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 图书编号:20201779
 
《颜面颈部穴位反射区调理绝技》
作者:云春 等主编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1
ISBN:9787509116760 定价: 29.00元
        内容推荐

    “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本套丛书是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全身穴位和内脏器官在体表的反射区,进行手法或针法的刺激、治疗,从而实现调理机体平衡,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在疾病初期将患者治愈的目的。

    目录

    第一章 颜面部穴位反射区分布

    一、颜面针灸法概述

    二、眼针疗法概述

    三、鼻穴疗法概述

    第二章 颈项部的穴位反射区分布

    一、颈项部的经络和穴位分布

    二、颈项部的穴位反射区分布

    第三章 耳针的穴位反射区分布

    一、耳郭的解剖结构

    二、耳郭的血管与神经

    三、耳郭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四、耳穴的分布

    五、耳穴的配方原则

    六、耳穴的探查方法

    第四章 颜面穴调理绝技

    一、头面部典型亚健康症状的耳针调理

    二、颈肩部典型亚健康症状的耳针调理

    三、胸背部典型亚健康症状的耳针调理

    四、腰腹部典型亚健康症状的耳针调理

    五、四肢部典型亚健康症状的耳针调理

    六、泌尿生殖系典型亚健康症状的耳针调理

    七、其他特殊部位典型亚健康症状的耳针调理

    八、疲乏

    九、脱发

    十、梅核气

    十一、颈肩背痛

    十二、腹泻

    十三、月经不调

    十四、感冒

    十五、腰痛

    十六、胃脘痛

    十七、高血压

    十八、低血压

    十九、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二十、抑郁症

    二十一、失眠

    二十二、疲劳

    二十三、头痛

    二十四、耳鸣

    二十五、遗尿

    二十六、神经衰弱

    二十七、眩晕

    二十八、视力疲劳

    二十九、性功能衰退

    三十、痔疮

    三十一、便秘

    三十二、痤疮

    三十三、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五章 耳针颈项针调理绝技

    一、慢性疲劳综合征

    二、肥胖

    三、办公室综合征

    四、电视综合征

    五、计算机病

    六、高楼综合征

    七、考试综合征

    八、空调病

    九、离退休综合征

    十、神经衰弱

    十一、失眠

    十二、抑郁症

    十三、头痛

    十四、眩晕

    十五、腹胀

    十六、便秘

    十七、感冒

    十八、慢性支气管炎

    十九、慢性胃炎

    二十、胃、十二指肠溃疡

    二十一、慢性腹泻

    二十二、神经官能症

    二十三、心脏神经官能症

    二十四、神经性厌食症

    二十五、盗汗

    二十六、肩关节周围炎

    二十七、落枕

    二十八、第 腰椎横突综合征

    二十九、腰肌劳损

    三十、坐骨神经痛

    三十一、月经不调

    三十二、痛经

    三十三、带下病

    三十四、颈椎病

    三十五、心律失常

    三十六、过敏性鼻炎(鼻塞喷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颜面部穴位反射区分布

    一、颜面针灸法概述

    颜面针灸疗法是针刺面部特定的穴位以治疗全身多种疾病的方法。它是后人在《黄帝内经》面部分主五脏理论指导下创立发展起来的。

    头面居于全身的首要地位,与经络系统有密切联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十二经脉中除手足三阳的主干直接分布到头面外,还有手少阳心经“循咽,上系目系”;足厥阴肝经‘‘上人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汇于巅”,并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也循行到达面部。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在体内沟通表里脏腑后,表里二经的经别都相合而上走头面部。在奇经八胚中,督脉“下额,抵鼻柱”;任脉“循面人目”;冲脉除并合任脉循面和目外,还“渗诸阳,灌诸精”,加强了头面与全身内外的联系。通过经络气血的传输,使面部与全身的脏腑肢节联系为一个整体,故脏腑肢节的病理能在面部的一定区域反应出来。《灵枢·五色》篇记载,面部可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反应“五脏、六腑、肢节”三部的病症。所谓“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天,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这是脏腑肢节的病理变化反应于体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经绔学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的内容之一。而针刺这些部位则能对有关脏腑肢节产生治疗作用。……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