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08版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应试全书(上下)》 |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编著 |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6/1 |
ISBN:9787530433508 |
定价: 150.00元 |
|
编辑推荐
1个考点一个图表;14门全真模拟试题;6000道考前练习题。
名校名师,权威指导。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功之路。
与已有同类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以表格的形式解析考纲,言简意赅,突出重点,纵横比较,便于读者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复习。
·对考纲要点进行分级,将“掌握、熟悉、理解,了解”的内容,以不同个数的“×”加以标识。
·配合强化试题及其答案精解,强化试题设置涵盖知识点广,重点突出,答案的精解帮助考生加深对考纲要点的理解。
·每门科目所附全真模拟题,知识要点和难度设置与国家执业考试分值一致。
·编写人员为资深专家,内容权威、答案准确,解析精辟,令广大读者开卷受益。
全书编写突出重点,解析难点,强化考点,简明扼要地反映大纲突出“三基”的要求,练习、考前突击训练为一书,非常适用于在繁忙临床工作中备战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
“医考过”丛书三步使用法:第一步:全面复习,整体把握;第二步:强化练习,研习真题;第三步:考前冲刺,模拟演练。
内容推荐
本书依据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新修订的200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综合笔试部分),删减了部分考试科目,增加了《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拓展了中医经典著作的内容及各科目的知识要点,遵循突出中医、突出临床、突出基本知识的原则,体现“点多面广”,紧扣大纲要求,围绕临床各科目内容,指导中医执业医师复习应试。
本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院长亲自挂帅,各个教研室中具有多年教学、考前辅导经验的教授、专家合力编写。全书以表格和强化试题、模拟试题相结合的方式,各科目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1)考纲要点(归纳每章节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便于复习时把握全局);(2)考纲解析(以表格的形式集中解析考纲的基本内容,便于知识的梳理,提纲挈领);(3)强化试题(根据考纲要求和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命题特点,分别编写出A,、A,、B,共3类试题,便于实际运用,强化练习);(4)试题答案及精解(对强化试题精解分析,指出试题的知识点、要点或难点,便于试题理解分析与掌握)。另外,每门科目附一套全真模拟试题。
目录
上册
第1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1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2章 精气学说
第3章 阴阳学说
第4章 五行学说
第5章 五脏
第6章 六腑
第7章 奇恒之腑
第8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9章 经络
第10章 病因
第11章 发病
第12章 病机
第13章 防治原则
第2篇 中医诊断学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问诊
第3章 望诊
第4章 望舌
第5章 闻诊
第6章 脉诊
第7章 按诊
第8章 八纲
第9章 病性辨证
第10章 脏腑辨证
第11章 六经辨证
第12章 卫气营血辨证
第13章 三焦辨证
第3篇 中学
第1章 药性理论
第2章 中药的配伍
第3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4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5章 解表药
第6章 清热药
第7章 泻下药
第8章 祛风湿药
第9章 化湿药
第10章 利水渗湿药
第11章 温里药
第12章 理气药
第13章 消食药
第14章 驱虫药
第15章 止血药
第16章 活血祛瘀药
第17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18章 安神药
第19章 平肝息风药
第20章 开窍药
第21章 补虚药
第22章 收涩药
第23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24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第4篇 方剂学
第1章 总论
第2章 解表剂
第3章 泻下剂
第4章 和解剂
第5章 清热剂
第6章 祛暑剂
第7章 温里剂
第8章 补益剂
第9章 固涩剂
第10章 安神剂
第11章 开窍剂
第12章 理气剂
第13章 理血剂
第14章 治风剂
第15章 治燥剂
第16章 祛湿剂
第17章 祛痰剂
第18章 消食剂
第19章 驱虫剂
第20章 涌吐剂
第5篇 针灸学
第1章 针灸学发展概况
第2章 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3章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4章 腧穴的分类、主治特点和规律
第5章 特定穴
第6章 腧穴的定位方法
第7章 手太阴肺经、穴
第8章 手阳明大肠经、穴
第9章 足阳明胃经、穴
第10章 足太阴脾经、穴
第11章 手少阴心经、穴
第12章 手太阳小肠经、穴
第13章 足太阳膀胱经、穴
第14章 足少阴肾经、穴
第15章 手厥阴心包经、穴
第16章 手少阳三焦经、穴
第17章 足少阳胆经、穴
第18章 足厥阴肝经、穴
第19章 督脉、穴
第20章 任脉、穴
第21章 常用奇穴
第22章 毫针刺法
第23章 常用灸法
