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保健/心理健康 > 健康百科 图书编号:44084
 
《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赠《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指导教学VCD光盘一张》
作者:吴若石,郑英吉 著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1
ISBN:9787531721956 定价:35.00元
     编辑推荐

    ★周润发、吴小莉推荐!

    ★本书赠《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指导教学VCD光盘一张。

    ★本书荣登:金石堂、博客来、校园网路书房。畅销书排行榜,累积售70,0000册。

    新足部健康法是无痛的,舒服的。整体的使身体好起来!再也不必像以前那样,按摩时痛得死去活来——不痛的!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整体医疗,彻底治好!不必担心按错地方没效——绝对正确!更不必担心学不会——你达到专业水平,只要一摸,你便知道毛病出在哪里了。如果家人中有一人学会,全家健康有保障,可以省下很多医药费与时间,也不必忍受病痛之苦。还有比这更好的保健法吗?

     内容简介

    由吴若石首创、风行全球化人地区的“脚底按摩”,从本书出版开始,要做全新的改变了!本书为新法经典版,有按摩时不痛、舒服,并能更准确、更有效、更快速帮助需要者恢复健康等优点,吴若石正式宣告:旧法“越痛越有效”的说法已经过时,而且是错误的,今后请都采用新法为宜。

    新法是作者二十多年业为千千万万的人解除病痛,不断试验、反复思索,不断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切磋、“竞技”,并追求更高层次的医理研究之结晶:新法终于打破国外长久以来对“脚底反射区”理论的争议,及国内令人生畏的“痛得要命”的迷思,以中国阴阳五行的医理为本,所发展出来的一套完美“整体治疗”和“标本兼顾”的新足健法。

    新法易懂、易学、易用、观念、手法、脚骨定位的新反应区,到器官组织与疾病相对应等,都是独一无二的,已将全世界的足部健康法,带领走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作者简介

    吴若石,1940年生,瑞士籍,12978年在台湾自学脚底按摩治愈关节炎后,1980年返国进修脚底按摩专业,而后在台湾热心服务大众,由于媒体竞相报道其神奇疗效,所以在台湾出版第一本脚底病理按摩专书。由求助者络绎不绝,乃成立研究会和相关协会推广。

     目录

    序之一 吴若石

    序之二 国际医科交流大学传统医学博士郑英吉

    第1章 什么是“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

    第2章 “吴若石新足健法”的历史渊源

    一、按摩法的起源

    二、按摩法的兴盛与没落

    三、足部按摩在美国的兴起与发展

    四、德国的足部反射疗法

    五、瑞士的脚部反应区病理按摩法

    六、病理按摩在台湾

    第3章 “吴若石新足健法”的基本理论和相

    关知识

    一、“生物全息学说”与病理反应区的关系

    二、经络学说与病理反应区的关系

    三、“阴阳五行学说”在足健法上的应用

    第4章 病理反应区按摩法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病理反应?

    二、足部显示的疾病信息

    三、人体有哪些病理反应区?

    四、足部按摩的功能

    第5章 足部生理解剖结构的基本认识

    第6章 正确的“吴若石新足健法”操作须知

    一、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的特色

    二、按摩的顺序为什么从头开始?

    三、足健法的操作顺序

    四、按摩的频率

    五、虚症实症的鉴别要领

    六、为什么按摩后要喝水?

    七、按摩的器具

    八、需要按摩多久?

    九、需要按摩多少次?

    十、按摩前双方应注意事项

    十一、按摩中应注意事项

    十二、按摩中会有什么反应?

    十三、按摩后会有什么反应?

    第7章 按摩的手法及反应区的适用症

    第8章 “新足部健康法”的操作要领

    第9章 脚底按摩与“新足部健康法”的比较

    第10章 反应区适用症个案示范

    附录一 辅助手法

    附录二 简易救急要领

    附录三 Q&A

    附录四 实例见证

    参考书目

     媒体评论

    序之一/吴若石(JosefEugster)

    因本书的出版,我郑重宣布:“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正式诞生,并跨越二十多年来,我在台湾发展出来的“脚底按摩”领域,已成为一门合乎医学学理、更有效、更成熟、更可广泛运用为人类身体保健的自然疗法。

    旧的“脚底按摩”之名称、方法、理论已经过时,就从现在开始,请用“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取代原来称呼(为方便起见,以下简称“吴若石新足健法”,或“足健法”)。

    为什么要把“脚底按摩”这在台湾已行之有年、家喻户晓的名称,改为“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新旧之间有何差异呢?

