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首页 > 医学图书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理论 图书编号:10151
 
《中医疾病预测学(精装)》
作者:杨力 著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9-1
ISBN:7530422170 定价:58元
    内容提要

    本书献给千千万万辛勤的医务工作者,以及战斗在各行各业岗位上、终日忙碌于工作而无暇顾及身体健康的亿万同胞。

    全书的核心内容是疾病的预测,而预兆,即先兆,又是疾病预测的前提,先兆证就是疾病的早期信号。掌握先兆证的规律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该书对疾病的预测立足于急病发作之前的潜证阶段(包括超早期阶段即先兆证阶段),开辟了辨证论治的新领域,对中医学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并且还着重于早期阻截治疗,以铲除孽生急病潜证的土壤,在预防医学及治疗医学上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书从理论分析和临床实践对各种疾病的先兆规律进行了探索,填补了中医疾病预测学的空白。书中论述精湛、资料丰富,不但对中医理论的论述不同凡响,而且有难得的临床实践经验,尤其在阻截治疗方面提出的方案和验方别具一格,是本书的主要价值之一。本书除融入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外,尤其汇集了历代预测的精粹,堪为古今疾病预测的集大成者。

    作者杨力教授,是著名中医学家,研究医学三十余年,有较高的中医理论水平和新颖的临床思维,且勤于著述,该书是其继《周易与中医学》、《中医运气学》再版之后的又一力著。第一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并曾多次获奖包括获国家级奖,评价甚高。

    本书是一部高水平的医学论著,内容精采,颇具特色,无论于医者、病者或未病者,都有重大启示,是难得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杨力教授,系我国著名作家。1946年出生。女,云南大理人。自幼熟读诗书,精通文、史、哲、医,酷爱古典文学,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和不凡的文学修养。现已出版著作近千万字。所著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评价甚高。

    10年前,杨力曾以《周易与中医学》一举成名,继之,又以《中医疾病预测学》、《中医运气学》再次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其著作现已有中、英、日、韩、汉繁体字等多种译本在海内外出版,并畅销于世界。杨力的著作既丰且广,其在科学、文化、文学三大领域的创作均已取得突出的成就后,现又在文艺小说方面展示了她的非凡才华。

    其中,《周易与中医学》以“因有独特创见,震动社会”而荣获993年世界太极科学金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畅销奖,北京市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等。

    《中医疾病预测学》及《中医运气学》都获国家级奖,评价甚高。

    杨力教授经过数十年的呕心沥血,在科技书的撰写取得了辉煌成就之后,又在文化、文学、科学方面推出了五百万字巨著——《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丛书》包括:

    《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上、下册)

    《中华五千年科学经典》(上、下册)

    《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上、下册)

    杨力国数十年苦研、饱蘸心血的巨著,是我国首部以论著体形式,集文化、科学、文学为一体、囊括文、史、哲、医、自然科学成一体的大型综合巨著。全书内容博大,论述精深、观点新颖,文笔优美,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又一珍贵文献。

    编辑推荐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潜证在疾病预测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先兆证在疾病预测中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先兆概念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脏象理论是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经络体系是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第一节 匿病先兆特点

    第二节 变证先兆特点

    第三节 危证先兆特点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第一节 不稳定性规律

    第二节 正虚隐现规律

    第三节 个体差异性规律

    第四节 时间节律性规律

    第五节 奇异多变规律

    第六节 一兆多报规律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第一节 神志、性格变异多是疾病的信号

    第二节 体现、九窍的变化是内在疾病的警报

    第三节 排出物异常往往是疾病的先兆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第一节 潜病与先兆证的关系

    第二节 潜病隐匿的机制

    第三节 如何发现隐匿潜病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第一节 辨病被忽视的根源

    第二节 重证轻病的影响潜病的揭示

    第三节 病、证并重的必要性

    第八章 全息先兆

    第九章 六淫先兆

    第十章 体制先兆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第二篇 人体先兆学

    第三篇 分泌物信号学

    第四篇 先露症状预兆学

    第五篇 内科疾病先兆学

    第六篇 妇科疾病先兆学

    第七篇 儿科疾病先兆学

    第八篇 急症先兆学

    第九篇 癌先兆学

    第十篇 早衰先兆

    媒体评论