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首页 > 医学图书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理论 图书编号:26632
 
《中医学概要——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
作者:陈文松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7-1
ISBN:7117075317 定价:24元
    内容提要

    《中医学概要》是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2005年4月在南昌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会议的要求编写的,供全国高职院校中西医结合护理、涉外护理、社区护理等专业使用,是护理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必修课程之一。

    本教材的编写,着力体现中医特色,既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强调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把握教材的广度、深度、重点和难点,以必需、够用、适度为原则,力求中医理、法、方、药、防、治、护、养之系统完整、科学规范、衔接严谨、通俗易懂、简明实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并能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护理。

    本书是一部关于医学理论专著,全书共分十三章,内容包括绪论、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四诊、辨证、养生与预防、治疗护理原则、中药、方剂、腧穴与针灸、常见病证等,并附实践指导和教学大纲。中医学博大精深,技能型紧缺护理人才的培养给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与归类推演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五脏

    一、心

    【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附】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附】精室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的关系

    二、脏与腑的关系

    三、腑与腑的关系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

    一、精的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功能

    第二节 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功能

    四、气的运动

    五、气的分类

    第三节 血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功能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与气的关系

    二、精与血的关系

    三、气与血的关系

    四、气与津液的关系

    五、血与津液的关系

    六、精与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与命名原则

    二、走向、交接及分布规律

    三、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含义及作用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功能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五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六淫

    二、疫疠

    三、内伤七情

    四、饮食失宜、劳逸过度

    五、痰饮、瘀血、结石

    六、其他致病因素

    第二节 病机

    一、发病

    二、邪正盛衰

    三、阴阳失调

    四、气血失调

    【附】内生五邪

    第六章 四诊

    第一节 望诊

    一、望神

    二、望面色

    三、望形态

    四、望局部情况

    五、望皮肤

    六、望分泌物与排泄物

    七、望小儿指纹

    八、望舌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饮食与口味

    五、问睡眠

    六、问二便

    七、问经带

    八、问小儿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第七章 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一、表里

    二、寒热

    三、虚实

    四、阴阳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气血同病辨证

    四、津液病辨证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分证

    二、气分证

    三、营分证

    四、血分证

    第八章 养生与预防

    第一节 养生

    一、养生基本原则

    二、养生方法

    第二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九章 治疗护理原则

    第一节 治疗原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第二节 治法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消法

    八、补法

    第三节 护理原则

    一、施护求本原则

    二、规律生活起居

    三、调畅精神情志

    四、注意饮食调护

    五、重视用药护理

    六、促进形神康复

    第十章 中药

    第一节 中药的性能与用法

    一、中药的性能

    二、中药的用法

    第二节 常用中药

    一、解表药

    二、清热药

    三、温里药

    四、泻下药

    五、化痰止咳平喘药

    六、祛湿药

    七、理气药

    八、理血药

    九、平肝息风药

    十、消导药

    十一、安神药

    十二、补益药

    十三、开窍药

    十四、固涩药

    十五、驱虫药

    第十一章 方剂

    第一节 方剂基础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及其变化

    二、方剂的剂型

    第二节 常用方剂

    一、解表剂

    二、清热剂

    三、温里剂

    四、泻下剂

    五、和解剂

    六、化痰止咳平喘剂

    七、祛湿剂

    八、理气剂

    九、理血剂

    十、治风剂

    十一、治燥剂

    十二、消导剂

    十三、安神剂

    十四、补益剂

    十五、开窍剂

    十六、固涩剂

    第十二章 腧穴与针灸

    第一节 腧穴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作用

    三、腧穴定位法

    第二节 常用经穴和奇穴

    一、十四经穴

    二、经外奇穴

    第三节 针灸方法

    一、针法

    二、灸法

    三、耳针疗法

    【附】其他疗法

    一、推拿疗法

    二、拔罐疗法

    三、刮痧疗法

    第十三章 常见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胃痛

    第四节 泄泻

    第五节 心悸

    第六节 淋证

    第七节 眩晕

    第八节 郁证

    第九节 痹证

    第十节 乳癖

    第十一节 月经不调

    第十二节 痛经

    第十三节 带下病

    第十四节 胎动不安

    第十五节 不孕症

    第十六节 积滞

    第十七节 痄腮

    实习指导

    实习一 人体经络模型的观察

    实习二 舌诊

    实习三 脉诊

    实习四 部分中药的识别及汤剂制备

    实习五 常用腧穴定位

    实习六 针灸法运用

    主要参考文献

    教学大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