    1.1980年,本人初以“脚底按摩”为人服务时,所知的按摩部位已经包括了膝盖以下,虽然我们发现了许多新的反应区,并纠正许多书上几个错误的反应区,反应区已由“脚底”延伸扩展到膝盖以下的整个“足部”,但因理论尚未成熟完备,且台湾人已习惯称为“脚底按摩”,故当时仍然以此名之。直至如今新的体认与发现均已成熟,所以现在正确统称应是“足部”才对。

    2.本书为吴若石二十三年来唯一正宗经典版本。

    3.本书之“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新法特点在无痛、准确、更有效,甚至是“舒服”,为世界独一无二,最好最有效的按摩法,一改过去“痛得要命”之弊。

    4.新法由“脚底按摩”发展到整个“足部按摩”,旧法“愈痛愈有效”的说法已过时,也是错误的,且易伤身体,故建议全面不再使用。

    5.新法以中医为本,可达到“整体治疗”、“全身改善”的效果,而非旧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6.新法以“足部骨骼”定位,非常正确,不像旧法反射区图,易因模糊而按错地方,毫无效果。

    7.过去二十多年来,对反应区的按摩都采用力按摩“越痛越有效”的说法,甚至到过度用力,导致皮下受伤化脓的地步,这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以骨骼定位反应区,由此定出最正确的位置,对反应区施以不同手法、适力的按摩刺激,让被按摩者都在可接受、甚至是“舒服”的状态下完成。请千万别再用从前那套“越痛越好”的错误方法了!

    8.为使按摩扩大效果,“吴若石新足健法”的操作顺序,由本书正式确定:由大脑反应区开始着手。过去传统顺序是由排毒系统反应区开始,因为当初认为必须排毒为先,却忽略了大脑的统筹领导功能,由大脑指挥各器官组织发挥功效,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也是本书首先倡导之处。

    9.本人在台湾所发展出来的“吴若石新足健法”,近年时常做国际交流,也与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韩国、中国大陆、欧洲、南美等脚底反射区按摩领域的学者、从业者切磋心得,发现我被称为“台式足部按摩”的这套操作法与效果,实际上与他们有很大的差异,最大的不同在于疾病诊断正确度、疗效、观念等各方面,无不令对方惊讶不已。可以说,在这个领域上,我所研究发展出来的整个体系,是最具特色的。

    10.新创造之人体器官组织与反应区对应图及阴阳五行图,一目了然,易学、易记,人人可学,人人可做。正推广“一家一人会”运动,不必打针、不吃药、不花钱,学会新法可节省个人及社会许多资源与病痛之苦。

    回顾三十二年前,我初到台湾,因为罹患关节炎,痛苦不堪,承蒙薛先生好意,送我一本德文版的脚底按摩书籍,自我依书学习后,居然不药而愈,我不敢藏私,偶以此帮助一些因病痛烦恼的人,不料口耳相传,求助者日众,我便一面尝试研究,一面教导几位学生,让他们也能服务别人。之后我在瑞士参加马莎薇女士开设的病理按摩训练班,返台后也不断尝试新的按摩手法。这期间有人告诉我,台湾人很能吃苦,生病为了求快点好,只要有效,再痛也不怕,因此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用“重手法”按摩,逐渐形成“台式脚底按摩”的独特手法。

    幸运的是,二十三年前,我与深谙中医学理的郑英吉先生有缘,在台东认识后,时常交换研究心得,在彼此教学相长中,也将“脚底按摩”领域不断扩大,才有今日的成果。他用“轻手法”,自创迄今已被广泛使用的按摩棒,以及强调“轻柔正确有效”的按摩手法,并依中医“阴阳五行”发展出来的学理,使吴若石新足健法的理论与实际,日益完备。我们两人轻重手法的互补,正合乎“阴阳相济”的道理。我衷心感谢郑老师。