第24章 拔罐法及其他针法
第25章 头针、耳针
第26章 治疗总论
第27章 头面躯体痛证、内科病证
第28章 妇、儿科病证
第29章 皮外骨伤科病
第30章 五官科病证
第31章 急症
第6篇 中医内科学
第1章 感冒
第2章 咳嗽
第3章 哮病
第4章 喘证
第5章 肺痈
第6章 肺痨
第7章 肺胀
第8章 心悸
第9章 胸痹
第10章 不寐
第11章 癫狂
第12章 痫病
第13章 痴呆
第14章 厥证
第15章 胃痛
第16章 痞满
第17章 呕吐
第18章 噎膈
第19章 呃逆
第20章 腹痛
第21章 泄泻
第22章 痢疾
第23章 便秘
第24章 胁痛
第25章 黄疸
第26章 积聚
第27章 鼓胀
第28章 头痛
第29章 眩晕
第30章 中风
第31章 疟疾
第32章 水肿
第33章 淋证
第34章 癃闭
第35章 郁证
第36章 血证
第37章 痰饮
第38章 消渴
第39章 自汗、盗汗
第40章 内伤发热
第41章 虚劳
第42章 痹证
第43章 痉证
第44章 痿证
第45章 腰痛
第7篇 中医外科学
第1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第2章 中医外科学疾病命名、基本术语
第3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4章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第5章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第6章 疮疡
第7章 乳房疾病
第8章 瘿
第9章 瘤、岩
第10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第11章 舡门直肠疾病
第12章 泌尿男性疾病
第13章 周围血管疾病
第14章 其他外科疾病
下册
第8篇 中医妇科学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女性生殖器官
第3章 女性生殖生理
第4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5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
第6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
第7章 月经病
第8章 带下病
第9章 妊娠病
第10章 产后病
第11章 妇科杂病
第12章 计划生育
第13章 女性生殖功能的调节 与周期性变化
第14章 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第9篇 中医儿科学
第1章 中医儿科发展简史
第2章 小儿生长发育
第3章 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第4章 四诊概要
第5章 儿科治法概要
第6章 儿童保健
第7章 胎怯
第8章 硬肿症
第9章 胎黄
第10章 感冒
第11章 咳嗽
第12章 肺炎喘嗽
第13章 哮喘
第14章 鹅口疮
第15章 口疮
第16章 泄泻
第17章 厌食
第18章 积滞
第19章 疳证
第20章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21章 汗证
第22章 多发性抽搐症
第23章 惊风¨
第24章 癫痫
第25章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26章 肾病综合征I
第27章 尿频
第28章 遗尿
第29章 五迟、五软
第30章 麻疹
第31章 风疹
第32章 猩红热
第33章 水痘
第34章 手足口病
第35章 流行性腮腺炎
第36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37章 百日咳
第38章 寄生虫病
第39章 夏季热
第40章 紫癜
第41章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第10篇 诊断学基碍
第1章 症状学
第2章 问诊
第3章 检体诊断
第4章 实验室诊断
第5章 心电图诊断
第6章 影像诊断
第7章 病历与诊断方法
第11篇 传染病学
第1章 传染病学总论
第2章 病毒性肝炎
第8章 流行性出血热
第4章 艾滋病
第5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第6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7章 伤寒”
第8章 细菌性痢疾
第9章 霍乱
第10章 消毒与隔离
第12篇 内科学
第1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2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3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4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5章 血液系统疾病
第6章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第7章 急性中毒
第8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13篇 医学伦理学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3章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4章 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
第5章 医患关系道德
第6章 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道德
第7章 医学科研工作的道德
第8章 医学道德的评价、教育和修养
第9章 生命伦理学
第14篇 卫生法规
第1章 卫生法
第2章 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第3章 执业医师法
第4章 药品管理法
第5章 传染病防治法
第6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7章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8章 中医药条例
第9章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