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中医学 > 基础理论 图书编号:9345315
 
《伤寒论学用指要》
作者:翟慕东 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1
ISBN:9787802310858 定价: 29.00元
        内容推荐

    《伤寒论学用指要》是笔者在近三十年多层次教学讲稿和临床笔记的基础上,综合本教研室诸位同仁的多年教学经验编写而成。成都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有着悠久的传统学术渊源,从被誉为“活伤寒”之称的邓绍先教授开始到目前为止,拥有过陈治恒、郭子光等一批著名的专家教授。注重传统、精于临床,扎实的理论功底来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它一直主导着我们的学术方向。因此,可以说它是一本《伤寒论》理论、学术思想传承的专著。

    《伤寒论学用指要》以临床医疗实用为宗旨,对涉及临床辨证施治的内容,包括辨证思维、诊疗方法、组方技巧以及文献考据等,均熔于一炉,择其要者,直抒己见,往往一语中的。俗云:“一句话捅破一层理”,若能细细体味、揣摩,它常常可以启发出学者的智慧和灵悟。在理论的阐述上,源于《周易》《灵枢》《素问》 《难经》,涉及后世百家的学术见解,能去芜存精,凡有真知灼见者,即被引入学用之例,说理精深,为学习者提供了坚实的、传统的理论印证。

    《伤寒论学用指要》具有川味的特色,短小精悍、直率味浓。它在国内及境外的历次教学实践中,都起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有不同层次收获的效果,受到广泛的欢迎。因此,笔者认为,在现行规划教材的基础上,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或是自学者,拥有一本《伤寒论学用指要》,对学好《伤寒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应该是非常有益的。

    本书所引《伤寒论》原文,以明代赵开美复刻宋本为主要依据,并参照李培生主编的《伤寒论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卷首载张仲景原序,书后附有方剂索引、条文索引及背诵条文序号、《伤寒论》所用药物简介、《伤寒论》药物剂量(此两部分乃付元谋教授研究心得)等,以便于学习者查阅。

    目录

    绪论

    一、《伤寒论》的作者及成书背景

    (一)《伤寒论》的作者

    (二)《伤寒论》成书背景

    二、《伤寒论》的沿革

    三、《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一)学术渊源

    (二)学术成就

    四、伤寒的涵义

    五、六经辨证的体系

    六、六经病的传变规律

    七、六经病证的治则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一、太阳的概念及其生理基础

    二、太阳病的概念、主要病机及转归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二)桂枝汤禁例

    (三)桂枝汤兼证

    二、伤寒表实证

    (一)麻黄汤证

    (二)麻黄汤禁例

    (三)麻黄汤兼证

    三、表郁轻证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

    二、辨虚证实证

    三、辨寒热真假

    四、辨汗下先后

    五、热证

    (一)栀子豉汤类证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四)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五)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六、虚证

    (一)心阳虚证

    (二)脾虚证

    (三)肾阳虚证

    (四)阴阳两虚证

    七、蓄水证

    八、蓄血证

    (一)桃核承气汤证

    (二)抵当汤证

    (三)抵当丸证

    九、结胸证

    (一)热实结胸证

    (二)寒实结胸证

    附:脏结证

    十、痞证

    (一)热痞证

    (二)寒热错杂痞证

    (三)痞证误下后下利证治

    (四)水痞证

    (五)痰气痞

    十一、上热下寒证

    十二、火逆证

    十三、欲愈候

    第四节太阳病类似证

    一、十枣汤证

    二、瓜蒂散证

    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五章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七章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八章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