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保健/心理健康 > 常见病 图书编号:46340
 
糖尿病一本通(赠送VCD光盘)》
作者:许樟荣 著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1
ISBN:9787538436495 定价:26.80元
     编辑推荐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李深,总后保健局局长王文中,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向红丁联合推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际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为全国保健系统、总队系统、各在机关开展讲座百余场。

    赠送许樟荣教授社区巡讲VCD光盘,糖尿病人食物等值营养交换份挂图。

     内容简介

    糖尿病已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目前我国糖尿病病人已达四千万人,每年增加120万,每天增加3000人,说明我国糖尿病正处于爆发流行期。如何提高广大群众对糖尿病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健康意识。由著名糖尿病专家许樟荣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国内外防治糖尿病的最新进展,围绕糖尿病与人们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实际情况,就人们在生活富裕之后,如何有效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编著了《糖尿病一本通》,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糖尿病防治的“256”新模式,对糖尿病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到预防和治疗都有详细的描述。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营养、运动疗法、用药治疗、心理调节、生活细节等方面提供了细致且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方案。并让病人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和运动方式。纠正了糖尿病防治中的许多错误观点,其中一些糖尿病的日常保健小常识,更是为广大糖尿病人送去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本书百科全书式的解答是广大糖尿病患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和家庭必备的工具书。

     目录

    总述 揭开“甜蜜的杀手”之谜

    明其危害,观其类型,提高安全指数

    探其成因,加强督导,促进生活幸福

    望闻问切,断症预防早安心

    糖尿病十误区

    测一测,“杀手”与你的概率

    第一章 “早”字当头,未雨绸缪做好防治工作——糖尿病病人的防治方案

    未雨绸缪,筑牢三级防线

    糖尿病病人不可不知的“258”方案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患于未然

    糖尿病病人细节决定健康

    掌握十大举措与健康结伴而行

    健康投资,省钱安心保治疗

    第二章 饮食调配,营养全面助健康——糖尿病病人的饮食调养

    根据饮食新疗法订一份“新菜单”

    花样翻新变换着吃,让营养更丰富

    食疗从菜篮子里的“降糖药”开始

    因病因人而施的营养配餐

    第三章 适当运动,长寿有方妙回春——糖尿病病人的运动环节

    运动计划是必要的一环

    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

    糖尿病的运动事项和禁忌

    第四章 对症下药,科学治疗有成效——糖尿病病人的就医与用药

    该就医时应就医,门诊就诊明病情

    正确就医,住院治疗掌控有序

    合理用药,口服降糖药的安全使用

    分级治疗,科学选药规范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不能忽视的十大因素

    中西合璧,多药联合综合治理

    第五章 心态平和,自信乐观百病通——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调适

    从心态起步,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乐观待病,泰然处之不畏不惧

    把心理护理做“绝”的技术和艺术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护理

    第六章 亲身力行,自我管理控病有方——糖尿病病人的生活与教育

    自我监测病情,益于治疗

    四季养生,身体力行显奇效

    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去享受正常的人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七章 因症施治,对糖尿病并发症说“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没有并发症,糖尿病就不可怕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窗——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形形色色

    金玉良言——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导

    城市“死亡四重奏”——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狼狈为奸

    诊断容易但易被忽视——糖尿病合并下肢闭塞性动脉病变

    治疗有方,多种选择

    健康之行,始于足下——糖尿病足的诊治与预防

    当心糖尿病口腔并发症

    糖友阳痿莫担忧

    妊娠合并糖尿病不容轻视

    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危害的有效途径——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用药心得——不同降糖药,因人因病施治

    糖尿病问与答

     媒体评论

    许樟荣教授的这本新著《糖尿病一本通》以家庭保健为主,从预防、就医、用药、生活、心理、饮食、运动等几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内容通俗易懂,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于一体,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必备的家庭保健工具书。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 李深

    人们在建设美好生活、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由于不良生活方式而导致的慢性疾病正悄无声息地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没有健康,再灿烂的生命也只是昙花一现,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再多的财富也不能享受。而改变观念就从此时开始,你的健康需要你自己管理。

