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素质教育 图书编号:20207591
 
《你的孩子属于哪种思维类型》
作者:(美)内肯 著,张雪萌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5/1
ISBN:9787508611389 定价: 29.00元
        编辑推荐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为什么有的孩子从来不按时完成作业,功课都拖到最后一秒才写?为什么有的孩子上课精神不集中,不停开小差?为什么有的孩子不会整理书包和收拾房间?为什么有的孩子需要老师不断提醒督促?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听不进家长的话?……阅读本书,了解你的孩子属于哪种思维类型,因型施教,激发孩子内在潜能。不要急着怨孩子,错误可能就在你身上。孩子的思维类型分四种,因“型”施教,教对了,才成功!

    全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第一,房问整洁,作息规律,还能快快乐乐地玩耍。

    先做个小测验,了解一下孩子的思维类型,看看他是“规则型”(企鹅)、“谐调型”(狗狗)、“发现型”(小马),还是“分析型”(狮子)吧!唯有了解孩子的想法,掌握每种类型的优点、缺点、偏好之处,才能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教养方法,创造出一个最适合孩子的学习环境,激发出孩子内在的所有潜能。

    内容推荐

    本书提供了生动翔实的例子、中肯的建议,还有步步到位的方案,具体包括:判断孩子思维类型的小测试,吸引孩子注意力、让孩子精神振奋的最奏效的教养方式,思维类型受到环境压制时,孩子会有哪些表现,“感觉偏好”对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对于一些有特殊问题的孩子,比如学习能力出现障碍,有哪些对策,为了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得健康快乐,思维类型不同的家庭成员应如何相处等。

    作者简介

    兰纳·内肯(Lanna Nakone),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专职规划师,她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已经有七年多的时间了,很多人从她那里学到了把握生活的本领。她利用最新的大脑研究,独创出符合每个人思考模式的整理方法。她的公司服务的对象除了忙碌的父母之外,还包括大型企业(包括B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1章 各种各样的“井井有条”

    小测试: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种思维类型?

    第2章 规则型:“企鹅”

    第3章 谐调型:“狗狗”

    第4章 发现型:“小马”

    第5章分析型:“狮子”

    第6章偏爱哪一种感觉

    小测试:你的孩子偏爱哪一种感觉?

    第7章外向和内向

    小测试:判断孩子是外向还是内向

    第8章性别差异

    第9章动物园里的规划——你家里不同的“动物”,怎样才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呢?

    结语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各种各样的“井井有条”

    在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就像那个电视节目《布雷迪一家》里的卡罗尔·布雷迪一样,她最关心的就是“秩序”。不是我开玩笑,我们家的起居室就像饭店里的大堂一样。妈妈顶自豪的事情就是知道每一件小东西放在哪儿,所以,每逢我从学校跑回家找跳绳,她都会要我镇定下来。然后说:“兰纳,亲爱的,你要记住,户外运动用的东西都存在车库里,放在左边最底下的那层架子上。”妈妈是个极重视秩序的人,所以她的座右铭自然是“各得其所,万事妥帖”。

    我爸爸则正相反,他在整理东西这方面一点儿长处都没有,他有许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铲雪或在车库里不停地修点儿什么。他的书桌都快埋在纸堆里了,桌上尽是金融投资方面最新的文章。他总也找不到自己的车钥匙,还觉得所有的东西都长着腿儿,要不然那些东西干吗老是不见了呢?然后通常是妈妈出场,将东西找出来……随着我一天天长大,我也想学着像妈妈那样精细,可是,就算我把冬天穿的厚靴子摆到妈妈指定的“放鞋处”,还是做得不够好。妈妈希望我把鞋一只只地码齐,像布卢明代尔百货公司里的商品那样!直说吧,一提到秩序,妈妈、爸爸和我的反应是不同的,我们的做法也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其实,这里面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是表现出了与生俱来的行为类型而已。

