热之邪,而恣食生冷,贪享寒凉。要注意养护阳气,凉茶的配伍不要过于苦寒,尤其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更要慎服。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长夏季节高温而多雨,湿病多见于这个季节。长夏与五脏的脾相通应,脾脏的禀性是喜欢比较干燥而厌恶湿邪,一旦脾的功能被湿邪所阻遏,则可能因为脾气不能正常运化、气机不畅导致体内水湿停聚,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不利、皮肤渗液、水肿、四肢不温等各种症状。有的地方夏天有喝姜茶的习俗,就起到了养脾阳而除湿的作用。

    2 夏季养生重在清

    饮食养生:食物宜清淡

    炎炎夏日里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煎炸油腻、辛辣食品。清淡的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如冬瓜、苦瓜、西瓜、黄瓜等,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吃冷饮要适度,不可过多吃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另外,吃些醋,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

    清志养生:头脑宜清静

    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烦躁不安,生气易怒。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切忌烦躁不能自制,因躁生热,从而心火内生。要使心情像清彻平静的湖水一样,正如古人所说要“静养勿躁”,这样才能避免因情志诱发疾病。

    起居养生:环境宜清凉

    夏天不能整天倚赖空调,要趁着早晚气温稍低时,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避免室内空气的浑浊。尤其是下雨时及雨后,空气清新,含有丰富的负离子,这时应关掉空调,打开窗户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精华。

    运动养生:运动要清心

    运动的目的就是要使心情平静,心静自然凉。高温炎热及伏天不宜远途跋涉,以免伤津耗气。可以选择在比较凉快的早晚练习中医的养生功,或漫步于江边湖畔,或在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总之要多亲近大自然,不能因为怕热而只在有空调的健身房活动,在大自然中运动的收获是室内运动所无法比的。

    四 不同体质养生方法各异

    体质,即身体素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指父母)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它反映机体内阴阳双方的力量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脏腑功能的胜衰所决定的,并以气血为基础。

    祖国医学一贯重视对体质的研究,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对体质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黄帝内经》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体质做了若干分类,提出了两种体质分类方法。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的肤色、体形、禀性、态度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归纳出木、土、火、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根据人体体质的阴阳胜衰,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黄帝内经》还指出由于地域环境和气候不同,人群生活习惯不同,所以会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

    既然人的体质不同,那么无论在保健养生还是疾病的治疗方面都不可能雷同,每一种体质的人群都有其独特的原则和方法,甚至于可以细分到一人一法,这就是中医重要的理论“因人而宜”。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继承《黄帝内经》有关体质学说的理论,并以人体正气胜衰,结合实践,创造了辩证施治的理论。古人还十分强调诊脉,著名药王唐代的孙思邈指出: “凡人秉形气有中适,有躁静,各各不同,气脉潮动,亦各随其性韵。”有经验的中医通过诊脉可以了解病人的体质特征,治疗用药就可以有的放矢并取得很好的疗效

    1 不同体质的养生

    祖国医学认为,当人体的阴阳失去平衡时体质也会发生病理变化,根据临床上的征候、脉象舌苔,可以把人分为八种病理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盛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其具体养生方法如下:

    阴虚体质养生法

    体质特点: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能耐受春夏之热,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严重时可出现潮热盗汗(肺阴虚),视物昏花(肝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肾阴虚)。

    养生原则: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重要。

    养生方法

    1 精神调养: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

    2 环境调摄: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耐,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3 饮食调养: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4 起居调节:因为精属阴,阴虚者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可伤精,应节制性生活。

    5 药物治疗: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其他滋阴生津中药如女贞子山茱萸、旱莲草亦可选用。

    阳虚体质养生法

    体质特点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则易从寒化,可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养生原则 温补脾肾,因为对于阳虚者关键在于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养生方法

    1 精神调养 《黄帝内经》中说“肝气虚则恐”, “心气虚则悲”,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去忧悲,防惊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2 环境调摄 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耐春夏,不耐秋冬,夏季不要贪凉,慎食生冷,少用空调,免伤阳气。

    3 加强体育锻炼 阳虚体质者应该从夏末秋初开始锻炼自己的耐寒力,坚持到冬天。因为“动则生阳”,通过运动来提高机体抵抗力

    4 饮食调养 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偏心阳虚者,宜用桂枝附子汤;偏脾阳虚者,选理中汤;偏肾阳虚者,宜服金匮肾气丸

    气虚体质养生法

    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若病症加重,可出现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怿旺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养生原则 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第二章 夏季情志养生要点

    一 夏应“养长”

    《黄帝内经》说夏天应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说,在夏天要使人的精神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心情愉悦,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在精神调养上,祖国医学认为“冬季要藏”, “春季要生”,而夏季则要“长”(读zhang)。因为夏日炎炎,往往容易让人心烦意燥,心绪不宁,所以夏天更要心情舒畅,精神要充沛、饱满、情绪外向,如万物蓬勃生长一样,这就是“夏养长”,因为只有神气充足,人体的机能才旺盛而协调。

    二 恬静养神

    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首贵静养。《黄帝内经》说: “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样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

    这在夏天的意义很大,有些人是不是有疑问,夏天不是要“养长”吗?这不是矛盾吗?其实夏天养长是养一种生发的状态,多做户外运动,多与人交往,多想积极开朗的事,这样心情才能畅达;而“养静”就是要心情平静,不急不躁,通过自我调理或户外运动等方式把心中之抑郁燥热散发出来,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心宁而神安。

    三 情志养生

    “调情志,重养德”是中医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养生学不可或缺的,对强健身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就强调: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精神情绪盼恬静、安详,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杂念,体内的真气就会始终保持充足的状态,怎么会得病呢?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说道“千般疚难,不越三条”,即六淫、七情、饮食劳伤。可见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七情不仅是致病的因素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因素,现代医学也证实不良的情绪可以导致多种疾病。所以调养情志是中医养生防病治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七情致病

    中医学将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统称为情志,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应。情志包括喜、怒、忧、思、悲、惊、恐七种情绪,统称“七情”。每个人都会对各种事物表达出自己不同的情感,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正如《黄帝内经》里说: “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七情的条达与脏腑功能的正常有着密切关联,中医认为每一个脏腑都对应于一种隋志——“心主喜,肺主忧,脾主思,肝主怒,肾主恐”。任何事物都有双重性,一旦情绪过激,比如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出了人体的承受范围,就会对相应的脏器造成影响,而产生相应的疾病,故过喜则伤心,大怒伤肝,思虑伤脾,悲泣伤肺,惊恐伤肾。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式列为致病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