    ——总后卫生部保健局局长 王文中

    一个好汉三个帮,糖尿病病友也需要好帮手,《糖尿病一本通》就是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好帮手。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什么是糖尿病,帮你增加相关营养常识,使你能对自己日常饮食进行监控,对自己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对自己的血糖进行自我监测,让糖尿病病友了解自己摄入的营养素及血糖的波动情况,及时改善生活习惯,像正常人一样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我愿将《糖尿病一本通》介绍给广大读者。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北京协会医院糖尿院中心主任 向红丁教授

     书摘插图

    揭开“甜蜜的杀手”之谜

    糖尿病给人类带来了严重不幸,这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2006年,经过许多国家提议,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每年的11月14曰命名为“糖尿病日”。11月14日是胰岛素的发现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加拿大的Banting医生的生日。早在199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已经将该日命名为“糖尿病日”。国际糖尿病联盟是非政府的国际组织,而世界卫生组织则是联合国的组成部分,各国卫生部的联盟。显然,从国际糖尿病联盟到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日”的命名,体现了从民间到政府,糖尿病都收到了高度的关注。

    古代关于糖尿病的记载,以中国为世界之先。早在公元前500年,“黄帝内经”上,就有关于糖尿病症状详尽的记录。在汉朝医书“金匮”上就有了“消渴”的名词,意思是多饮、多尿、多食。在西方国家,关于糖尿病的记载则比中国晚了许多年。直到公元前30~50年,罗马帝国时,Cornelius才对于糖尿病的症状做了详细的描写。而是Aretaeus(公元30~90年)第一个提出Diabetes作为糖尿病的名词,其意思是“尿病”。公元1675年,英国人Thomas Willis发现了糖尿病病人的尿是甜的,就在Diabetes这个词的后面加了一个形容词Hillitus(甜蜜的意思)。从此,英文中就有了固定的糖尿病名词:Diabetes Millitus,中文翻译为糖尿病,并一直使用至今。

    伴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日渐改善,糖尿病这个“甜蜜杀手”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我们袭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被称为文明社会的“富贵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是造成人们失明的第一位原因,美国接受截肢手术的患者中约有一半是糖尿病病人。75%左右的糖尿病病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不在少数。如我国2006年完成的中国心脏调查发现,在因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综合症入院的患者中,四分之三患者有血糖异常,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已经确诊的糖尿病病人,三分之一是未经诊断的糖尿病病人,还有三分之一是所谓的糖尿病后备者即空腹或餐后血糖受损者。

    明其危害,观其类型,提高安全指数

    糖尿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内分泌代谢异常性疾病,糖尿病发生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进一步发展可以引起全身的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从而影响到机体的许多脏器,使眼、心脏、肾脏、下肢、足、血管及神经等发生病变,还可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而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

    糖尿病的三大危害

    直接导致代谢紊乱症

    血糖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使病人出现多尿、口渴和多饮。病人体内葡萄糖不能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多进食物多饮水,形成典型的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即所谓的“三多一少”表现。1型糖尿病病人起病较急,病情较重,症状明显或严重,有的病人甚至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昏迷作为首发症状而就诊。2型糖尿病病人起病缓慢,病情相对较轻,“三多一少”的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某些不明显的症状如乏力、口渴,甚至无任何症状,只是在查体时发现血糖高,有的病人在糖尿病早期还可出现餐前发生低血糖,尤其是午餐前的低血糖。

    导致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为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一些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

    长期血糖控制不当,容易引起许多并发症,在国人十大死因当中,有半数死因和糖尿病有关。

    当血糖过高时,容易导致急性酮酸中毒、高血糖高渗透压性非酮症性昏迷;前者常常发生在1型糖尿病病人,而后者则常发生在2型糖尿病病人。这种急性的严重高血糖可以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残疾,需要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因为,这种高血糖只要及时被发现并处理得当,患者完全可以恢复正常,不仅生命得以挽救,还可以使患者少受痛苦和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

    导致慢性并发症

    持续高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制,会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足等,最终导致失明、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胃轻瘫、尿潴留、心肌梗死、脑卒中、截肢等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

    糖尿病的症状严重时,会出现严重的视力障碍和神经症状。所谓视力障碍,是看东西不清楚,又称视物模糊。长期的高血糖则可导致患者严重的眼底病变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病变轻者可无任何不适,重者则可失明。糖尿病是发达国家致盲的第一位原因。