    和许多家长类似,我妈妈自以为是地看待我们三个的差别,很明显,她认为自己整理东西的方法是最好的。她是一位出色的主妇,而我,因为是个小孩子,就是“办事有一点点没条理”,“必须尽早向妈妈学习”,等等。我真的“没条理”吗?不是啊,我只是和她不一样。在讲求秩序的微妙世界里,如果你做得不够尽善尽美,就是做得不合格,整顿秩序成了一种刻板的活动。“秩序”的定义只有一个——直到现今都是这样的!不过我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肯定,不要阻挠他自我的发展,不要强迫他顺应大人的行为模式。规整一个家,应该照顾到家里每一个成员的需求,对不同的意见要表扬,而不要鄙视,更不能责备。

    我经常忙碌一整天为客户设计房间的布局。可回到家以后,我会想:“如果我的客户小时候学过一些基本的技巧,他们可能就不会这么依赖我了,我敢肯定他们会生活得更轻松,更自信,只要当初……”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决心写一本实用的书,把重点放在儿童特殊的需求与能力上,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儿童的情感、本领与特性。

    事实上,如今的孩子太累了,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面对着来自亲朋和社会的高度期望。他需要搞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但是他没这个时间,也没人给他必要的辅导。大约5%的现代美国儿童患有抑郁症,600万儿童离不开利他灵(一种神经中枢兴奋剂),而服用精神疾病类处方药的患儿数目已经比10年前增长了一倍多!孩子们需要帮助!我们能不能有所行动,教他们学会计划,让生活变得更简单、有效、令人满意,少让孩子们接受药物治疗?如果家长和老师都对这项行动进行深入的了解,为共同的信念而努力,我们就能为孩子营造一个环境,让他们凭借自己的禀赋,自信愉快地把握生活。现在,花一点时间了解你的孩子在想什么,他的头脑属于哪种类型,你会在未来获得丰厚的回报。

    怎样安排才能维护每个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利益呢?答案既深奥又简单:秩序的含义不止一种,让多种合理的方案并存!亲身体会告诉我,用别人的方式办事很难,也很令人灰心丧气。在这本谈论孩子与规划的书里,我想带你去了解,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需求、能力和行为类型。明白了这一点,对孩子、家长和老师来说,都将是莫大的解放!

    我认为,作为家长、老师、儿童护理员、保姆或其他负责照料孩子的人,一定得清楚:哪些做法孩子容易接受,他的学习模式有什么特点,他在想些什么。多年来,我一直在“生活规划”这一领域的第一线工作,跟很多孩子、很多家庭打过交道,我观察到,如果计划方式跟孩子不合拍,只会让他把事情越办越糟。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孩子做什么事情最顺手,然后,让他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他的价值。艾丽斯·米勒写过一本经典的书:《天才儿童的传奇人生》。她在书中说道:“如果做母亲的不为显现自己的权威,只为孩子的发展着想,那么孩子就幸运了,在他的身上,健全的自我认识能够得以发展。”无论如何,父母总是希望孩子的生活美满,没有人会成心塞给孩子一套不适合他的生活计划,害得他举步维艰吧!

    现在当小孩没有以前容易了

    太重视物质的孩子,失去了一点童年的快乐,多出了几分恼人的心事,他们的表现总有些叫人担心。

    ——朱丽叶·B·肖尔,《孩子们为购买而生》

    必须让孩子们意识到生活条理的重要性。这几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客户家里工作,为上百户人家调整家里的布局,其中超过半数的家庭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上星期,为了给伯克利一个五年级的小女孩布置房间,我花了十多个小时(有意思的是,上上个星期,她妈妈的私人医生找我去布置诊所,我都没花这么长时间)。我发现,在这些家庭里,生活用品的数量增长得太快。你或许很难想象,起居室和孩子平常玩耍的角落里会堆着那么多玩具(好像玩具的公墓);还有孩子们的书包,又大又沉(像机场托运的行李);每天早8点孩子出门前,家长要忙的一大堆事情也是够累人的(包括预备早饭,给孩子穿戴整齐等等)。“太麻烦了,”我想,“我们需要更好的方法。”人人都快马加鞭,可是谁也没有领先。有一次一位妈妈对我说:“为什么我总是在给孩子收拾屋子,可总也收拾不干净呢?怎么就那么烦呢?我经常听见家长抱怨:“要干的活儿太多,时间又太少。”父母的感觉是,为了让孩子每天能有一个好的开始,他们得花费不少心血,经常忙得连自己的事情都顾不上了。

