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心理疏导 图书编号:9328606
 
《孩子,你怎么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解答》
作者:陈默 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6/1
ISBN:9787544412841 定价: 25.00元
        编辑推荐

    这本书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让孩子看到自己波动的情绪下涌动的暗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孩子最需要什么。让老师看到学生行为问题的实质,理解学生的困扰。

    内容推荐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无忧的物质生活、空前的学习压力、紧密的亲情缠绕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生活写照。孩子们有许多疑问:我的快乐在哪里?我的痛苦源于什么?我为什么要活着?因为不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疑惑的家长也要问:我的孩子怎么了?我的教育错在哪里?同样受困扰的还有教师,他们觉得学生太难教,同样会问:现在的学生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应该怎么和他们打交道? 本书从心理学角度探究孩子们成长的心径,揭示他们内心的奥秘,挖掘他们问题深层的根源。这本书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波动的情绪下涌动的暗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孩子最需要什么;让老师看到学生行为问题的实质,理解学生的困扰!

    作者简介

    陈默,上海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也是《中国儿童报》、《少年科技报》、《新闻晚报》、《新德育》等报刊心理专栏作者。

    目录

    亲子问题

    如何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要离婚了

    她为什么老要讨好妈妈

    家长教育孩子意见不合怎么办

    10岁了还什么都不会做

    在妈妈和继父中间作梗的儿子

    14岁了还要妈妈挠痒痒

    带着“隐私”去上学

    儿子居然会还手打妈妈

    救救我们,儿子把我们赶出了家

    读不好书原来是这个原因

    怎样鼓励孩子更恰当

    不读书是为了报复父母

    我想杀了我爸爸

    真希望爸爸妈妈早曰离婚

    爸爸是我亲爸爸吗

    没有母爱的我

    20岁的儿子怕母亲

    发展问题

    幼儿睡眠问题

    睡觉打呼噜的孩子

    不愿意洗头的孩子

    不听指令的孩子

    这个孩子像猴子

    5岁了还用奶瓶喝水

    总是不能等待的孩子

    我的女儿是个“两面派”

    孩子挑食怎么办

    只会用一只手是为什么

    这孩子总是独自发呆

    稍一跑动就出汗的孩子

    儿子的双眼总是无神

    她为什么常发抖

    上课坐不定的小学生

    “b、p、d、q”老是搞错

    长白发和学习成绩有关吗

    她总是无法好好朗读课文……

    情绪问题

    情感问题

    行为问题

    人格问题

    创伤问题

    媒体评论

    书评: 走进孩子心灵深处: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孩子,你怎么了》回答了从幼儿到大学生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心理问题。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无忧的物质生活,空前的学习压力,紧密的亲情缠绕”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生活写照。作者力图从心理学角度探究孩子们成长的心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如何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要离婚了:

    我的丈夫做了很多对不起我的事,我已无法再和他生活下去,我们已协议离婚,现在我面临的困难是怎样对5岁的女儿妮妮说这件事。平时负责早晨送她去幼儿园的是她爸爸,如果以后她爸爸不和她住在一起,不再送她上幼儿园,她会怎么想?我很害怕,不知道她爸爸离开后,她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个孩子又特别敏感,这些日子她就表现得有些反常。请教陈老师,对这样年龄的孩子该怎样说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很重要,对于低龄孩子,父母的突然分离会引起孩子的分离性焦虑,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处理不当,创伤性的记忆将长久地留在潜意识里,造成心理阴影。好在你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防范在先,那就不一样了。

    在给妮妮解释爸爸为什么离开时,第一,不要编谎话,诸如出国去、出差去了,谎话是无法长久的,以后无法自圆其说时会造成孩子对成人不再信任,你要是今后一个人带孩子的话,孩子对你的信任感是绝对重要的。还有,谎话会使孩子以后在面对困难问题时也养成编谎话来回避的坏习惯。

    第二,不要说对方的坏话,这是国人经常会犯的错误,父母一离婚,整个家族的人都会在孩子面前指责另一方的不是,就是想让孩子知道,离婚的错误是对方犯的,责任在他(她),不在自己。这样做一是想在孩子面前充当“好人”的角色,二是想让孩子跟自己一起讨厌对方。殊不知,这对孩子来说就惨了。你站在孩子立场上想想,一边是妈妈,一边是爸爸,要叫他(她)在心理上认定妈妈或者爸爸是坏家伙,他(她)本能地会拒绝认定,但又不得不认定,于是内心混乱不堪,产生冲突斗争。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离异家庭的孩子都发展得不太顺利的缘故。

    最忌讳的话是:爸爸不要我们了。这会使孩子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人,别人是会排斥自己的。

    你可以对5岁的孩子说,爸爸和妈妈都是好人,我们都很喜欢你,只是爸爸和妈妈两个人生活习惯方面不太一样,有时会吵架,大家不开心(比如爸爸睡觉打呼噜,妈妈睡不着),所以我们决定分开过,你和妈妈一起住,爸爸会经常来看你,你也可以经常打电话给他,这样我们三个人都会过得开心点。妮妮妈妈,千万要慎重。

    她为什么老要讨好妈妈:

    我的女儿欢欢读小学一年级,开学不久老师就说孩子显得不合群,有时上课会发呆,回答老师提问时会不知所措。这孩子在家里很乖,我发现她老是会看她妈妈的脸色行事,有时会悄悄瞥她妈妈的表情,只要妈妈让她去做事她就很积极,一副讨好妈妈的样子,好像和同龄孩子的表现不太一样。

    我女儿出生以后就一直由奶奶带,奶奶原是小学老师,比较有耐心,孩子和奶奶很亲密。她妈妈很忙,经常出差,节假日才去奶奶家看孩子,孩子对她也有些怯生。她妈妈每次去总是会向奶奶抱怨女儿一大堆的问题,比如说话不如同龄孩子流畅啦,反应不快啦。奶奶不以为然,也不认同她的意见,反正她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挑剔女儿的人。

    女儿上学后,我妻子坚持要把女儿接回自己家,还换了岗位,不去出差了。女儿回家后我发现她并不开心,每天做作业都在妈妈的监督之下,只要妈妈不在,作业就会做得很慢,时间拖得很长,令她妈妈恼火。我担心孩子这样下去是否会出现什么问题。

    孩子一出生就和母亲分离,可想而知,孩子早期对母亲的依恋关系没能建立起来。孩子体会不到母亲怀抱的温暖,母亲同样也不知道怎样用母性去接近女儿,女儿对母爱的感受实际上是来自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