    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通常以下肢病变更为明显,最常见的是对称性远端为主的麻木和感觉异常、感觉减退。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痛性神经病,即顽固的以下肢疼痛为严重表现的神经痛。糖尿病亦会引起自主神经病变,可以影响到多个系统,如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严重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甚至可以发生猝死

    糖尿病初期症状非常轻微。即使病情已达某一程度时,往往也没有很明显的自觉症状,所以,大多在定期性的身体检查中,才被发现出来。不过,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很少能看出有任何特别的症状,只是在尿液中检查出糖分或者血液葡萄增高而已。

    糖尿病的四种类型

    严格地讲,糖尿病应该分为四种类型。我们平常比较关注的是第一种和第二种。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曾被称之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指胰岛功能丧失,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控制高血糖。这些病人体内胰岛素低于正常值,一般在4uu/m以下,属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补充胰岛素才能控制病情,否则很容易发生酸中毒及其他并发症,故以往称之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国际上早已经不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来表达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我国的糖尿病病人中大约95%以上属于2型糖尿病病人,2型以往被称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1型不同的是,这类病人多在成年发病,故又称“成年发病型糖尿病”。他们体内的胰岛素一般正常或稍高,也有偏低者,但总的来说胰岛素的缺乏是相对的,由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原因造成胰岛素的利用障碍而发生糖尿病。病人大多体型肥胖,对胰岛素治疗不敏感,血糖波动小,很少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因而又被称为“稳定型糖尿病”。同样,国际上也不再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来描述这类患者。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即怀孕期间诊断的和怀孕期间获得的糖尿病,生完孩子以后,往往还得重新分类定型。这类患者如经过饮食和活动调整后,血糖仍不能满意地被控制,应该用胰岛素治疗来控制高血糖。

    其他类型糖尿病

    这类糖尿病包括了由于基因或其他疾病以及用药所导致的糖尿病,如胰腺疾病造成的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各类遗传疾病伴发的糖尿病以及药物导致的疾病等。

    糖尿病虽然有以上4种类型,然而1型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占糖尿病的绝大多数。因此,正确区分和掌握这两型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

    糖尿病是富贵病并不完全正确

    谈起糖尿病,一般人就说“这是个富贵病、文明病”,意思是说,人们不富裕,文明程度不高就不得糖尿病,而富裕了,文明程度高了就无法避免糖尿病。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但又并不完全正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高的地方,往往是迅速发生从穷到富变化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地方的经济开始起飞,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文化程度相对滞后,保健意识比较欠缺。从这个角度来看,糖尿病是一种在开始富裕,但富裕程度还不够;走向文明,但文明程度还不高之处易于爆发性流行的一种“欠富裕、不文明病”。

    探其成因,加强督导促进生活幸福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2型糖尿病的遗传相当复杂,至今还未搞清楚。国外有学者提出“节俭基因”学说。这种学说认为,人类在多少年以前长期处于食品匮乏阶段,人体内有“节俭基因”。这种基因的作用就是使人善于积攒能量,以度荒年。具有这种基因的人能够挨过饥荒而幸存,以达到个体生存、种族延续的目的。久而久之,在贫困国家和地区的穷人中,有这种基因者的比例就越来越高。这在贫穷时期固然是件好事,可一旦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后,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好事就会变成坏事。生活可以在一二十年发生巨变,节约基因可不会迅速消失,那是个几代人才能逐渐改变的事。结果是还没吃上几年饱饭,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就接踵而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可能导致糖尿病的五大因素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高速增长态势。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21世纪的“流行病”。那么,导致糖尿病激增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遗传因素

    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有关,欧美等国家白种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10%,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印度及中国移民的患病率可达15%~20%。中国人可能属于易患糖尿病的种族。一般说来,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母亲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概率大约高于父母双方都不是糖尿病者。父亲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增加不明显。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但也不是必然就患糖尿病。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的遗传主要是一种易患倾向,至于是否发病或何时发病,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环境因素、后天因素的影响要远甚于遗传的影响。

    平均寿命延长

    随着身体的老化,胰岛分泌功能逐渐衰退。因此,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解放前,我国人均寿命为三十几岁,而目前人均寿命已超过了70岁,其中60岁和80岁以上的人口分别超过了10%和7%。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糖尿病病人剧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生活水平提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餐餐精米白面,顿顿大鱼大肉,肉蛋奶吃得过多,粗粮、蔬菜吃得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使人们营养过剩,致使肥胖和糖尿病队伍空前壮大。