    凯西·赫什一帕希克是《爱因斯坦从不使用教学卡片》的作者,她在书中说道:“如今我们处于一个‘崇尚获取、失却童年’的时代。”下文的统计数字揭示出当今儿童典型的生活状态:孩子们一方面给宠坏了,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另一方面却很孤独,没有心中的榜样,也没有人去主动关照一下他们的内心。这些年来,我观察到,家长要么太严,孩子的一切都要过问,要么太松,整个儿一个大撒把——可要说到生活基本问题怎么处理,、家长给孩子讲得很少。更不用说针对孩子的反应,想出恰当的对策了。

    难怪尽管父母心力交瘁,孩子的生活还是乱糟糟的,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变得太难以应付、太复杂了。家长给买的东西越多,孩子想要得越多,孩子要得越多,局面越乱,父母都没有时间对孩子展开教育了。

    上世纪60~70年代,中产阶级的父母希望把自己儿时没有的东西全部给予孩子。他们不愿意管束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为孩子包揽一切,觉得这样才能表达父母对子女的爱。不过,给孩子当管家,伺候孩子洗澡,从长远来看,对谁都没有好处。其实,面对孩子每天层出不穷的要求,说一声“不行”,不由着他们的性子买东西,更能体现你对孩子真挚的爱与关怀。“玩具公墓”不能让一家人和和美美,倒是收拾起来把人累得够呛。在你能够与孩子相伴的宝贵时光里,如果你们一直在擦洗芭比娃娃那一大堆家什,或是给凯莉娃娃重新摆摆位置,这一晚上就彻底荒废了。另外,很有可能哦,孩子看电视多了,看见的好玩儿的、想买的东西就多了。要想保持家里的整洁,一定得从逛商店开始,不能等到东西进了家门——因为进了门就得找地方安置,可谁有这份时间,谁又乐意干这个呢?

    有时候走进一个孩子的房间,我会想:“啊哦,我是进了‘玩具反斗城’还是进了书店呀?”他们的卧室本来是睡觉的地方,现在好像成了储藏间——堆满了小家伙们想要的每一件东西。前一阵子,一位客户的女儿说过这么一句话:“妈妈,东西都是你买回来的,干吗老让我和这个阿姨收拾啊?”

    可能我们很难承认,但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确实有些任性,他们平时做起事来随心所欲,可是遇到他们该做的事,却总要家长命令了才会去做。最近我去的那一家有个8岁的小男孩,吃完晚饭在那儿刷碗。他平时不刷碗的,今天只是因为“妈妈要去回邮件”,才让他替妈妈刷的。

    家里太乱套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激发孩子身上的潜力——单是费半天劲儿收拾屋子是不行的。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师丹·金德伦指出:“家长总认为,花钱把东西买回来孩子就不闹了。可是这么做是不利于孩子个性发展的,孩子会失去锻炼的机会,再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也不清楚自己有什么能耐,有什么局限。”

    如今,孩子们必须有这个认识:要想踏上成功之路,就得制订一套合适的计划,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从前我上学的时候,学校没有教过我们做计划,也没有讲过怎样安排时间。不过现在好了,全国各地的老师都在向学生灌输“计划”的重要性。南加州有一位小学四年级老师,他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睁开眼,先打开活页夹,用10分钟时间,在日程表上写下这一天的安排;晚上临睡前,再抽出10分钟来回顾一下自己做得怎么样。这位老师还指定每周五为“清理书包日”。

