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医药卫生教材 图书编号:20247361
 
《循证口腔医学(二版/研究生教材)》
作者:史宗道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1
ISBN:9787117101295 定价: 38.00元
        内容推荐

    口腔临床医务人员每天面临的个体患者是患病群体中的一员,临床经验的升华必须通过群体而做出。为了更好地通过群体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探索群体研究的规律。

    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是应用流行病学原理,探索群体研究的规律并用于指导临床实际的基础科学。该学科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首先在经济发达国家得到了发展,随后在卫生部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是因为该学科强调严谨的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强调综合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和社会医学等学科知识,适应医学模式改变的需要,以病人为中心,追求医疗实践和医学研究的高质量,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该学科具有完整的方法学体系,是学好循证医学的基础,为了便于学习,本书用约一半的篇幅系统叙述了临床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学。在国家药物法指导下的临床药物试验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察,是应用临床科研设计原理指导临床研究的范例,其原则值得口腔医学临床各亚专业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生命质量的研究和评价日益引起医学界重视,本版增加了一个章节进行论述。

    为了更好地将群体研究的成果指导临床实践,流行病学家Cochrane及临床流行病学家Sackett等大力倡导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和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任何临床医疗决策的制定都应基于客观的科学研究依据。临床医师应将个人的临床经验与现有的最好科学证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个病人做出最佳诊治决策。现在循证医学得到了广泛认可,已被看作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口腔医务人员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自觉地应用相关的最佳科学证据指导实践,与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和喜好做出最佳临床决策,创建循证口腔医学evidence based stomatology。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口腔疾病负荷与临床科研切入点

    第三章临床科研设计

    第四章病因学研究与评价

    第五章诊断性试验研究与评价

    第六章防治性研究与评价

    第七章预后研究与评价

    第八章中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

    第九章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价

    第十章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测定与评价

    第十一章临术经济学研究与评价

    第十二章临床决策分析与评价

    第十三章临床科研的质量控制

    第十四章临床科研中统计学习方法的正确应用

    第十五章循证医学与Cochrane协作网

    第十六章如何提出可回答的临床问题

    Chapter 17Searching for the Oral Health Literature

    附参考译文:第十七章口腔医学文献的检索

    第十八章中文口腔临床试验研究的检索

    Chapter 19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literature

    附参考译文:第十九章文献的严格评价

    Chapter 20Sytematic Review

    附参考译文:第二十章系统评价

    第二十一章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中的统计学问题

    Chapter 22The Collaboration and Oral Health Group

    附参考译文:第二十二章Cochrane协作网与口腔卫生组

    第二十三章卫生技术评估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十四章循证医学与口腔医学教育

    第二十五章运用循证医学提高医学期刊编辑质量

    第二十六章用户参与循证口腔医学

    参考文献

    英文索引

    中文索引

    跋一

    跋二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绪论

    临床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学原理指导临床实际的基础科学,本章简要介绍了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背景,循证医学的概念和循证医学协作网出现背景,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口腔临床医务人员学习循证医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实践循证医学的四个步骤。

    第一节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

    临床医务人员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要为每一个病人寻求最佳诊治方案。最佳诊治方案从何而来?任何一个诊治方案都是对一群相似病人诊断和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最佳诊治方案必定是在若干个相似的病人中使用后,经过比较证明为最佳者。实际上,每一个临床医师所面临的都是患病的群体,临床经验的升华必须通过群体而做出。但是人与人之间由于种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一般健康状况以及疾病状况不同等而存在很大的差异,人体疾病的进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除了生物学因素以外,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经济因素等亦影响着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对治疗措施的反应性。为了更好地通过群体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探索群体研究的规律。

    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是应用流行病学原理指导临床实际的基础科学。流行病学是一个研究疾病及疾病影响因素在人群中的分布,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但是在生物医学模式盛行的时期,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高度分化,临床医师更关心个体病人的诊治,认为疾病调查和预防是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任务,流行病学似乎和临床医务人员无关。要弥合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裂痕,流行病学可以起到特殊的桥梁作用。实际上,早在流行病学建立和发展初期,如Petty(1623~1687)、Frank(1745~1821)等学者就认为应该把个体病人放在自然、社会环境中来考察,临床医师的职责应该从医院和实验室扩展到社区和人群,不仅要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水平认识疾病,还应该了解社会、环境、职业、行为以及风俗习惯等与健康状况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