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心理资本(万千心理)》 |
作者:(美)路桑斯(Luthans,F.) 等著,李超平 译 |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1/1 |
ISBN:9787501960958 |
定价: 32.00元 |
|
编辑推荐
未来的中国完全可以踏上一条积极之路——主动打造自身的优势来管理人力资源,并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优势。
——路桑斯
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融合孕育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概念,美国前管理学会前任主席路桑斯的重磅力作。一石激起千层浪,“心理资本”的提出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11位海内外著名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联袂点评——
“心理资本”历史性地突破了传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顾客资本”的思维方式,对于深刻理解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变革的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必将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新方向!
——赵曙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 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常务副主席
“心理资本”概念的提出令人瞩目,它是源于实践、基于研究的真知灼见。我相信,这一开创性、前瞻性的理念必将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为全球的人力资源开发指明新的方向。
——徐淑英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教授
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创会主席
对大多读者,心理资本是一个崭新而又神秘的理念。我真诚地向所有好奇的读者推荐《心理资本》一书。她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奚恺元 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
很少有管理学的概念像心理资本这样对学术界、应用领域和普通大众都有震撼效应。它具有高屋建瓴,纲举目张,举一反三和振奋人心的指导作用。
——彭凯平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从物质资本、货币资本到人力资本都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奇迹。今天,心理资本的提出标志着资本新时代的到来,作为人本开发与管理之源,其回报值将不可估量。
——董克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研究会会长
《心理资本》阐述了心理资本对发掘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的重要性,展现了个体发展中正面的心理状态怎样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从而影响企业和社会的有效性。 未来的中国完全可以踏上一条积极之路——主动打造自身的优势来管理人力资源,并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优势。
——路桑斯
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融合孕育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概念,美国前管理学会前任主席路桑斯的重磅力作。一石激起千层浪,“心理资本”的提出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11位海内外著名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联袂点评——
“心理资本”历史性地突破了传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顾客资本”的思维方式,对于深刻理解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变革的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必将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新方向!
——赵曙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 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常务副主席
“心理资本”概念的提出令人瞩目,它是源于实践、基于研究的真知灼见。我相信,这一开创性、前瞻性的理念必将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为全球的人力资源开发指明新的方向。
——徐淑英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教授
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创会主席
对大多读者,心理资本是一个崭新而又神秘的理念。我真诚地向所有好奇的读者推荐《心理资本》一书。她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奚恺元 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
很少有管理学的概念像心理资本这样对学术界、应用领域和普通大众都有震撼效应。它具有高屋建瓴,纲举目张,举一反三和振奋人心的指导作用。
——彭凯平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从物质资本、货币资本到人力资本都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奇迹。今天,心理资本的提出标志着资本新时代的到来,作为人本开发与管理之源,其回报值将不可估量。
——董克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研究会会长
《心理资本》阐述了心理资本对发掘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的重要性,展现了个体发展中正面的心理状态怎样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从而影响企业和社会的有效性。
——谢加琳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管理学院终身教授
心理资本,是最新的学术概念,也是对最古老的资源的再认知。作者将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组织和个体的开发另辟蹊径,是对管理研究与历史的崭新凝练,更具启迪未来的洞察。
——王垒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工业与经济心理学中心主任
人的发展、成功和幸福不仅需要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支撑,更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掘个人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资本》一书将告诉你后者。而专家和学者则需要认真对待前者,以更好地帮助中国人提升心理资本,获得成功和幸福。
——王登峰 北京心理学会理事长、 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心理资本是贮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一股永不衰竭的力量,是实现人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心理资本》一书以全新的视角倡导在激烈竞争中充满信心、乐观、韧性和希望,并且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建议。我认为,健康型组织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都离不开心理资本的积累。
——时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源研究中的新概念——心理资本,这个新提法值得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的关注。
——张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
内容推荐
在世纪之交,新兴的积极心理运动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心理学家们不再仅仅关注“人出现了什么问题”,而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让人达到最佳状态,怎样培养和充分开发人的潜能。
管理学家路桑斯教授敏锐地捕捉到心理学的这一进步,创造性地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延展到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领域,并进一步提出“ 心理资本”这一概念,旨在从根本上打造人的竞争优势。以信心、希望、乐观和韧性为核心的心理资本,这是在当今工作场所中,能被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进而能提升绩效的能力。
今天,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世界是平的,体力、财力、技术已逐渐不再成为障碍,大家都要追求优秀和卓越,那么优势从何而来?决定成败的关键就是“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成长与转型之中,心理资本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原发性的动力。
作者简介
路桑斯(Fred Luthans)博士,国际著名管理学家,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的杰出教授,盖洛普(Gallup)公司首席科学家。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主席,1997年荣获美国管理学会杰出教育家大奖,2000年入选美国管理学
目录
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章 心理资本简介
为人才而战的视角
为人才而战视角的局限性
对新途径的需要
对积极途径的需要
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学的贡献
积极组织行为学
符合POB标准的心理能力
心理资本
一种资源理论
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心理资本的测量和开发
对心理资本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展望与方向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自我效能:成功的信心
自我效能的个人反思练习
关于自我效能的五个关键发现
自我效能是什么
支持性的认知过程
影响自我效能的其他因素
自我效能与工作绩效
培养管理者和员工的自我效能
自信的组织:集体效能
自我效能的潜在缺陷
对自我效能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展望与方向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希望:意志和途径
希望的个人反思练习
希望的故事
希望是什么
希望与绩效的关系
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希望
充满希望的组织领导者或管理者
充满希望的员工
充满希望的组织:培养充满希望和高绩效的文化
希望的潜在缺陷
对希望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展望与方向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乐观:现实而又灵活
乐观的个人反思练习
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或归因风格
乐观的其他含义
现实而又灵活的乐观
我们需要乐观的员工吗
乐观的组织领导者
在今天的工作场所中提升乐观
乐观的组织
潜在的缺陷
对乐观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展望与方向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韧性:复原与超越
韧性的个人反思练习
韧性的故事
韧性的含义
行动中的韧性
工作场所中的韧性:对绩效的意义
开发工作场所的韧性
有韧性的领导者和员工
新兴的职业韧性
领导对下属的韧性的影响
有韧性的组织:创造复原和超越的环境
韧性的潜在缺陷
对韧性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展望与方向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认知与情感优势:一些潜在的心理资本
潜在的心理资本构念的分类
潜在的心理资本——创造力
潜在的心理资本——智慧
情感与情绪优势
潜在的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
潜在的心理资本——沉浸体验
潜在的心理资本——幽默
对潜在心理资本能力进行研究与实践的展望与方向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可能的社会优势与更高层次的优势:未来的心理资本
社会积极能力
感恩与宽恕的内涵与应用
感恩和宽恕如何符合心理资本的包含标准
潜在的心理资本——情绪智力
EI如何符合心理资本的包含标准
更高层次的积极能力
潜在心理资本——精神性
精神性如何符合心理资本的包含标准
潜在心理资本——真实性
真实性如何符合心理资本的包含标准
潜在心理资本——勇气
勇气如何符合心理资本的包含标准
对未来进行研究与实践的展望与方向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心理资本的测量与开发:评估心理资本的投资回报
现有心理资本测量工具的特点
工作场所的心理资本的测量
心理资本问卷与工作结果的实证联系
在工作场所开发心理资本
评估心理资本的投资回报
例证1:心理资本对全球大型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
评估心理资本影响的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例证2:心理资本对中型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证3:心理资本对小型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证4:当无法获取绩效数据或绩效数据不相干时
潜在的局限和缺陷
心理资本研究和实践的展望与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心理资本问卷(PCQ)
译后记
关于译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