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家教方法 图书编号:20215644
 
《网上青春:揭秘青少年网络世界》
作者:(美)古斯汀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1
ISBN:9787220075773 定价: 20.00元
        编辑推荐

    “一本为人父母(和未来的父母)必读的书。作者就像你的亲女儿——她解释了所有儿女们的行为的原因。本书就像一本父母子女辞典。这本书写得真及时、真精彩!”

    ——《17岁》杂志前任主编阿杜莎·鲁宾斯坦因

    “对于迷失在网络空间的成年人,本书让人觉悟、给人安慰。作者坦诚地列举了网络带给孩子们的威胁,但更带给我们新颖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让我们了解网络在青年人生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父女》杂志总裁、《父女关系:如何理解、激励和支持你的女儿》一书作者乔·克利

    本书将向你扼要介绍现代科技催生的青少年一代的所作所为,以及如何用健康、现实的态度对待他们(最理想的是在此过程中融洽与孩子的关系)。本书涉及的问题有:青少年博客(网络日志)、像“我的空间”网(Myspace)一类的社交网、网络欺凌以及科技如何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教育界如何利用技术、青少年如何迎接新技术,如何影响娱乐业和媒体,如何利用技术以新的创造性方式表达自己。本书将帮助你理解这些新技术以及青少年如何利用技术、你应该警觉什么问题,从而积极看待青少年上网的问题。

    内容推荐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家长了解和探究十六七岁的孩子如何度过网上青春。它节录了许多行业专家和青少年的真实口述,内容丰富,析理透辟,涉及网络社交、网络日志、网络欺凌等诸多内容。本书协助众家长了解青春期少年在网络新世界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帮助家长更新知识、增强能力,从而为自己的孩子在网络的世界里设置一道坚固防线,保护孩子的安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安娜斯塔西娅·古斯汀,是一位获得大奖的博客作家以及美国青少年问题专家,她的作品经常得到引用。她的博客Ypulse.com对各类机构、品牌和媒体执行者有着重要影响。她的博客还被数家顶尖杂志作过介绍,包括《今日美国》、《商业周刊》、《福布斯》(Forbes)等等。古斯汀是西北

    目录

    第一章 见识一位网迷少年

    一位网迷少年的一天

    闪回80年代

    少年们真的变了吗

    婴儿潮一代、X一代、Y一代

    第二章 电子日记

    亲爱的日记

    什么是博客

    青少年博客一览

    为什么写博客

    网上公布信息意味着什么

    网上公开身份

    关注节食问题

    发泄还是危险信号

    你有知情权

    第三章 找到青少年的空间:社交网站

    在龙园结交

    J.曼克:“我的空间”用户

    什么是社交网站

    为什么社交网站这么火

    期望认同

    变换身份

    男女交往

    恐惧的原因:虚构还是事实

    第四章 网络欺凌

    8年级女生的攻击

    现实中的欺凌

    谁受欺负

    为什么孩子会欺负人

    低俗文化

    现实欺凌与网络欺凌

    网络公开

    网上辱骂

    盗用身份

    人身攻击

    网络骚扰与网络狩猎

    制止网络欺凌

    第五章 父母的干预

    本书中最古老的花招

    见识两位父母

    大卫

    简

    父母对抗媒体

    来自陌生人的危险

    电子锁链:手机

    了解孩子的网聊伙伴

    戒偷盗:父母与非法下载

    共度家庭电脑时光……

    填平沟壑

    第六章 教学相长

    重回学校

    塔玛佩斯高中

    校园联网

    开拓者、追随者及谨小慎微者

    阿比

    杰森

    过滤真实的世界

    短信发送答案

    可靠来源

    博客与限度

    局部的成功

    第七章 权力的转移

    拯救环境

    行动主义2.0版

    媒体2.0版

    这是个“混搭”的世界

    制作他们自己全方位联网的媒体

    《迷惑》:网上青少年科幻杂志

    我的第二人生

    权归于民

    结语

    术语表

    作者简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见识一位网迷少年:

    @闪回80年代

    我们大都还记得早上挣扎着起床上学的情形。母亲会唱一些乡村歌曲、打开百叶窗唤醒我。如果还不起作用,她会把冷水洒在我脸上。作为80年代后期的青少年,房间里必备立体声音响。这是你骄傲的资本(类似今天的电脑),受惩罚时会被父母拿走。电话也是如此。我说的是座机。还有盒式磁带,尤其是朋友们为你混录的磁带,更是大伙儿趋之若鹜的东西。上学途中,我爱听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英国摇滚乐队)、大卫·鲍伊(David Bowie,英国歌手)、怪人合唱团(The Cure,英国组合)、凯特·布什(KateBush,英国摇滚歌手)的歌,根据情绪选择他们的歌曲。如果要在上学前和朋友谈话,只有打座机或公用电话。

    我们的学校里多半没有电脑——至少教室里没有。倒是都有计算器。在80年代后期,没有互联网,只有我在电脑夏令营学到的DOS系统。如果你父母有能力购置旗舰游戏64(Commodore 64),那大概你也是在改良打字机上打这款游戏。

    那时候,孩子们的社交都是通过电话联系或直接接触。放学后,你可能在雅达利(Atari)家用游戏机上打“青蛙大冒险”(Frogger)或Donkey Kong,或在朋友家看MTV音乐排行榜。恃强凌弱是直接或通过写条子进行的,就像两个8年级女生欺负7年级的我达好几个星期一样。从小在纳什维尔长大,我和朋友们听了很多场现场音乐会,看了很多适合各年龄观众的表演。我们还拥有一台VCR,当时可算十分“高科技”了。和朋友在一起的夜晚,我常租影碟看。床头柜里有我的日记本,供我睡觉前袒露心迹。

    那时候,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间似乎多一些。在我10来岁时,放学后常与朋友在商场闲逛,或晚上在麦当劳的停车场玩。稍大一些时,我常与朋友在一个叫“龙园”的儿童游乐场听朋克音乐或其他另类音乐。我们年龄相仿,在不同的学校就读,都喜欢同类音乐。我们常数小时在黑暗中聊天。我也常参加朋友的聚会,他们的父母都外出了,而我没告诉我的父母实情。……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