    总之,作为家长或老师,要注意时时刻刻、方方面面让孩子感受到计划的重要性:生活怎么安排,时间怎么使用,如何应对多重挑战,最后,在家、在学校怎么和别人合作。要是教会孩子这些,就是教给了他最有用的本领,他会明白,自己在家里、在社会上都是重要的一员。

    父母首先要懂得计划

    “discipline”(纪律、训导)源于拉丁文“discipulus”,意为“教”或是“学”。让孩子遵守纪律,传统的做法是命令他做这做那,却不教给他怎么去做,也就是不向他解释正确的做法,所以往往收效甚微。家长、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忘了孩子的年龄,不考虑他们体力、智力的实际水平。史蒂文·科维说得好:“计划是什么?计划是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实现家长对他的期望。”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少一些压力,多一点休息放松的时间,好好透一口气。

    我们每天都要超负荷地工作、接受信息、承载压力。这种过度繁忙、紧张无序的生活会给我们的家庭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希望这本书能为你找回久违的恬静,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悠然,做一个更有信心、更能干的爸爸或妈妈。但愿读过此书的人都会重拾信心!最重要的是,这本书会帮助你的孩子生活得更开心、更顺利。

    孩子的天赋是什么?这本书将帮你判断;成长的烦恼怎么化解?这本书也会提供有效的方法……孩子的学习环境很适合他,他觉得很快乐、很舒适——这就对了。生活井井有条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把孩子从学校拿回来的图画作业装到盒子里,贴上标签:四年级纪念品”——不,不是!我们要的是真正的“条理”,能够让孩子过得舒心,做起事来最有效率,生活得最幸福。家长所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鼓励他实现自我。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位医生,也是一名教育家,她是“课堂儿童行为研究”的先驱:她曾说过:“秩序是人生在世的一种需求,有序的生活给人以真正的幸福……孩子们从心底里渴望着秩序。”

    孩子们渴望着秩序——这就开始吧!

    为孩子整顿生活秩序的时候,父母要耐心一些,听取孩子的意见——孩子对秩序有着自己的理解。不过我也知道,让父母接受子女的观点,有时候是挺难的。

    ——丹尼斯·艾尔, 《女老师和她的两个孩子》

    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合格的儿童教育,首先要给孩子提供适合他发展的环境,而秩序是这个环境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孩子先是希望自己的环境“一切就绪”,然后才会进一步产生其他需求。玛丽亚还谈到,所谓“适合孩子的环境”,就是孩子身处其中能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与热情;“不适合的环境”则是说,孩子的想法和渴望均得不到重视,在这种环境里,他的表现当然不会好了。我非常赞同玛丽亚的这些看法,是的,每个孩子都渴望着以自己的方式生活。

    这本书是为7~13岁的孩子设计的,愿书中所列举的方法有助于孩子们在中小学的岁月中生活得更愉快。鲁道夫·斯坦纳把7~13岁称为“童年时代最关键的7个年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更多地来源于感受,而不是思考。曾有一位神经学家称:“他们的心智还在发展。”七八岁的孩子渐渐懂得是非,开始迈向独立;他们喜欢模仿长辈,想帮着长辈做些事,他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不过,他们已经理解诸如“责任”、“因为……所以……”、“所作所为的后果”这样的概念,还会判断周围的情况。

    到了9~10岁,孩子就已经很独立了,只需要父母偶尔给予一点点帮助。DVD、洗碗机……基本上家中所有的电器他们都会使用。此时的孩子已经会照顾自己了,但他们对父母还是很景仰的,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一年龄段是教他们料理生活的最佳时机。《幼儿教育方法》的作者埃莉诺·雷诺兹说过:“要知道环境对孩子是多么重要——环境直接影响着他的思维、感受、行为、健康、创造力,还有他的人际关系。”所以,让孩子及早学会规划自己的环境,将大大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