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预防医学 卫生学 > 医学卫生统计 图书编号:20251884
 
《预防医学(第三版)》
作者:吕全军,张志友 主编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5/1
ISBN:9787811068207 定价: 48.00元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绪论和八章。绪论部分概述了预防医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发展史,公共卫生的定义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强调了预防医学在医学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新的健康观、三级预防的内容及任务作了介绍,概括了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我国预防医学的成就。第一~四章,主要阐述生活、生产及饮食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第五章主要阐述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介绍如何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如何进行医学研究设计以及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临床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手段和内容。第六章主要阐述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第七章主要阐述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介绍常见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预防保健策略和实施。

    目录

    绪论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和特点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四、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预防工作成就

    五、三级预防与公共卫生对策

    第一章人类和环境

    第一节人类环境及其特征

    一、环境的组成

    二、人类环境的生态平衡

    三、环境的卫生学特征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健康

    一、环境污染与公害

    二、环境污染物

    三、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四、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第三节水环境与健康

    一、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二、水污染与健康

    三、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四、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第四节大气环境与健康

    一、大气物理因素与健康

    二、大气污染与健康

    三、大气污染的卫生防护

    第五节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方针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措施

    第二章物理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噪声

    一、噪声的来源

    二、噪声对机体的影响

    三、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

    四、噪声的预防

    第二节振动

    一、振动的分类与接触机会

    二、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三、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四、预防措施

    第三节高温

    一、高温作业的类型

    二、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三、高温作业如何防治中暑

    第四节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一、电离辐射

    二、非电离辐射

    第三章化学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

    一、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二、窒息性气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三、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危害的预防

    第二节铅

    一、理化特性

    二、接触方式与中毒类型

    三、毒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防治措施

    第三节苯

    一、理化特性

    二、接触机会

    三、毒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防治措施

    第四节汞

    一、理化特性

    二、接触机会

    三、毒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防治措施

    第五节农药

    一、农药的定义及其分类

    二、常见农药中毒

    三、农药中毒预防和控制

    第六节生产性粉尘

    一、生产性粉尘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二、矽肺

    第四章食物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合理营养

    一、基本概念

    二、营养素的功能、营养价值评价及供给量

    三、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第二节常见营养失调所致的疾病

    一、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二、肥胖症

    三、高血压

    四、血脂异常

    五、糖尿病

    第三节人群营养状况的评价

    一、营养调查

    二、人群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简介

    第四节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概述

    二、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

    三、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

    四、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第五节食品污染

    一、食品污染及其主要危害

    二、食品腐败变质及其主要危害

    三、食品污染和腐败变质的预防

    第五章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

    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三、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集中趋势指标

    二、离散趋势

    三、正态分布

    第三节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推断

    一、均数的抽样误差

    二、t分布

    三、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

    四、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五、u检验和t检验

    六、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及注意事项

    第四节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相对数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二、相对数应用注意事项

    第五节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一、率的抽样误差、总体率的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

    二、u检验和X2检验

    第六节直线相关和回归

    一、直线相关分析的用途,相关系数及其意义

    二、直线回归分析的作用和回归系数及其意义

    三、应用直线相关与回归时应注意事项

    四、直线回归与相关的区别与联系

    第七节统计表和统计图

    一、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二、统计图

    第六章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流行病学概述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三、流行病学的应用

    第二节疾病的分布

    一、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二、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

    三、疾病的三间分布

    第三节描述性研究

    一、现况调查的概念、种类、目的

    二、普查的目“的及优缺点

    三、抽样调查的方法、优缺点、样本大小的估计

    四、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控制

    第四节病例对照研究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三、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指标及其意义

    四、病例对照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五、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第五节队列研究

    一、队列研究的概念和特点

    二、队列研究分析方法、指标及意义

    三、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其他指标

    四、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

    五、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第六节实验性研究

    一、临床试验的定义及特征

    二、临床试验设计三大组成部分及原则

    三、临床试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和指标

    第七节病因探索

    一、现代病因的概念

    二、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研究

    三、确定病因与疾病因果关联的标准

    第八节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一、诊断和筛检试验的概念

    二、筛检的目的及应用原则

    三、指标的选择与标准的确定

    四、诊断和筛检试验评价指标

    五、提高诊断和筛检试验效率的方法

    第七章疾病的预防控制

    第一节传染病

    一、传染病流行病学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疫源地与流行过程

    四、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二节地方病

    一、地方病的基本概念

    二、碘缺乏病

    三、地方性氟中毒

    第三节职业有关疾病

    一、职业有害因素概念及来源

    二、职业有关疾病的种类和特点

    三、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一、心、脑血管疾病

    二、恶性肿瘤

    三、糖尿病

    第五节医源性疾病

    一、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和分类

    二、医源性感染的种类和污染途径

    三、医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六节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

    一、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及内容

    二、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

    第七节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一、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及任务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

    三、社区卫生服务

    四、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

    五、社区老年人保健

    附录t值表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人类和环境

    环境(environment)是指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周围情况。人类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共卫生委员会给“环境”的定义是:“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实的和远期的作用。”

    在漫长和曲折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一方面为了生存而适应环境;另一方面,按照自身的需要,开发利用和改造环境。由于人口的增长,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在创造丰富地物质条件和更加舒适方便、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使大量的废弃物进入环境,使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为了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保护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环境。我们学习和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合理地利用环境因素,消除污染,预防疾病,从而达到保护人群健康的目的。

    第一节人类环境及其特征

    人类健康水平直接与其生存的环境质量好坏有密切关系,人类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的健康或疾病除了与生物内在因素、遗传因素有关外,环境因素是另一类重要的因素。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与定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无病就是健康”的概念转向“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对健康人而言,其必须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保持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反之,人将出现疾病,环境将受到破坏,人与环境之间的正常平衡也将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