    早年“脚底按摩”初为人知时,曾有每日二三百民众求助的情况,更有很多重症者不远千里而来,可是我只有两只手,日夜应接不暇,有时累得不行了也只能睡上一二个小时,实在是分秒必争,“救命要紧”。然而我从未想到,有一天台湾会演变成随处可见、未经我许可、也不知是否真心为人服务的“吴若石脚底按摩”招牌林立,对于这种未经我认定的挂牌行为,我真颇为担心其服务质量。

    坦白说,我是在台湾按摩过很多脚的人。我并不觉得按摩人的脚是很脏的,当病人的脚在我的手中时,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安全感、信任感,因此再疼痛他们也能忍受,而我也从他们的脚得知病情是一次比一次进步,那种欢喜,我都会由内心深处,发出对自己的赞美。我更希望借着这本书的出版,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要是真能如我所期许:每个家庭中至少一人学会“吴若石新足健法”,不但能够帮到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可以得到你的帮助,将这健康的福音,传给每一个人,能够帮助别人解除病痛之苦,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吧!

    在此,我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在美国纽约,已成立“吴若石神父足部反射疗法专校”(Fr.JosefEugsterSchoolforFootReflexology),我希望将来可以引介现成制度与课程,在台湾设立教育机构,统一教材,采用检定与认证制度,继续研究发展及提升从业者、或有志学习者的专业水平,让吴若石新足健法,为世界上所有需要健康的人所用。

     书摘插图

    “吴若石新足健法”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生物全息学说”与病理反应区的关系

    1989年9月,郑英吉先生有个机会随着曾获得中山文艺奖的陈子斌先生所带领的文止戈哲数象文化交流学会,到东南沿海的几所大学访问。到了山东大学,在哲学系主任刘大钧教授的安排下,有一场学术交流研讨会。会后经副校长的介绍,有较长的时间和提倡生物全息学说的张颖清教授交换意见,他讲了一些全息学说的概念,还送了两本有关全息学说的书。回台湾之后,就全息疗法加以研究,特别是第二掌骨侧的按摩。经过不断的临床实验,以指代针,在第二掌骨侧的穴位群加以按揉,将酸、麻、胀、痛等敏感点,视为病理反应点。这一带的穴位群,找不到阳性病理反应物,只有敏感点,被按者若有酸、胀、痛或皱眉的反应,就表示力度已足够。它们分布在第二掌骨侧,肉与骨之间的凹糟,像人体的缩影,穴位依生长纵轴成规律的排序。代表身体横切面上的相关器官组织,属于水平区带。

    张颖清教授在1973年发表“全息学说”,他发现当人体生病时,在第二掌骨系统、桡尺骨系统、肱骨系统、股骨系统、胫腓骨系统等,会出现相关的病理现象──“痛阈”和“电阻”降低(注)。而在这些全息元的病理反应点上的位置,可以推断身体生病的部位。利用这些全息元的病理反应,来做诊断的方法,就叫做“生物全息诊法”。

    注:人在虚弱时,生物电能量就会降低,若某一器官的生物电能异常,将会导致相关的病理反应区痛阈降低。“痛阈”是一个未定的数值,健康的人痛阈高,疼痛的忍受度高,生病的人痛阈降低,疼痛的忍受度弱,变得较敏感。

    生物全息律告诉我们,生物体是一个大系统,由许多独立的小系统所组成,在大小系统之间存在着全息对应关系。在一个生物体上,只要是功能或结构组织和它周围的部分,有明显界限的相对独立部分,就叫做“全息元”。而各部位的每个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在整体上或其他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相同,成为整体的缩影。因此,全息元上每个部位,就包含着整体或其他全息元上所对应部位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种信息,且对应部位比非对应部位,在生理、病理、生化、遗传、形态等生物学特性,有较大程度的相似。古人左病右治的道理和足健法的上下肢对应疗法的应用,恰与此一学理相符。根据这样的论点,对于生物遗传基因工程的改良,和人体病理反应区的选择,应可提供很重要的参考。

    古医书记载,人体在头皮、眼睛、耳朵、鼻、舌、双手、第二掌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