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医学 > 临床医学 > 皮肤病性病学 图书编号:43746
 
《传染病学》
作者:李新月,王腊玉 主编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1
ISBN:9787811068290 定价:22.00元
     内容简介

    本教材根据高等医学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医学高等专科水平的全科人才而编写。内容突出我国特点,适合我国国情。在编写中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的精神,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易懂的特点,尽力使本书适合当前医学专科学生的临床实践的实际需求。 本教材的内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为主,结合我国传染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情复杂、危害严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二、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

    第二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第三节 传染病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二、临床特点

    第四节 传染病的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临床资料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第五节 传染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方法

    第六节 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三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四节 艾滋病

    第五节 传染性非典肺炎

    第六节 狂犬病

    第七节 流行性感冒

    第八节 麻疹

    第九节 脊髓灰质炎

    第十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十一节 水痘

    第三章 立克次体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

    第二节 地方性斑疹伤寒

    第四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伤寒与副伤寒

    一、伤寒

    二、副伤寒

    第二节 霍乱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五节 猩红热

    第六节 鼠疫

    第五章 螺旋体感染性疾病

    第六章 原虫及蠕虫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病

    一、阿米巴痢疾

    二、阿米巴肝脓肿

    第二节 疟疾

    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学》教学课时分配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侵入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和相互斗争的过程。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有些微生物和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共生状态(commensalism),例如肠道中的大肠杆菌。但这种平衡是相对的,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艾滋病)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寄生部位而到达非正常寄生的部位,如大肠杆菌进入腹腔、血流、尿道时,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伤,则可产生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三个因素。病原体进入人体能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当人体的防御能力低下时,病原体便在人体内生长、繁殖.使人致病。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机体便有足够的防御能力,使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到体外。病原体作为外因只是一种发病的条件,能否发病主要取决于内因,即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二、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

    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就开始了感染过程。由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感染过程。

    (一)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如胃酸(霍乱弧菌)所清除,也可以被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母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或被特异性主动免疫(通过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所清除。

    (二)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coved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人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没有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在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数量远远超过显性感染(10倍以上)。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体携带状态,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则成为病原携带者,而成为传染源。如伤寒、菌痢乙型肝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