    不健康生活方式

    相对于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知识滞后,餐餐肥甘厚味,出门以车代步,加上热量摄入过剩,运动量严重不足,以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心理应激增加,这些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肥胖因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肥胖与糖尿病有很大关系。肥胖者体内的脂肪总量增加,而脂肪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使之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最终发生糖尿病。据调查,有60%~90%的成年糖尿病病人都属于肥胖体型。

    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往往对糖尿病的知识掌握得较少,而且也不注意有关糖尿病方面的自我保护。他们之中有不少人认为,反正自己家族中没有糖尿病病人,糖尿病离自己远着呢。不注意吃喝,不锻炼身体,任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发展,结果反倒成了家庭中第一个得糖尿病的人,从此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也算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了。这也是好事可以变为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的例子之一。

    所以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不必忧心忡忡,无糖尿病家族史者也不能掉以轻心,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但又是可以预防的。

    望闻问切,断症预防早安心

    许多人是因为出现了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后,去医院就诊时而被确诊为糖尿病的。这些早期症状包括:饥饿感增强,饭量明显增加,容易烦渴,大量饮水;小便量增多,夜尿多;甚至有些人吃的多、喝的多了,体重反而下降,概括地说就是“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及体重减轻。当上述症状出现时,你应当及时到医院做血糖、尿糖及其他必要的检查。但是,也有不少的人“三多一少”症状不典型,有些人只有其中1~2个症状,而且发展缓慢,因而习以为常,结果到出现了并发症才到医院其他科就诊,最后发现是糖尿病。如经常皮肤感染,伤口不易愈合,肺炎反复发作,肺结核进展迅速,比较年轻就出现了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白内障,四肢疼痛、麻木等等,出现类似的情况也应尽早到医院做有关糖尿病方面的检查。

    身体十大信号早知道

    口甘、口黏

    甘,甜也;口甘,即口中有甘甜味道。口黏为脾胃湿热的征象,湿热性消渴患者往往以口黏为先兆。

    口干

    患者可因血糖升高引起血浆渗透压增高、多尿而出现口干。

    阳痿

    糖尿病典型症状出现时,男性息者易有阳痿,而且是十分顽固的阳痿。

    屡发疮疗。此起彼落

    为糖尿病的较早信号。糖尿病在出现典型症状之前.不少患者多先有顽固的、此起彼落的疮疖史。

    肥胖

    肥胖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体重递增是糖尿病发作前的信号,但糖尿病一经典型发作即逐渐转为消瘦。

    不明原因的乏力

    乏力是糖尿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信号,尤其对于平时身体健康、饮食好的人更要引起警惕。

    尿浊

    小便浑浊,尤其是尿滴在地上发粘,但尿常规正常。

    早发白内障

    白内障一般为老年性。如中年白内障而视力明显减退,且经治疗无效的,应警惕隐性糖尿病的潜在。

    血脂高,动脉硬化

    糖尿患者往往同时伴有血脂高、动脉硬化,而且发展速度较快。故中年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血脂高、动脉硬化、速度发展较陕的冠心病,都应警惕糖尿病的潜在。

    易感染性

    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感染,如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外阴感染等,尤其是患有肺结核的,则旧病复发且进展迅速,治疗无效。

    做好五件事逐步实现“五项达标”

    糖尿病病人最终要通过实现五个目标,让糖尿病病人和非糖尿病者一样健康长寿。短期目标是做好五件事,控制好患者的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血黏,即“五项达标”;中期目的是不得慢性并发症;最终目的是让糖尿病病人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

    糖尿病治疗应力求达标

    所谓达标,指的是达到治疗的目标,即控制血糖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血压正常,血脂正常。还应尽可能使患者体重达到正常范围。

    糖尿病病人从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来看,第一步,应使尿糖正常,尿糖能够反映血糖,但尿糖与血糖可不一致。其原因是:

    1.尿糖受着尿量的影响,尿量多,尿糖就相应减少。

    2.老年人及一些患者肾功能下降,可出现血糖高而尿糖正常或不高。

    3.有的人可尿糖高而血糖不高——肾糖阈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